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夯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工程存在大量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分布线路总长约588.487 km,其中挖方段长567.55 km,填方段长20.937 km,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汝河以北至北京段山前广大地区.其黄土主要特性为非自重性湿陷性.湿陷性黄土地基遇水可引起地表下沉、渠堤裂缝和边坡塌陷.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工程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针对总干渠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详细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对湿陷性黄土的强夯设计、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该工程的湿陷性黄土地基设计与施工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陕西府谷引水工程地基施工,针对地基含水率低,且湿陷性黄土在施工现场成孔困难的情况,从湿陷性黄土的特性、施工、质量等方面探讨了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通过处理,消除了湿陷黄土的湿陷性,大大提高了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据引大工程东二干渠地基湿陷性黄土特征,建立了湿陷性与一般物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黄土湿陷性的简易判定法及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从而对工程地基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能级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的湿陷性是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结构发生破坏的现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在充分分析黄土湿陷性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将高能级强夯法应用于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法,从高能级强夯法加固黄土的效果的理论分析出发,将该法应用在实践工程中,经试验检测其加固效果较好,不仅消除了黄土湿陷性,还提高了黄土的强度,该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尤其是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开展项目建设时,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地基进行处理。为探讨拌掺粉煤灰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加固效果,研究拌掺粉煤灰湿陷性黄土碾压施工工艺,开展了一系列碾压和浸水压缩试验,为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朱家涧水库概况以及工程地质情况,通过湿陷性黄土击实试验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了验证,得到强夯法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可为类似地基处理情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素土挤密桩地基由桩间挤密土和回填素土夯实的桩体组成,它是一种人工“复合地基”。其作用是通过素土挤密桩法提高地基的密实度,从而达到对湿陷性黄土消除部分或全部湿陷性的作用,以改善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本文以南水北调总干渠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为例,论证了素土挤密桩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由于跨湿陷性黄土区的输水渡槽因服役期内的地基变形和建筑物老化,造成渡槽的服役安全性和结构稳定性难以定量评估,为对湿陷性地基渡槽的稳定状态进行评估,以宁夏固海扩灌灌区的清水河渡槽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稳定状态与渡槽建筑物稳定状态的多级评估体系耦合的湿陷性黄土地基渡槽稳定状态综合评估体系,【方法】使用云模型对湿陷性黄土地基渡槽稳定状态进行综合评估,使用AHP-熵权法对云模型进行改进,研究中使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将AHP法与熵权法进行耦合后计算指标权重,以提高模型权重的合理性使其更加客观精确。【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现役清水河渡槽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稳定状态、渡槽建筑物稳定状态及湿陷性黄土地基渡槽整体稳定状态的云数字特征参数分别为W1=(4.608,0.766,0.228)、W2=(6.094,0.674,0.214)和W=(5.307,0.720,0.221)。【结论】结果表明:现役清水河渡槽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稳定状态、渡槽建筑物稳定状态及湿陷性黄土地基渡槽整体稳定状态分别处于V3(中等)稳定状态、V4<...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特征。依据大量湿陷性黄土试验的研究,提出有效大孔隙率的概念,从测定湿陷性系数的压力值、地基稳定设计、地基处理、预防渠道湿陷变形灾害及有效大孔隙率的直观性等几方面,阐述了湿陷性黄土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湿陷性黄土地基分布范围广,是典型的软弱地基类型,受气候、荷载、湿度等变化影响,湿陷性黄土变形的可能性较大,容易造成地面不均匀沉降、结构失稳等工程风险,必须提前进行处理。就实际工程案例,浅析使用强夯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输水管线大部分地段通过黄土地区,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已成为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应查明黄土的工程特性,湿陷性质、厚度、成因及其分布变化,确定场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等级,并按工程设计的特性需求,进行地基处理等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在湿陷性黄土上进行工程建设时会产生地基湿陷变形问题,为避免发生突发性事故,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就必须对黄土地基进行处理.文章以甘肃省通渭县黑燕调蓄水池地基处理为例进行分析,对强夯法和原土翻夯法2种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比较,认为黑燕水池地基处理采用原土翻夯法经济合理,并为相似湿陷性黄土地基处...  相似文献   

13.
目前,水利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设计规范仅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可为参考,但该规范主要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显然,套用该规范对渠道地基处理进行设计,处理标准过于苛刻,没有充分发挥渠道自身具有的适应地基变形的优良性能,而且投资巨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永年县实际工程条件,提出了渠道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并经三维应力变形有限元结构分析验证,认为该处理原则和方法可满足渠道工程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某电站工程区黄土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主要为上更新统风积黄土。黄土具有干密度小、湿陷性强、力学强度低、均一性差等特征。地基黄土湿陷性问题为该工程主要地质问题之一。通过对黄土湿陷性与密度、高程、埋深关系分析.总结工程区黄土湿陷性一些共性特征及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工程区地基处理、设计及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湿陷性黄土工程性质及其地基处理方法简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宏民 《山西水利》2010,26(2):47-48,60
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概念和主要特点,从湿陷性的判定及其在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上的特点等方面阐述了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详细介绍了目前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的主要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文涛 《陕西水利》2016,(2):109-111
本文针对西沙河水库湿陷性黄土在大坝坝基处理前,对地基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各项试验参数的统计,比照强夯后黄土地基湿陷变形特性的各项参数做出评价,通过试验表明强夯处理基本消除了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同时提高了地基承载力,也为黄土渠道地基工程的研究提供些许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构建渠道有限元三维模型,模拟渠道填筑、蓄水和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过程,测算地基湿陷区域、范围及深度的不同对渠道变形影响,进而完成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的评估设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土产生湿陷的内、外因素分析,认为黄土产生湿陷的内因是黄土的结构性,外因是浸水与压力,因此在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通过一定的防、排水措施可以减弱或消除黄土产生湿陷的外因,从而避免黄土地基浸水湿陷。本文以山西王曲电厂灰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防排水处理措施为例,在分析黄土湿陷性机理的基础上,对该灰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为今后相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湿陷性黄土约占中国黄土分布面积的60%左右,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厚度最大达30m左右。并具有自东向西、自南向北其湿陷性逐渐加剧的规律。对于土层较薄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但建筑物地基处理,基本消除基础已有土层的湿陷性,强夯是其常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灰土挤密桩地基是由回填夯实的灰土桩(按一定比例配制)和桩间挤密土共同组成并承担上部荷载的一种人工"复合地基"。通过地基处理以提高地基土的密实度,改善地基的承载力,提高地基的变形模量,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文中通过对禹门口提水工程一级泵站出水池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论证了灰土挤密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