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周秦时代的染色技术,分为煮、练、暴、染四个步骤。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物中,多数是染色的织物,还有罕见的我国第一次出土的印花织物。素色染色和色织品在数最上仅次于绣花织物,  相似文献   

2.
作为马王堆汉墓发掘的见证人,介绍了马王堆汉墓的发掘经过,出土丝织品文物及其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湖南出土的楚汉丝织品,以马王堆一、三号汉墓所出为代表,其色彩反映了我国当时印染工艺技术所达到的高度水平,其纹饰则显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了运动、气势和古拙的艺术风格,充满着神奇浪漫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丝绸最早的国家。从浙江钱山漾出土新石器时代的丝织品起,历代丝绸实物不断有所发现,特别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和“丝绸之路”大量丝织物的出土,为阐明我国丝绸发展的历史以及丝绸图案的沿革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但是,其中隋代的遗物却不多。那么,这个时期的丝绸是什么样的面貌?它对后世发生过什么样的影响?这就成了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袁建平 《丝绸》1994,(11):40-42
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湖南历史上曾是丝织品的重要产地,长沙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中不断有丝织品出土,长沙马王堆一、三号汉墓更是名符其实的地下丝绸宝库,文章对这些绚丽多彩的楚汉丝织品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T型帛画,是西汉艺术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帛画艺术的精品之作。它的出土,不仅给世人带来美的惊叹,更为人们认识和了解楚文化提供一个切入点,具有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本文旨在从马王堆汉墓T型帛画中提取色彩、图像元素对当代水彩画创作的启发进行探讨。从色彩来讲,T型帛画运用色彩大胆,以暗沉暖色作为帛画背景色,红、白二色为主调,穿插点缀其它颜色,总体浓重艳丽;从图像元素来看,整个画面都充满着神话物象,主要有日月、仙人、动物、植物以及人物器具。通过对画面中色彩、图像元素的进行分析、研究,在创作的过程中打破T型帛画原本被赋予的涵义,结合当代水彩画特性,使自己更深入的了解水彩艺术的内涵与运用。  相似文献   

7.
《丝绸》2017,(5)
苏木为古代著名的红色染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丝织物苏木染色一直受外界因素影响,文章采用水煎法萃取苏木染液,设定不同的染色工艺研究工艺参数对染色色谱的影响规律。通过对关键影响因素的单因素试验,进行显色比较与分析。结果显示,苏木染液质量分数、染色时间、p H值、媒染剂种类及质量浓度、媒染工艺等对丝织物色光变化均有影响。其中苏木染液质量分数、媒染剂种类及媒染工艺、媒染剂质量浓度、p H值对丝织物色光影响较大,并呈一定的变化规律,最佳染色时间30 min。苏木丝织物显色范围广泛,色彩丰富,适用于植物染色服饰品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1978年2月28日的上海《文汇报》,报导了在湖北省江陵县发掘的2300多年前战国末期的楚墓中,发现了罕见的大量丝织品,虽然尸体已经腐烂,但出土的丝织品比马王堆汉墓还早200~300年,而且数量更多,质量及织物技术也很出色,保存状态也十分完好,考古学家高度评价其为“古代丝绸的宝库”。由此可见,只要保存状态适当,丝绸可以有数千年的寿命。据最近对江户时代丝织品的调查结果(平林,1981),所有织物均已相当劣化,其中有的手触即碎。现在我国所保存的生丝及丝织品,有的必须传给后人。  相似文献   

9.
香囊在中国历史悠久,饱含着诸多的传统文化信息,种类也繁多。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质香囊,无论在香文化、纺织工艺和社会习俗上都占有独特地位,尤其对后期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简述了香囊发展的历程,补充了发掘报告上缺失的信息,重点诠释了汉代的香囊制作工艺与功能用途。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1月,被称作"北国马王堆"的金代丝织品首次在黑龙江省群力分馆展出,齐国王墓出土的丝绸和用丝绸制成的服饰绚丽多彩,令人眼花缭乱。它保存之好、种类之全、品种之多,远远出乎人们的意料。这些丝织品从1988年出土一直放置于木制橱柜之内,至今从未陈列展出过,这次是首次与观众见面,由于丝织品一直塑封在密封的塑料袋内,难免会出现褪色、金线脱落等现象,为了避免这些文物二次被损伤,我们首次与苏州丝绸博物馆合作,将其中的五件丝织品进行了仿制,从而使仿制品代替丝制品的原件展示于观众面前,让世人目睹金代丝织品的真面目,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1.
《丝绸》2017,(8)
通过介绍老挝老龙族悠久的丝绸生产和制造传统,分析其丝织品独特的织造技艺和艺术价值。在中外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老挝老龙族的族群概况及其从事桑蚕生产和成品制造的历史,并通过实地观察和多方走访,描述和分析现有丝织品种类、织染技艺及其国内丝织品制造行业业态现状,以期异国的古老艺术和丝绸文化能广为我所知,为中国丝织品研究与借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汉代的审美观在楚文明的熏陶下带有浪漫主义的情调,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服装色彩中,我们可以借鉴到不同层次,不同纯度,不同明度,邻近色、对比色的服饰搭配。  相似文献   

13.
纺织品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色彩是纺织品文物重要的外在表现,而染料是色彩表现的基本内核。染料考古通过对文物的色彩、染料进行测试,结合古文献记载,可获得染料来源、染色工艺、内在审美、商品流通、文物年代和产地等重要历史信息。本文以中国丝绸博物馆馆藏清代团鹤纹石青缎为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丝织品文物上的染料,成功鉴别出红色染料苏木,蓝色染料靛青,黄色染料姜黄、黄檗、黄荆等,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对清代纺织品色彩的使用进行了分析。苏木与姜黄套染可得杏黄色,黄檗、黄荆与靛青套染可得绿色。该文物是在清代纺织品中发现使用黄荆染料的首个案例。该文物的鉴别结果为清代丝织品染色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结合色彩分析有助于研究清代时期的经济、文化历史,亦可为清代丝织品色彩复制和文物修复及展示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用古代常用于染色的六种植物,针对丝织品的染色方法展开研究,扩充建立红、黄、紫色多组颜色的检测体系,最终用于鉴定出土丝织品文物上植物染料的组成成分。为解决丝织品文物丰富颜色的分析问题,文章建立了基于自建精确质量数据库的方法,使用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MS),对植物染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并探究同位素模式对鉴定结果的影响,增强鉴定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性。实验结果显示,文章所建立的数据库可以解决大量出土文物的植物染料鉴定问题,对文物的修复和文化的继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们反复看西汉的艺术种类与形式比较繁多,但是在其众多的门类中,具有独特性与代表性的当属帛画,帛画是古代的、一种以绢帛为特殊载体的、具有多种用途的绘画,它的用途多是为了祭祀、及记录一些生活社会等方面,在中国流传至今的帛画最为引人关注的便是湖南长沙出土的马王堆T型帛画。  相似文献   

16.
陈叶婷  胡蕾 《染整技术》2024,(4):86-90+94
以铁锈染为研究对象,分析铁锈染的起源与发展,从染色工艺、色彩、肌理图案3方面分析铁锈染的艺术表现特征,总结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应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以“地貌之下”为主题,基于铁锈染色后的创新再造面料设计实践,得到铁锈染创新面料并将其运用在系列服饰品、室内装饰产品中,设计出更符合当下消费者审美特征并且蕴含文化内涵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黑色,其魅力独特、备受青睐。本文以植物染黑色为对象,借助植物染色实验手段,从媒染、复染、套染三种染色方法展开,分析传统植物染黑的色彩呈现、染色技术与黑色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黑色植物染色技术是为满足色彩文化的需求发展而来,进而对色彩文化内涵的丰富起到支撑作用,最终植物染色技术与色彩文化内涵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成就了中国传统黑色多彩的色谱特征和多元的象征意义。文章从具体的染色技术入手将色彩和文化内涵联系起来,希望为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现代解读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天然染料高粱红对柞丝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高粱中提取高粱红天然染料,对柞丝织物进行直接染色、预媒法染色、后媒法媒染染色,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染色条件,并对染色织物进行了相应的牢度测试,结果表明,经铁媒染后柞丝织物的各项牢度指标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宋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丝织业发达,丝织品种类繁多,文章通过分析宋朝丝绸主要品种和丝织品纹样、色彩特点以及宋朝丝绸生产技术的发展,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示了宋朝在丝绸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有助于弘扬丝绸文化,为现代丝织业的发展和丝绸品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西汉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大转变时期,又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通过回顾历史,探究服饰色彩的历史传承、西汉服饰色彩的概况,以长沙马堆一号汉墓服饰为例探究了西汉服饰色彩技术和社会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