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彭学明  陈良 《核动力工程》1997,18(6):560-562,570
介绍了在不同PH和真空度条件下用红外线加热蒸发法处理废液的试验方法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安全可靠、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运行费用低以及化系数高达10^4等优点,是目前处理一些量少、成份复杂的中、低水平放射性废液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预防放射性废液贮槽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采用液位测量和报警系统进行监测。将增量报警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设计了多样化液位报警系统。测试数据和实用效果表明:报警系统功能强大、性能可靠精准,可在贮槽内任意液位高度发生异常液位变化时,准确预警,自动记录报警信息,有效地预防放射性物质泄漏。  相似文献   

3.
符江  刘胜智  李苏  马嘎 《核动力工程》2020,41(1):117-121
核电厂内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的吹气式液位测量仪表频繁堵塞,导致放射性废液液位失去监测,影响放射性废液处理效率。针对该问题,新增自动吹扫装置用于吹气式液位测量仪表引压管的预防性吹扫。依据吹气式液位仪表测量气路组成和堵塞周期,将自动吹扫装置的吹扫气路与测量气路重新组合,吹扫逻辑通过设置吹扫工作启动和停止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间隔,每次只吹扫一路测量气路,保证了吹扫工作中仪表的测量功能不受影响。模拟测试结果表明,自动吹扫装置解决了吹气式液位测量仪表管路频繁堵塞的问题,最终保证放射性废液液位监测功能连续可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法设计是核电主设备设计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将结构设计或评定中各输入参量进行偏于安全的假设,以安全-不安全定性反映主设备设计的结构完整性状态。本研究在确定性分析法设计的基础上,利用可靠性分析方法,综合考虑结构设计或评定中涉及的不确定性因素(如结构几何、材料中的输入不确定性等),建立各种失效模式下的极限状态函数,基于概率统计理论求得结构在给定条件下的失效概率或可靠度,并进行相关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以失效概率的形式定量反映部件的结构完整性状态,研究方法对可靠性理论在ASME核电规范与标准的分析法设计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丁训慎 《核安全》2008,(2):30-34
一次侧应力腐蚀(PWSCC)是一种晶间腐蚀,是因敏感的管子微观结构、高的残余拉应力和工作应力以及腐蚀性环境(高温水)引起的。防止PWSCC的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管子材料、减小残余拉应力和改善腐蚀性环境、激光焊接衬管以及镀镍修补。  相似文献   

6.
刘成夫 《辐射防护》2004,24(3):263-271
蒸汽发生器一次侧水室装拆堵板是核电站大修的一项重要操作,具有较大的辐射风险。本文主要介绍了大亚湾核电站在安装和拆卸堵板工作中,实施辐射防护最优化(ALARA)的方法和效果。通过风险分析、简化工作内容(采用假堵板)、合理安排人力、强化模拟培训等工作前的ALARA计划和准备,以及改进和完善防护措施、加强现场监督和跟踪、注重经验反馈等工作过程的ALARA控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作业时间,使装拆堵板工作(按照三台蒸汽发生器,6个一次侧水室统计)的集体剂量约降低至原来的1/5,最大个人受照剂量约降低至原来的1/3。  相似文献   

7.
蒸汽发生器一次侧水室装拆堵板是核电站大修的一项重要操作,具有较大的辐射风险.本文主要介绍了大亚湾核电站在安装和拆卸堵板工作中,实施辐射防护最优化(ALARA)的方法和效果.通过风险分析、简化工作内容(采用假堵板)、合理安排人力、强化模拟培训等工作前的ALARA计划和准备,以及改进和完善防护措施、加强现场监督和跟踪、注重经验反馈等工作过程的ALARA控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作业时间,使装拆堵板工作(按照三台蒸汽发生器,6个一次侧水室统计)的集体剂量约降低至原来的1/5,最大个人受照剂量约降低至原来的1/3.  相似文献   

8.
蒸汽发生器一次侧水室装拆堵板是核电站大修的一项重要操作 ,具有较大的辐射风险。本文主要介绍了大亚湾核电站在安装和拆卸堵板工作中 ,实施辐射防护最优化 (ALARA)的方法和效果。通过风险分析、简化工作内容 (采用假堵板 )、合理安排人力、强化模拟培训等工作前的ALARA计划和准备 ,以及改进和完善防护措施、加强现场监督和跟踪、注重经验反馈等工作过程的ALARA控制 ,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缩短了作业时间 ,使装拆堵板工作 (按照三台蒸汽发生器 ,6个一次侧水室统计 )的集体剂量约降低至原来的 1 / 5 ,最大个人受照剂量约降低至原来的 1 / 3  相似文献   

9.
废液蒸发处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曾出现上料废液pH值不稳定,导致蒸发器液位剧烈波动。对这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探讨在上料管路中增设一套废液pH值自动调配系统来实现在线实时监测和自动调配上料废液pH值的技术方案,设计相应技术方案的工艺流程。该方案通过自动添加适量的酸或碱溶液,可以使上料废液pH值始终稳定在要求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张华 《同位素》2016,29(1):58-64
天然蒸发池技术是利用太阳能对放射性废液中多余水分蒸发、去除的一种处理方法。由于其对运行设施要求简单,不需要过多的日常维护,并具有对低放射性废液净化系数较高、处理量大、节能等特点,因此天然蒸发池技术成为一种较为常用的低放射性废液处理方法。然而,天然蒸发池的运行设施占地面积较大,需要日照时间较长,该方法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通过国内外具体实例和经验,介绍了天然蒸发池技术的改进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热泵蒸发技术的工艺流程,提出利用热泵蒸发技术替代传统的自然(或强制)循环蒸发技术处理核电站放射性废液。根据热泵蒸发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结果,采用热力学方法对热泵蒸发过程进行分析,阐明热泵蒸发技术的节能优势。结果表明:在特定的设计条件下,热泵蒸发过程的热力完善度和有效能利用率可分别达75%和90%,从理论上证明了热泵蒸发的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具有前馈和反馈作用的分时分段复合控制方法,实现放射性废液蒸发处理系统上料废液pH值的在线监测和自动控制。介绍该系统的构成和工作方法,以及与pH值相关的控制算法。该复合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废液pH值控制特性非线性以及滞后的影响,较好地实现对放射性废液蒸发处理系统上料废液pH值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核电厂复杂成分的中、低放射性废液水泥固化体制备过程中出现的流动度损失快、泌水分层、凝结时间难控制等问题,通过实验研究掺合料、保水增稠材料、投料顺序等因素对放射性废液水泥固化体流动度、保水性能、凝结时间、固化体性能的影响规律。研制出既满足国家标准GB 14569.1—2011又适用于现有工程装置的放射性废液水泥固化体专用添加剂及配方,即专用添加剂配方为粉煤灰∶稠化粉∶外加剂A质量比=1∶1∶0.15,水泥固化体配方为水泥∶专用添加剂∶废液质量比=1∶0.272∶0.585。  相似文献   

14.
高放废物嬗变研究发展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伟 《核动力工程》1996,17(3):268-273
高放废物的处置关系到核能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分离与嬗变作为高放废物处置的可能途径之一,在世界上已有近30年的研究发展历史,目前,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分别介绍了利用轻水堆、液态金属燃料堆、聚变堆(聚变-裂变混合堆)以及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嬗变高放废物的原理、研究发展及前景。为我们开展高放废物嬗变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种不同设计核电厂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玉 《中国核电》2014,(1):86-91
核电厂启动、停运和功率运行期间产生的放射性废液在排放到环境以前,必须进行处理,从而保证液态流出物不会对公众、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国内运行核电厂和在建核电厂在设计上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于液态流出物排放的要求。在满足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各个核电厂对于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的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CPR1000、WWER-1000和APl000等三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应用比较广泛的压水堆核电厂废液处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归纳和总结出它们在废液分类、收集方式,废液处理原则,采用的设施、设备和工艺流程等方面的相同点和差异性,从而说明了三种设计各自的优、缺点。结合年度放射性核素排放量、湿废物的产生量和对工作人员的辐照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证明了AP1000在废液处理系统设计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在针对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工艺和玻璃固化产品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借鉴IAEA颁布的玻璃固化产品质量控制要求,以及德国和美国所制定的产品接收监管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结合我国在玻璃固化体性能方面已经制定的标准要求,提出我国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工程产品接收监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安全评价需要考虑长时间尺度下生物圈的演变和演化。本文介绍IAEA生物圈模拟与评价(BIOMASS)项目中参考生物圈的建立方法,其构建的评价生物圈可用于高放废物特定场址的评价。建议尽快开展我国北山高放废物处置库参考生物圈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以后处理厂高放废液贮槽气镇器搅拌系统为模拟对象,其中气相、液相和固相分别为空气、硝酸钠水溶液和球磨后的钛白粉,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建立适用于高放废液贮槽气镇器搅拌系统的气、液、固三相流动的数学模型,用CFD商用计算软件对其进行计算,得到了高放废液贮槽气镇器搅拌过程中气、液和固三相的速度、压力和相含率等详细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为高放废液贮槽气镇器搅拌系统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放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