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VAE乳液合成反应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合成VAE乳液的原理入手,探讨了反应压力、反应温度、乳化剂浓度和引发剂浓度等因素对VAE(乙烯-醋酸乙烯)乳液聚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SBS乳化改性沥青因其优良的渗透性、抗疲劳性和防水性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为了解决SBS与沥青相容性的问题,需要制备性能良好的SBS乳液。选择了三种阳离子乳化剂以及非离子和阴离子乳化剂,按不同的比例分别考察了阳离子乳化剂与非离子、阴离子乳化剂复配时对SBS的乳化效果,同时也和阳离子乳化剂单独使用时的乳化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一的阳离子乳化剂对SBS的乳化效果不如复配乳化剂得到的效果好;阳离子、非离子、阴离子三种类型的乳化剂按质量比为3:1:1复配时对SBS乳化效果最好,但其对乳液的稳定性贡献不大,在此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SBS乳液。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VAE乳液的聚合原理及产品的基本应用情况,并对VAE主装置工艺设计流程,装置污水预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了阐述;以提高VAE产品品质和提升VAE装置技术指标为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优化聚合条件等生产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4.
石油树脂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石油树脂的水基乳液,讨论了不同乳化剂对石油树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乳化剂的加入方式,用量及乳液配方,研究了乳化工艺及温度、搅拌速度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沥青橡胶乳液稳定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哲玉 《石油沥青》1996,10(1):1-6,12
使用性能较好的沥青橡胶乳液的制备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沥青乳液和橡胶乳液的乳化剂类型一致,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一致,密度一致,酸碱性一致,表面张力一致.同时还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相容性好;符合路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四川维尼纶厂率先在国内把生产VAE产品后产生的脱泡气进行回收利用,降低了乳液产品的生产成本,使乙醇单耗下降了4%,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保节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webField ECS-100控制系统在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VAE)装置的应用,针对聚合反应装置特点.介绍聚合反应的工艺流程和DCS程序组态。  相似文献   

8.
农用乳化沥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实验室小型和中型试验,对沥青原料进行了筛选,研制出符合暂定技术要求的农用乳化沥青产品。考察了沥青原料和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质的影响:随沥青用量的增加,乳液粘度明显增大;随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乳液储存稳定性和稀释稳定性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可逆转乳化钻井液乳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可逆转乳化钻井液体系的性能要求,对其乳化剂体系进行了研究。优选出酸接触可逆转的有机胺类主乳化剂HN408,可提高乳液稳定性的助乳化剂RSE,以及有助于稳定乳液并能改善酸转相后水包油体系流变性的助表面活性剂RSO。确定了各乳化剂的最佳加量为:HN4082%,RSE1%,RSO0.4%。由此建立了可逆转乳化钻井液体系,该体系在酸转相前后,均具有良好的流变性、热稳定性及较低的高温高压滤失量。  相似文献   

10.
选择适当的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复配后制备了以润滑油基础油为油相的微乳液。利用测定体系电导率的方法来确定相边界,准确地描述了不同温度下微乳体系的相行为的变化,较好地反映了微乳液的微观结构和其主要组成以及工艺条件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制备符合金属加工要求的微乳液打下基础。笔者还用电导率对该微乳液体系的导电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稳定的有机硅乳液,分别采用几种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的非离子型乳化剂(Gransurf 71,77,90,Span 60,Tween85)制备了有机硅乳液。考察了乳化剂Gransurf 77(R77)浓度、乳化剂并用、油水质量比、环境温度对有机硅乳液类型、液滴尺寸、黏度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乳化剂R77与R71复配获得了液滴尺寸小、稳定性较好的乳液。研究表明,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液滴尺寸减小,乳液的稳定性提高;与含水量50%的乳液相比,高含水量乳液的液滴尺寸较小,黏度增加;乳液在室温下稳定,70℃时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乳液稳定性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HLB法对乳液配制的指导意义,含阴离子乳化剂液体系获得良好稳定性;助表面活怀剂对普通乳液稳定性的作用,为稳定乳液的研制提供了具体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透明纳米聚丙烯酸酯微胶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制得乳化剂含量低、固含量高的纳米级聚合物,采用自制的属于Gemini型的特殊表面活性剂KD-1进行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聚合研究。结果表明,只需用1.44%~2.15%(质量分数)的单一阴离子型乳化剂KD-1就可得到固含量为30%~45%(质量分数)的纳米级聚丙烯酸酯微乳液。讨论了乳化剂、固含量、反应温度等对微胶乳粒子大小的影响。提高乳化剂含量和反应温度及降低固含量有利于生成粒径小的微胶乳粒子。研究了乳液的流体力学行为以及共聚物的光学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聚氧化烯烃脂肪酸乙醇酰胺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的合成工艺及乳化力。以聚氧化烯烃脂肪酸乙醇酰胺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作乳化剂的乳液稳定性都显著优于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的乳液,其中以氧乙烯与氧丙烯分段聚合而得的乳化剂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乳液润滑剂离水展着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乳液润滑剂的离水展着性与其润滑性能相关,考察了几种因素对乳液润滑剂离水展着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乳液温度,增加油相粘度,增大乳液,极性添加剂、乳化剂的浓度均有利于提高乳液润滑剂离水展着性能。  相似文献   

16.
高透明耐冲击聚氯乙烯(HTI-PVC)接枝用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制备的乳液,通过控制乳液粒子大小及采用乳液粒子聚集技术,将乳液接枝氯乙烯(VC)单体,制备出冲击性能和透光性两者兼优的HTI-PVC。讨论了乳化剂、引发剂、交联剂对乳液粒子结构和形态及接枝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SM型阳离子咪唑啉沥青乳化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公路铺筑和养护用SM型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合成工艺和应用条件。原料为某油脂厂的副产脂肪酸。合成反应由脱水加成、环化和季胺化三步组成,对有溶剂及无溶剂合成,均找到了相应操作参数。并经放大试验,产品质量稳定。沥青乳液的优化条件为油水比60:40,pH值为2.5一5.5,乳化剂用量0.25%一0.40%。试铺公路350m证明,乳化剂和乳液均符合交通部试行标准质量要求。该工艺为我国增添了路用沥青乳化剂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将乙酸乙烯酯-乙烯共聚乳液(VAE)样品装入顶空取样瓶中,置于顶空自动进样器内,待瓶中气液两相平衡后,取其上部气体进行色谱分析,以正丙醇作内标,峰面积定量,即可测定VAE残余单体醋酸乙烯(VAM)含量,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仅为1.76%。用该方法分析VAE乳液中的残余单体醋酸乙烯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实验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苯乙烯、可聚合型乳化剂等为原料,以种子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核壳型苯丙微乳液。利用有机概念图选择微乳液聚合用乳化剂,选用高效乳化剂MS-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磺酸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和聚合型乳化剂复配,在复配比为6:2,用量为体系的2.4%时,合成粒径为47.24 nm、吸水率8.09%的苯丙微乳液。探讨不同乳化剂配比对乳液性能和涂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复合乳化剂(α角分别为72.98°和72.63°)与聚合体系(α角为72.91°)的α角(I/O值)相匹配时,得到性能较好的苯丙微乳液。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乳液油水体积比、乳化剂种类及其加量、油相粘度、水相粘度、盐及其加量、温度,乳液pH值以及破乳剂等因素对油包水型乳化压裂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水体积比、乳化剂和温度是影响乳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油水相粘度、盐、pH值等对乳液稳定起辅助作用。最后筛选出最佳的乳化压裂液配方:油水体积比为9:91、乳化剂加量0.3%、盐加量3%、油溶性稠化剂加量0.15%、水溶性稠化剂为0.1%,该配方的压裂液在90℃、170s^-1下连续剪切60min,压裂液的粘度仍然大于200mP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