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有电力信息获取的方式因其性能低下已不适应电力信息资源和互联网的发展。在建设电力资源平台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分布式电力资源库的搜索引擎框架。采用移动Agent技术,由Agent管理系统.共享Agent.搜索引擎界面.搜索词获取机.智能搜索机、跟踪评价机等组成搜索引擎框架。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电力资源的搜素服务,可以有效提高电力信息搜索的查准率.查全率和查找速度3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将分布式控制技术与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有效结合可实现实物沙盘的智能控制,以某展示中心沙盘为例,重点介绍基于分布式控制技术实现实物沙盘与多媒体信息设备的智能控制系统功能、系统结构设计及软件程序设计。实验证明使用分布式控制系统能够完美地实现实物沙盘和多媒体信息设备之间的智能控制,且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及良好的可扩充能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基于多代理系统的孤岛型微电网二次电压和频率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孤岛型微电网电压和频率控制数学模型,利用状态反馈得到输入-输出线性化模型;然后简要介绍所需的基本图论原理,并利用内模设计原理设计分布式协调二次控制器,避免了集中控制结构下对中央控制器的依赖。基于多代理系统的分布式二次控制器通过一定的有向通信网络连接,每个代理只需本地及相邻节点信息。最后在PSCAD/EMTDC中建立孤岛微网的测试系统,通过仿真对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使频率和电压恢复额定值,同时保证有功功率分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分布式电源大量渗入作为未来智能电网的重要的特征,已经成为不可逆转发展趋势,尤其在配电网中,其经济、高效且绿色环保的优点将体现得更加完美。但是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同样对已有的配电网络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导致其难以体现立竿见影的优势,因此,分布式电源的即插即用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讨论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侧的即插即用体系结构。通过对即插即用理论的来源、形成以及在分布式电源领域的扩展研究等,提出以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目前设备网管系统普片执行效率低下的问题,该文将设备网管系统拆分为设备网管端和设备端软件两部分,并提出了改进性的基于消息机制的集中计算EPON设备网管系统设计思想,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架构设计,在架构基础上设计了业务工作流的逻辑,并深入的详细设计了业务工作流中的IP层OAM帧格式和其含义及其通信方案,通过对比测试其操作时延,证明该实现架构的效率优于传统方案。  相似文献   

6.
对于通信传输网来说,网管监控能力在保证网络正常运作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电力光纤传输网是黑龙江电力通信网的主干网络,其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力通信网稳定运行的保证。当前黑龙江电力省调侧网管仅有一个网关却要监视91个网元,针对这一现状,文章提出了改善网管设置的建议,即增设网管网关和增加远程登录通道模式,以确保黑龙江光纤主干网的可靠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布式电力资源库的搜索引擎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设电力资源平台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分布式电力资源库的由Agent管理系统、共享Agent、搜索引擎界面、搜索词获取机、智能搜索机和跟踪评价机组成的搜索引擎框架。通过基于电力专业词库的分词、专业词规范、机器翻译等面向电力专业的处理,在跟踪用户搜索行为的基础上结合相似检索优化和数据挖掘该搜索引擎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电力资源搜索服务,有效提高电力信息搜索的查准率、查全率和查找速度。  相似文献   

8.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软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室外变电站的设备巡视检查,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工巡检,提高了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其软件系统包括移动站、基站、集控站,为了适应整个系统不断变化的要求,软件系统需要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采用代理机制,将具体的设备屏蔽,可以很好的应对物理设备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移动站、机器人代理、基站、集控站的设计和实现,并将基站和集控站作为后台软件进行统一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代理技术的分布式电网自愈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快速切除故障并恢复供电,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代理技术的分布式电网自愈控制模型。该方法按照分布式电网物理器件特性,将代理分为馈线代理和负荷开关代理两类,将自愈控制过程分为故障检测、隔离和恢复三个阶段。同时考虑负荷开关拒动、通信阻塞等问题,给出了不同阶段的处理算法。按照消息过程将系统分为六个状态,真正实现了对等的电网自愈多代理控制。该方法逻辑清晰,实现简单,为分布式电网实现自愈控制打下良好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实用化分布式动态潮流计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式动态潮流可以很好地解决电网规模过大和数据广域分布的一体化潮流计算问题。从实用化角度出发,结合公共对象请求代理结构(CORBA)技术优势,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CORBA和异步迭代模式的分布式动态潮流实用化计算系统,解决了实际电网在边界存在较大重叠区域时的分布式计算一体化建模问题。通过引入注册、激活、启动的分布式管理机制,解决了多子系统同时发起计算时的冲突消解等关键问题。在搭建的模拟广域网测试平台上,以IEEE 118节点系统为例,对该系统的快速性、鲁棒性和异步迭代效果等进行了测试;以深圳地调电网为例,通过与OPEN-3000能量管理系统(EMS)接口,完成了实用化测试。测试结果证明了所设计系统的实用性和异步迭代潮流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适用于智能配电网分布式保护和控制系统的网络拓扑信息存储和拓扑管理方法。每个智能配电终端仅需配置安装处的基本拓扑信息,通过制定有序的广播通信策略可自动完成相邻配电终端信息的获取和拓扑逻辑层的划分,实现局部拓扑的识别,为快速的保护和控制功能提供所需的拓扑支撑。基于局部拓扑识别结果生成拓扑最小连接树,以拓扑最小连接树为基本单元确定代理终端,提出了基于代理节点的网络拓扑简化方法,为需要大范围拓扑信息支撑的功能提供拓扑信息的获取和管理方法。以智能配电网分布式故障自愈系统功能的实现为例,对智能配电网拓扑信息分布式存储和管理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概述LonWorks网络的结构及特点,并提出LonWorks技术应用于高校实验室及其设备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大部分基带MODEM没有网管模块,致使网络管理产生盲卢。通过对典型的网络管理系统组成的分析,提出了MODEM网络代理模块的组成,包括管理协议处理、MODEM控制接口和本地数据库系统等几个主要部分,并开发了代理模块。为解决基带MODEM无网管代理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最后以某市的网络为例,进行了系统运行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是一个通用的网络管理协议。文中利用 SNMP 结合 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ICMP)研究设计了一个面向 TCP/IP 网络的网络管理系统,分析了系统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的多层体系结构,研究了拓扑发现、性能监测、状态监视、陷阱(trap)接收、告警处理等关键技术。所实现的 IP 网络管理系统结构合理、功能丰富,能够帮助用户对 IP 网络进行有效的监视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对通信综合网管系统故障管理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通信综合网管系统故障管理的设计是综合网管系统要实现的一个主要功能。对该功能的设计包括对不同网管设备接入方式、数据采集、入库和故障单传递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对如何搭建一个综合网管系统以及如何对常用网管设备进行告警采集和故障工单传递进行了介绍 ,提出了用J2EE和LOTUS技术进行这方面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智能通信配电网中通信网络规模的扩大、终端设备种类的增多、通信技术更新的加-陕、网络拓扑结构复杂,使得驾驭通信网络的难度加大等问题,文章提出终端接入网网管系统。首先从智能配电网通信发展要求出发,分析被管网络的网络结构,并提出了终端接入网系统的总体体系结构以及总体资源模型,根据智能配用电通信的管理需求,详细分析本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最后对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做出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电子图档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组成、系统结构以及软件主要特点,为勘测设计单位综合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电力调度主站普遍采用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网络管理嵌入在调度软件系统中,网络管理信息的传送基于TCP/IP的应用层,效率低、可维护性、可靠性差。设计了一个独立的基于二层C/S模式网管系统,采用基于NDIS的快速网络诊断方法,实现对网络的运行状态和计算机网络接口的诊断。采用UML技术建立模型。现场运行表明,设计的系统运行高效、稳定可靠,完全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周澍 《华中电力》2009,22(3):22-25
调度交换网的网管系统是大型调度交换网的重要支撑系统,结合华中调度交换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华中调度交换网的建设方案和软件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以实用、简单、有效、经济为前提,旨在将网管系统有效地应用于调度交换网的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