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磷酸氢二钠中氟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磷酸氢二钠中氟含量,控制溶液pH值5.0~7.0,加入柠檬酸钠缓冲溶液,消除铝、铁等离子的干扰,用直角坐标系或半对数坐标系进行定量,标准偏差3.3%,回收率98.4%~100.6%。  相似文献   

2.
pH值对氟化物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毅  梁唐敏 《广西化工》2014,(1):45-46,19
溶液中pH值的控制,在氟化物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氟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pH值的不同,将引起测定时电极电位的波动,直接影响氟含量的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4.
工业的发展使工业废水排放的增加,工业废水中氟含量影响着环境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国家对工业废水的排放做了严格的规定,在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中,准确测定氟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表明,采用标准曲线法定量,氟离子浓度在0.2~3.0μg/m L的范围内,线性方程为y=-67.354x+345.74,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重现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为获取昭通市昭阳区生活饮用水中氟离子含量的科学数据和检测氟离子含量是否在国家规定标准要求内,通过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昭通市昭阳区八个地方的生活饮用水中氟离子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得各水样的p H值在6. 66~7. 63之间,氟离子含量在0. 0551~0. 1512 mg/L之间,且氟含量都符合国家标准值(0. 05~1. 0 mg/L)。所测定的氟离子加标回收率范围在93%~97%,RSD在0. 15%~1. 18%之间,说明本实验所采取的方法便捷有效,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正>湿法磷酸中的氟不仅使设备严重腐蚀,而且对环境及人体都有危害。本文介绍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磷酸中氟含量及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1实验部分1.1主要仪器及试剂主要仪器及试剂按GB/T 1872—1995执行。1.2样品处理称取磷酸试样0.2~0.3 g(精确至0.000 1 g)  相似文献   

7.
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性氟化物和总氟化物。结果表明,氟化物含量在5~5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0.999),水溶性氟化物方法检出限为0.5 mg/kg,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3.8%~6.7%,总氟化物方法检出限为43 mg/kg,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4.0%~4.2%,满足标准方法的测定要求。有证标准物质RMU044和RMU045测定结果均在标准范围内,水溶性氟化物相对误差为-3.3%~-2.4%,相对标准偏差为4.0%~4.7%,总氟化物相对误差为0.9%~1.3%,相对标准偏差为1.0%~2.2%。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试验时,水溶性氟化物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0%,总氟化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该实验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8.
张乐 《磷肥与复肥》2007,22(1):64-65
国家标准GB 1872-80对磷矿中氟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有:硝酸钍容量法与氟离子选择电极法两种。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选用氟离子电极法操作简便、快速,仅50 min即可完成测定,准确度、精密度较好,符合中控的要求。1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实验1.1实验原理称取经研磨与烘干的试样0.1~0.2g(±0.0001 g),用盐酸分解,用柠檬酸三钠和盐酸溶液调节溶液pH=5.5~6.0。使用电位测量仪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氟离子选择电极为指示电极,测得试液的电位值后,再加入标准氟溶液测得电位值,得到两个电位值的差,经计算可求出试样氟的含量。1.2仪器和试剂1)…  相似文献   

9.
10.
李培 《广西化工》2000,29(2):41-42
用氟离子选择电极对多种矿石中的氟进行了测定,其测定范围在0.005%~x%。研究表明,用本方法测定多种矿石中氟含量精密度好,回收率在94.0%~103.2%,方法简便。此方法已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动力煤的燃烧性能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郑明东  何孝军 《化工学报》2003,54(3):374-378
采用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6种不同变质程度动力煤的燃烧行为.结果表明:变质程度越低,煤的各燃烧特征温度越小,各特征温度点和相应温度区间的失量分数越大,H2O、CO、CO2气体的析出温度越低,且CO主要在低温区产生,高温区主要生成CO2;煤的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的变化规律相同,都是先增大,达最大值后再减小.上述结果说明煤的变质程度越低燃烧越容易.  相似文献   

12.
煤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煤的许多特性是研究煤的洁净燃烧和利用的基础,对这些特性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加强和提高煤的洁净利用.就近年来国内外对煤的特性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煤特性的研究方法、煤质程度、煤岩结构等因素对煤的燃烧特性、成型特性、粘结特性、电特性以及热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煤种特性对壳牌煤气化装置设计和操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振安 《化肥设计》2003,41(6):15-17,23
根据壳牌煤气化工艺的特点,分析了原料煤种的元素结构、活性,以及煤灰分含量、组成、粘堵特性等,评述了原料煤种特性对气化装置设计和操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燃煤过程中CaO及钙基固氟剂对氟析出的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燃煤过程中CaO与HF反应生成CaF2.在燃烧温度900 ℃时,CaO对煤中氟析出的抑制范围为12.2%~61.0%,平均为39.5%.CaO固氟最佳条件是:燃烧温度800~1000 ℃,停留时间5~10 min, Ca/S(摩尔比)为2.5~3.0.钙基固氟剂由钙基吸收剂和添加剂组成,主要经历钙基吸收剂的分解反应、CaO固氟反应及硅铝钙等化合物的复合反应而形成高温稳定的固氟产物.工业链条炉燃烧试验表明:钙基固氟剂在全预混添加方式下固氟率为54.0%~64.8%,平均为59.3%;在半预混半喷射两段添加方式下固氟率为72.5%~80.5%,平均为75.5%,明显高于全预混添加方式. CaO和钙基固氟剂的固氟效果与燃烧条件、燃烧方式及固氟剂的种类和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高硫煤的高温燃烧特性,采用Ca(OH)2作为主固硫剂,镁助剂、锰助剂、铁助剂和钠助剂为固硫助剂,选用全硫含量为4.04%的攀枝花高硫煤为研究对象,在最佳钙硫物质的量比为1.7的条件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荧光分析仪(XRF)对固硫灰渣进行表征,揭示固硫产物的生成机理,进而得出固硫灰渣与固硫率的关系,采用热重分析法对煤样的燃烧特性和反应动力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固硫率与固硫灰渣中SO3含量呈正相关,与Ca/S物质的量比呈负相关。添加剂的加入使煤样的燃点略有提高,燃烧由一段燃烧变成两段燃烧,煤样燃烬时间缩短。通过对煤样低温段和高温段的动力学分析发现,燃烧速率随平均表观活化能的增大而增大,添加剂的加入使煤样的整体燃烧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6.
硫化矿石堆氧化自燃全过程特征综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能产生自燃内因火灾的典型硫化矿石类型,介绍了其堆积、氧化自热、着火及燃烧各阶段的特征,分析了氧化自燃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并探讨了影响硫化矿石自燃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澄清了对硫化矿山火灾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自燃发火初期的概念及其征兆识别方法,可为现场硫化矿山自燃火灾的早期识别与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煤催化气化由于可以大幅度降低操作条件,实现定向转化,目前正受到国内外重视。本文综述了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催化剂与复合催化剂在煤催化气化过程中的活性、优缺点、反应机理等。对影响煤催化气化的各类因素如煤阶、矿物质、催化剂添加方式、添加量、气化条件等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当前催化气化工业化进程以及合成天然气甲烷和催化气化制氢两种工艺。当前研究的难点是兼顾催化剂的效率与经济性,煤催化气化未来将以开发高活性、易回收且廉价的催化剂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Devolatilization and combustion of large particles of Eastern Canadian coals (Evans and Minto), 5-50 mm dia., were studied in a bench-scale atmospheric fluidized bed reactor at 1023-1173 K with 0.5 mm sand particles as the bed material. The devolatilization time, mass loss history, changes in proximate volatiles content and C/H mass ratio, and temperature history at the centre of the particle during devolatilization were determined. The mass loss during devolatilization is correlated with the proximate volatiles content of the parent coal. The devolatilization time is correlated with the initial particle diameter by a power-law relation with an exponent of 1.54-1.64. The results show insignificant effect of superficial velocity on devola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9.
煤粉粒径及燃烧工况对PM10排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沉降炉研究了煤粉粒径及燃烧工况(包括不同温度和气氛等)对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煤种为六盘水烟煤,分为三种煤粉粒径,在两种燃烧气氛和三种温度下,在沉降炉中进行燃烧.实验用低压撞击器(LPI)按不同粒径从0.03μm~10μm分为13级,分别采集燃烧后的可吸入颗粒物.分析结果显示,煤粉粒径和燃烧工况是影响PM10的粒径分布的重要因素;PM10粒径分布呈双峰分布,两峰值对应不同的生成机理;随着温度升高和含氧量增加,PM10排放浓度大幅增加;粒径小于63μm的煤粉排放PM10较多,相比之下,粒径为100μm~200μm和63μm~100μ煤粉燃烧生成的PM10粒径分布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以安徽淮北临涣工业园燃煤电厂煤样品和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重分析法(TGA)对不同混合质量比条件下的煤与污泥进行了共燃实验,同时通过五种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燃烧阶段煤、污泥样品共燃的动力学特征,揭示了煤和污泥的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煤在529℃出现一个失重峰,污泥分别在140, 293和430℃出现三个失重峰,表明污泥的燃烧过程分为三个失重阶段,而煤只有一个失重阶段。煤的可燃性指数与综合燃烧特性指数为11.36×10–6 mg/(K–2•min), 47.16×10–10 K–3•min–2,与煤相比,污泥的可燃性指数与综合燃烧特性指数较低,分别为10.74×10–6 mg/(K–2•min), 13.04×10–10 K–3•min–2。在煤中添加污泥可以提高反应的燃烧特性,混合质量比以90(煤):10(污泥)为宜。随升温速率升高,煤与污泥的失重减少,燃烧失重速率增加,DTG曲线向高温区移动,产生热滞后现象。在固定碳燃尽阶段,混合燃料的活化能均位于两种原料之间,并且随污泥添加量增加而降低,表明污泥的添加有效提高了煤的反应活性并促进其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