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质量分数为0.8%的二苯并噻吩(DBT)的十氢萘溶液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SiO_2,Si-MCM-41和Al-MCM-41负载的Pd和Pt催化剂加氢脱硫(HDs)反应性能,并与传统的γ-Al_2O_3负载的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反应结果表明,负载型Pd和Pt催化剂在DBT的HDS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特点.Pd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反应路径(HYD)选择性,而Pt催化剂则表现出较高的直接脱硫路径(DDS)选择性.载体结构和表面酸性显著影响其负载的Pd和Pt贵金属催化剂的HDS活性以及HYD选择性和稳定性.提高载体比表面积和酸性有利于提高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HYD选择性.Al-MCM-41具有规整的介孔结构、较高比表面积和较强酸性,其负载的Pd和Pt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HYD选择性和稳定性.研究还发现,催化剂加氢裂化反应活性随载体酸性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二苯并噻吩在磷化物体系下催化加氢的反应网络,以分子筛SBA-15为空白载体,利用等体积浸渍制取了一系列磷化物催化剂,Ni/P摩尔比为1.25,对不同Ni金属担载量的磷化物催化剂的性质进行了分析。采用含有1%二苯并噻吩的模型化合物为原料进行加氢脱硫试验,利用20 m L连续固定床加氢精制装置对制备的磷化物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相对于商业催化剂,低温和磷化物催化剂体系下二苯并噻吩具有更高的转化率,280℃转化率可达80%以上;碱性氮化物喹啉的存在抑制了二苯并噻吩加氢反应,转化率在320℃时由接近100%降至70%左右,此条件下,产物中联苯以及环己烷基苯的选择性随温度变化不大,二苯并噻吩大部分通过直接脱硫路径进行转化。评价结果显示,磷化物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氢解活性和更好的直接加氢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3.
将ZSM-5溶于偏硅酸钠水溶液,用水热合成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模板剂自组装合成了ZSM-5/MCM-41介孔硅铝分子筛(ZM)。以二苯并噻吩(DBT)和哌啶作为模型含硫和含氮化合物,考察了含氮化合物对ZM担载的Pt催化剂加氢脱硫(HDS)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BT在Pt/ZM催化剂上主要通过直接脱硫(DDS)反应路径脱硫,引入哌啶显著抑制了DBT的HDS反应。与DDS相比,哌啶对加氢路径(HYD)抑制作用更强,并且几乎完全抑制了HYD路径含硫中间体的脱硫。动力学分析表明,DBT的HDS反应和DDS路径级数为一级而其HYD路径则为零级,说明DDS和HYD反应可能是在Pt/ZM不同活性中心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湿法回收废加氢脱硫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Ben 《河南化工》1997,(4):36-37
介绍了国内外废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回收情况及方法,着重介绍了炼油厂废催化剂的回收。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载体的种类及性能对FCC汽油加氢脱硫效果的影响。指出在制备FCC汽油加氢脱硫催化剂时,应选择具有适当酸碱度的物质作为载体,保证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脱硫/加氢选择性,从而使脱硫后的FCC汽油满足低硫含量高辛烷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趋减少,煤焦油加工技术受到关注。汽车尾气中含有的硫化物严重污染环境,如何高效脱除煤焦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硫原子是开发煤焦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重点。简述煤焦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分布状况及其特点,并分别从贵金属、非贵金属、过渡金属磷化物、氮化物、碳化物及金基双金属催化剂方面综述煤焦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现状,针对煤焦油中含硫组分复杂多样的特性,提出研发高效和高活性煤焦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二苯并噻吩(DBT)为例介绍了其加氢脱硫(HDS)的反应网络,并对近年来国内外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认为加氢脱硫技术仍是目前国内生产清洁柴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王梦阳  曹群 《河南化工》2010,27(8):4-4,6
作为现今柴油脱硫的主流,加氢催化脱硫得到了极广泛的应用,对国内外加氢催化脱硫技术及催化剂进行了简要介绍及展望,指出在发展氧化脱硫、生物脱硫的同时,不要忽略对加氢脱硫的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近年来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组分和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活性组分、助催化剂和载体材料在催化剂制备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目前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展望了未来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等体积浸渍方法制备CoMo催化剂,选用不同预硫化方法制备一系列硫化型CoMo催化剂,考察反应温度和空速对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并与对比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硫化型CoMo催化剂在不同温度和空速下,具有较好活性,在200 h周期实验中,硫化型CoMo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脱硫率98.7%。TEM表征显示,硫化型CoMo催化剂具有更多的MoS_2堆垛层,形成更多高活性Co-Mo-SⅡ型活性相。  相似文献   

11.
催化汽油加氢脱硫降烯烃系列催化剂工业试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RIDOS系列催化汽油加氢脱硫降烯烃催化剂的工业试生产及首次工业应用。该系列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压碎强度、较大的孔容和较高的比表面积,产品重复性好,制备工艺可行,易于工业化生产。在燕山石化进行的首次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系列催化剂具有高的脱硫活性、高的烯烃饱和活性以及较少的辛烷值损失。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对轻质油品的需求量上升和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全世界都更加关注渣油的轻质化技术。第二代常压渣油加氢脱硫催化剂采用挤条成型技术,活性组分以浸渍或完全混捏的方式加入,使催化剂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使最终催化剂具有高孔容、高比表面和适中堆密度,与第一代催化剂相比,活性和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张生  李翔  王安杰 《工业催化》2005,13(11):12-17
从燃料油中含氮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特点出发,介绍了含氮化合物对加氢脱硫(HDS)催化剂活性、选择性以及失活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含氮化合物主要通过与含硫化合物在催化剂表面的竞争吸附,强烈抑制HDS催化剂活性。含氮化合物对含硫化合物加氢(HYD)和氢解(HYG)两条并行反应路径均有抑制作用,但对HYD反应路径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含氮化合物还能通过毒化催化剂酸中心进而影响催化剂HDS活性和选择性,而其在催化剂表面的强烈吸附也是引发催化剂结焦和失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加氢转化催化剂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冯续 《工业催化》2000,8(4):21-26
综述了国内外加氢转化催化剂的开发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尤其对近年来研究开发成功的用于焦化干气、催化干气等含烯烃较高原料的加氢转化催化剂作了较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以偏钨酸铵和磷酸氢二铵为原料,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体相WP催化剂,用质量分数0. 8%二苯并噻吩(DBT)溶液为模型化合物,考察磷化钨(WP)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反应性能。采用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制备的WP催化剂移入固定床反应器前用体积分数10%H2S-Ar混合气体钝化,保证其结构未被破坏。实验表明,程序升温还原法成功制备出WP催化剂。WP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加氢性能,在WP催化剂上,二苯并噻吩主要以直接脱硫路径为主。  相似文献   

16.
车用燃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SOx的主要来源,降低燃油中该类化合物含量是减少汽车尾气SOx排放量的重要保障。燃油加氢脱硫技术是满足这一环保要求的最重要手段,技术的关键是研制高效加氢脱硫催化剂。通过在NiMoP浸渍液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柠檬酸,制备一系列NiMoP/Al2O3催化剂,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考察催化剂在制备过程中添加柠檬酸对NiMoP/Al2O3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的加入能够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明显改善NiMoP/Al2O3催化剂的加氢性能。  相似文献   

17.
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和活性组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年来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材料与活性组分的研究成果及其进展。指出介孔材料不仅具有高比表面积,而且孔径较大,与其他载体相比,对深度加氢脱硫中难以脱除的芳香大分子硫化物的脱除具有一定的优势。过渡金属元素,如Mo、Co、Ni、Pt和Pd由于电子特性和几何特性,其化合物是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组分的首选,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根据渣油加氢脱残炭反应机理,通过优化载体孔结构和活性金属组分、调整浸渍工艺、改善催化剂表面性能,开发了渣油加氢脱残炭脱硫催化剂RCS-31。中型装置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与上一代渣油加氢脱残炭催化剂相比,RCS-31催化剂相对脱残炭活性提高超过10个百分点以上。工业试生产结果表明,RCS-31工业放大催化剂的活性达到实验室催化剂水平,适合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