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2007年,在石羊河上游天祝县采用改土开穴、直接开穴、鱼鳞坑和水平沟4种整土方式,选择乡土树种青海云杉、柠条、沙棘作为栽培苗木,选用异地优质熟土、有机肥及保水剂等为主要基质原料进行造林试验,定期对各林种的成活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穴内开穴、生土垄堰、熟土栽植、肥水并施的改土造林技术,能使造林保存率达到75.4%,再萌率达到6.1%。加施保水剂不仅对土壤水分有显著改善作用,而且苗木的成活率能提高6.7%~34.78%。换季造林总体表现为秋季整地的成活率最高,并且以秋整春造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干旱、水土流失是赤峰市农牧业生产上的主要矛盾。全市山丘区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70%以上,坡耕地700多万亩。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不能涵养水源,年降水量300~500mm,大部分因流失或土壤蒸发而不能被作物利用,土地生产率低,平均亩产仅50kg左右。为了提高坡耕地的生产力,关键是大力开展梯田建设,采取包括蓄水保墒在内的综合旱作农业措施,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为此,从1988~1990年对水平梯田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试验研究,经过3年的试验,初步揭示了水平梯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垂直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不同阶段和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消耗以及土壤水分的盈亏状况,并依据降水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点,对旱地梯田的田间水分管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部分地方,水利工程防护造林存在忽视防护功能、栽种位置不合理、树种选择错误、造林用地难落实等问题,应坚持防护效益第一的造林原则、增加行业补助投资、合理确定造林位置、科学选择树种、全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用地确权,完成江河湖库渠造林规划任务。  相似文献   

4.
《吉林水利》2003,(2):27
20 0 2年 ,我国造林绿化突破 1亿亩大关 ,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造林速度最快、造林质量最好、措施最有力、工作最扎实、成果最丰硕的一年。2 0 0 2年我国造林绿化工程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造林速度明显加快。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 1 1 2亿亩 ,是 2 0 0 1年全年总任务的 1 6倍 ,在我国造林绿化史上年度实际完成首次突破亿亩大关。二是造林质量显著提高。国家林业局大力强化了造林质量管理 ,营造林质量工作开始走上了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全国造林平均核实率达到 95 %以上 ,合格率达到 90 %以上。三是生态公益林比重大幅增加。 2 0 0 2年退耕…  相似文献   

5.
宝鸡峡灌区实行雨情、苗情、墒情“三情”测报工作始于1973年,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于1987年12月在测报的基础上进行预报。“三情”预报主要为降水和土壤含水量预报,大气降水是依据气象部门短期天气预报而预报,土壤含水量预报依据土壤水分的均衡原理进行预报。土壤预报含水量为本旬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不同下垫面条件的土壤水分研究,对指导地区农作物配置与布局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徐州市南部郊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下垫面类型:梨树园、沙土堰、花菜地、毛豆地和撂荒地,测定0~100 cm土壤水分含量,对土壤水分剖面和时间序列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下垫面条件下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和各异性。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剖面大体分为土壤水分速变层(0~20 cm)、土壤水分活跃层(20~40 cm)、土壤水分传递层(40~70 cm)和土壤水分稳定层(70~100 cm);同一土壤类型条件下,植物根系的深度会影响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秋收和降水是土壤水分时间序列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应为灌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荣 《人民黄河》1995,17(3):21-24
纵观黄土高原30多年来造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生长差。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原因是造林树种选择不当。对灌木在森林演替中的地位、灌木适应严酷自然条件的林学特性、灌木具有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及灌木林的水土保持效益等方面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干旱瘠薄的黄土高原,选择以灌木为主,营造灌、草、乔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林,对加快绿化荒山荒沟速度,保持水土,减少入黄泥沙具有重大  相似文献   

8.
尼尔基水库非枯季节中期入库径流预报对枢纽的兴利调度特别是发电调度意义重大,但径流预报影响因素复杂,目前可用于作业预报的入库径流预报方法一直比较匮乏。本文首先对旬入库径流的影响因子进行筛选,采用多元门限回归和投影寻踪模型对尼尔基水库非枯季节中期入库径流进行预报。预报结果表明:除4月中旬预报合格率低于70%外,其他各旬预报精度均较高;确定性系数除4月上、中旬为低于0.7外,其他各旬均达0.7甚至0.8以上。模型模拟预测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预报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马鞍山市及周边的四个气象站近58年的降水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流域降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探讨马鞍山地区降水强弱时间周期、分析极端降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马鞍山7月、8月是暴雨频发时期,占全年暴雨次数的63%~68%,9月中旬后逐渐减少;(2)降水演变过程中有3 a~8 a、13 a~20 a及22 a~32 a的三个尺度周期变化,其中22 a~32 a尺度的周期变化最明显,地区降水存在着32 a、26 a和16 a,3个时间尺度,其中32年为流域年均降水变化第一主周期;(3)马鞍山春、秋季平均降水变化率为负,夏、冬季平均降水变化率为正,且降水量整体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使造林树种与造林地合理配置,在高塬沟壑区的阴坡和阳坡分别采用集水造林、普通造林和荒山3种处理,对O~200cm土层水分分布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阴坡各层土壤含水率比阳坡高1.65~4.14个百分点,平均高2.58个百分点;在春季造林时,栽植营养钵苗深度为20cm和栽植大苗深度为40cm的土壤含水率,集水造林最高,荒山次之,普通造林最低,阴坡土壤含水率都高于15.19%,阳坡都低于11.51%。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0~450mm。农业区作物生长期内的降水量仅有150~350mm,满足不了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自然条件下的农业生产普遍处于干旱的威胁之中。降水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冬季雨雪稀少,只有全年降水量的1~3%。春季降水仍然偏少,仅占全年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织金河流域2016~2017年的逐日降水、每日1h最大降水、日均流量、日均水位等气象、水文资料,运用变异系数法研究了织金河流域的降水、径流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织金河流域全年有一半天数处于无降水,冬、夏半年的降水天数有微小差别。同时,各个季节的降水日数也比较均衡。但流域内各月份降水量波动较大,尤其6~7月份降水强度大、多暴雨,2016,2017年6~7月份的降水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55.02%和44.9%。2016~2017年最大径流量和最高水位都出现在6月份,与强降水出现时间相吻合。此外,径流量对水位变化的影响显著,两者变化趋势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一)雨情:七月六日以前高空曾有一个槽经过,造成我省从六月二十八日至七月五日陕南关中地区降落大雨和暴雨,大雨和暴雨中心,七月一日在陕南东部,后移关中武功,四日又移陕南东部和安康一带,六日天气好转,本旬降水主要集中在前五日,关中降水量10~170公厘,陕南50~290公厘,陕北降水18~66公厘,其中以商南290公厘为最大,陇县10公厘为最小,本月中旬(12~18日)降水基本上普遍全省,陕北4~153公厘,关中28~171公厘,陕南18~184公厘,全省降水较多地区有二:一在陕北榆林镇川堡附近达100公厘以上,陕南雒南、商县在150公厘以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泾川县城关乡的坡改梯研究,结果表明:裸地土壤水分变化受降雨影响较大,在不同时段表现形式不同。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受气候影响特别是降水波动的影响逐渐减少,随着季节变化的特点增强。坡向与坡位对裸地土壤水分有着较大影响。从坡向看,阴坡向梯田土壤水分全年平均值比坡地高,阳坡向则是坡地比梯田高。从坡位看,土壤水分变化是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作物地生育期土壤水分随着作物生长发育的加快而迅速下降,梯田与坡地的差异也逐步增大,作物收获后进入蓄墒期,土壤水分的差异又逐步缩小,梯田甚至超过坡地,特别是夏作物小麦,胡麻地土壤水分的变化大于秋作物洋芋,而且梯田大于坡地。梯田与坡地土壤水分横断面分布不一样,坡地是中间低,两边高,水分分布呈V字形,而梯田是坎下高,坎边低,水分分布呈阶梯式~。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渑池丘陵山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近期水土保持林建设现状,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该区主要造林树种侧柏造林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分监测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总体上随着降水量的增多而增加,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降低。变化显著的时期为:4~5月中旬降水少,春风盛行,蒸发强烈,但土壤墒情增加,根据观测结果证实,土壤水分在此主要受上一年土壤储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 松嫩平原概述松嫩平原横跨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在黑龙江省区域内有哈、齐、大庆、绥化共 2 8个市县 ,总面积约 1 1 .9万 km2 。是一个由山系和丘陵围绕的盆地。主要特点如下 :1 .1 土地资源丰富 ,土壤比较肥沃 ,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多的地区之一。1 .2 雨热同季 ,光照充足 ,气候适于作物生长。年降雨量虽只有 4 0 0~ 50 0 mm,但年蒸发量也较小 ,为80 0~ 1 0 0 0 mm,年有效积温 2 4 0 0~ 2 80 0℃ ,年日照时数 2 70 0~ 2 90 0 h,无霜期 1 2 0~ 1 50 d,是全省高值区 ,所以调节土壤水分 ,一季作物可取得高产。1 .3 当地…  相似文献   

18.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是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利用昌江流域水文站的实测降雨量资料,对昌江流域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匀性、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以及年际变化进行分析,揭示该地区的降水变化规律,从而为研究这一区域的旱涝灾害规律和水资源利用提供帮助。研究结果表明:(1)昌江流域降水的年内分配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旬降水量不均匀性系数是月降水量不均匀性系数的2倍,呈先降后升再降的波动趋势。(2)昌江流域年内降水集中度波动较小,范围为0.32~0.46,旬、月降水集中度相近;降水集中期进入主汛期多在4月份。(3)昌江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从20世纪5 0年代至21世纪初年降水量经历了偏丰-偏枯-偏丰-偏枯4个阶段,2个偏丰或2个偏枯阶段时间间隔约为40年。  相似文献   

19.
1项目背景山东沂蒙山区是中国的18个贫困地区之一。该地区山峦起伏,植被稀少,土地脊薄。受北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年内降雨分布极不均匀,七、八、九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的70%~80%,汛期经常是洪水泛滥,导致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冬春季节持续干旱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北方荒漠区降水多时间尺度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依据我国北方荒漠区35个站点1951—2005年月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降水集度、游程检验、功率谱、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秩次相关及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北方荒漠地区降水在年内,年际和年代际几种时间尺度的变异规律及其变化趋势,探讨了同期该地区上空大尺度环流异常对当地降水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北方荒漠区降水存在5a、9a及准14a主周期,1988年以来以9a及14a周期为主;降水年内分配的差异趋缓,年际波动呈增加趋势。年代尺度下,以多年均值衡量,21世纪内蒙古高原东部地区降水将减少,平均减幅为15~40mm/a,北疆大部分地区平均增幅为10~40mm/a。各年代,春(秋)季降水占全年百分率变化不大,维持在14.4%~17.5%(17.3%~21.2%),夏季是主要降水期,占全年降水的58%~62%,冬季所占比例较小,最高为5.1%。预计未来:春、夏季降水将增多,冬季降水逐渐减少,年降水有增加趋势;极端干旱区和干旱区的降水有增加趋势的地区概率分别为83%和70%,而半干旱地区降水有明显减少趋势的概率为58%,西部有向暖湿变化、中部地区趋于暖干、而东部地区趋于干旱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