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莱钢大H型钢产生腹板折叠质量缺陷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通过工艺调整和调试制定了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解决了腹板折叠避免了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刘勇 《贵钢科技》1998,(19):1-4
本文分析了钢管内折叠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以消除钢管内折叠。  相似文献   

3.
连铸工艺对20钢连铸管坯轧制无缝管产生内折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进毅  成永久 《包钢科技》1998,(4):73-76,97
本文通过176炉20钢连铸管坯轧制无缝管道一内折叠缺陷的统计分析,总结出了连铸工艺对连铸管坯产生内折叠缺陷的影响规律,并用凝固理论间要分析说明,同时提出了减少内折率的连铸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4.
主要通过对1422产线卷取内松的缺陷,从层流区域到精整区域,全面排查有可能造成内松缺陷的因素,包括卷取温度、带钢头部位置、助卷辊控制方式、卷取机冷却水、头部折叠、行车吊装等方面,分析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最终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西安批量生产铝合金折叠自行车1996年4月份,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铝自行车广生产出铝合金折叠自行车,填补了我国自行车行业的一项空白,标志着该公司在铝合金自行车生产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铝合金折叠自行车的车架是该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过二年多的艰苦探索研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耐火纤维毯、耐火纤维折叠块的性能,缓冷坑的工作条件,以及本厂在炉盖部位采用该新型耐火材料的效果和效益,展示了耐火纤维折叠块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某钢管公司2Cr13钢无缝管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内折叠缺陷问题,在测定2Cr13钢高温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借助于有限元软件Simufact,通过Oyane韧性断裂损伤场模拟预测了2Cr13钢的临界压下率范围,并对典型规格2Cr13钢管现有工艺穿孔过程进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拟,分析了穿孔过程中轧件的应力/应变分布、温度场、力能参数及内折叠缺陷形成的倾向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的穿孔调整参数对穿孔内折叠及轧卡倾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Cr13钢临界压下率在6.0%~6.5%之间,穿孔不发生内折叠且二次咬入顺利的顶前压下率范围较窄,工艺调整范围较小;轧辊入口锥摩擦因数增大,利于穿孔的二次咬入,同时减小轧辊磨损及内折叠的发生;现行工艺穿孔时,在距离管坯前端面约80 mm处,管坯中心点三向正应力均为拉应力且同时达到最大,最大横向、径向和轴向拉应力分别为87.30、12.39和53.38 MPa;在该处及其附近区域管坯中心发生了内撕裂,进而产生穿孔内折叠缺陷;将顶前压下率由原工艺的6.39%调整为5.75%,穿孔过程中轧件中心不发生内撕裂现象,不产生内折叠缺陷。优化的调整参数为,轧辊辊距B  相似文献   

8.
马忠伟  张慧  胡鹏  赵沛  宋波 《工程科学学报》2015,37(12):1630-1636
通过对中厚板边部折叠试样的检测分析,对其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厚板边部折叠现象是板材横轧宽展过程中侧面材料在轧制中受轧辊作用而翻转到板材表面的结果.折叠缺陷处所观察到的微观组织结构,是轧制前板材表面在高温下形成的氧化铁及脱碳层形成的.建立了轧制有限元数值模型,证实折叠缺陷是在轧制过程中由侧面的折叠翻转所造成的.通过实验室实验,得到铸坯边部质量、轧制制度、宽展道次及轧制压下量对中厚板折叠缺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横轧宽展导致折叠缺陷的出现,铸坯边部质量对其没有影响,轧制过程中铸坯侧边的折叠经翻平形成表面折叠缺陷,随着横轧展宽的道次及压下量增加,折叠缺陷距边部距离变大.   相似文献   

9.
圆钢产品折叠缺陷的产生,不仅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水平,而且也给用户的使用造成的很大的危害。本文从操作调整及孔型设计等方面分析了钢研所小型圆钢折叠缺陷的产生原因以及消除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文亚  刘莉  袁斌 《包钢科技》2011,37(4):22-24
文章分析了SWRH82B盘条常见的折叠、结疤、微裂纹、划痕等表面缺陷和中心网状渗碳体、中心区域马氏体、中心缩孔等内部缺陷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并根据生产实际要求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紧密黏附素C300与黏膜佐剂不耐热肠毒素(LTB)融合蛋白二级结构及B细胞识别表位进行预测,为开发新型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DNA star软件中的Protean预测软件对Intimin C300与LTB融合蛋白的亲水性指数、β-转角、柔韧性、表面可及性和抗原指数进行预测.结果 在融合蛋白N端第1-10、20-30、110-120、210-220、300-310、350-360、380-390和415-420区段可能是α-螺旋中心,在N端第195-205、300-320、335-350和390-410区段形成4个大的β-折叠中心区域,在各β-折叠区间存在均匀且较丰富的转角区域.融合蛋白的蛋白柔性区域可能位于N端第20-35、52-65、75-85、105-115、150-160、172-188、260-275和372-388区域,这些区域有一定幅度的折叠或摆动,可形成较复杂的三级结构.亲水性区域位于第50-60、70-80、155-165、190-200、240-250、270-270、330-340和375-385区段,这8个区域作为抗原表位可能性大.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可有效地预测融合蛋白二级结构和B细胞表位,为人工合成优势肽段进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重组疫苗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防止钢管内折叠的穿孔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特殊钢》1999,20(1):49-50
钢管内折叠是穿孔生产的主要质量问题之一,内折叠使钢管在拔制时内表面恶化,堵塞内孔,有些内折叠在钢的中部,检查时不易发现。因此,内折叠属恶性质量缺陷,对企业产品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表1是贵阳钢厂钢管分厂1993~1995年内折叠损失情况。表11993~1...  相似文献   

13.
折叠缺陷作为模锻件报废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以典型7A04铝合金精密模锻件为例,描述了2种折叠缺陷特征,并依据折叠缺陷形成机理,分析确定了铝合金模锻件折叠缺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通过模具优化、荧光渗透检验和涡流检测,并借助模拟仿真等手段,可以大幅减少精密模锻产品的折叠缺陷。  相似文献   

14.
钢板边部折叠缺陷的产生导致中厚板切损和表面修磨量大,降低了中厚板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基于中厚板轧制过程中边部质点沿纵向和横向流动规律,建立边部质点流动计算模型;对轧制过程中边部折叠质点位置进行跟踪模拟计算,分析得到钢坯头部弯曲下扣是导致边部折叠缺陷的主要原因;提出通过优化轧制工艺减少折叠不良影响、提高钢板成材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热轧折叠缺陷对酸连轧工序造成的原料空卷问题,从热轧工序相关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了薄规格热轧钢带生产过程中折叠缺陷形成原因,主要为钢带头尾存在不同程度镰刀弯或局部浪形等问题,经卷取侧导板和夹送辊共同挤压作用后形成的。通过在设备精度、工艺改进、预警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优化和改进,薄规格热轧钢带折叠缺陷发生量得以有效控制,月均发生量从攻关前的55卷左右逐渐下降至攻关以来的20卷左右水平。进一步提高了热轧钢带一检合格率和折叠缺陷的预警识别率,有效降低了热轧钢带折叠类缺陷对下游工序生产过程造成的影响,促进了上下游生产节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针对34Mn5管坯轧制成钢管后表面上出现的外折叠缺陷,用理化检测手段对钢管化学成分、缺陷形态、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对铸坯进行热酸浸蚀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圆管坯表面渣沟缺陷在热轧过程中各种复杂应力的作用下扩展,最终形成了34Mn5钢管表面外折叠缺陷。通过对结晶器保护渣理化指标进行调整,基本消除了铸坯表面渣沟缺陷,降低了钢管外折叠缺陷率。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采用连铸板坯经1150初轧机切轧成方坯的切轧工艺、孔型设计及切分的基本原理;对轧件的弯曲与控制,和钢坯表面折叠与控制,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逯登尧  李娟 《特钢技术》2000,8(3):39-43
本文对20号钢管外折叠缺陷问题,以钢的化学成份及冶炼,加工工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多方面分析和提出了产生20号钢管外折叠原因及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改进穿过式线圈内部参数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涡流探测钢管条状折叠缺陷的方法,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钟铭 《江苏冶金》2001,29(5):42-43,52
通过对失效工作辊材料的理化检测,高、低倍分析、断口形貌的观察分析,确定了引起工作辊失效的原因是拉矫机在工作中受到折叠钢板造成卡钢,瞬间冲击截荷过大导致断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