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建伟 《煤》2007,16(9):72-72,83
通过对2起π型钢梁放顶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分析研究,论述了采用π型钢梁放顶煤回采的前提条件及其冒顶发生的原因、类型及主要特点,并提出了防治顶板事故的9项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俊斌  熊晓英 《煤矿安全》2003,34(12):44-46
通过 2起π型钢梁放顶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分析研究 ,论述了采用π型钢梁放顶煤回采的前提条件及其冒顶发生的原因、类型及主要特点 ,提出了防治顶板事故的 9项措施  相似文献   

3.
潘生平 《煤炭技术》2003,22(10):47-47
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煤矿主采煤层 8煤层 ,采用走向长壁沿底 ,π型钢梁简易放顶煤采煤方法 ,技术关键为支架稳定性管理、放顶煤、煤尘防治、提高回收率等  相似文献   

4.
0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及轻型放顶煤技术正在被普及推广,这就大幅度地提高了工作面单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但是,对一些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区域,这些现代化装备的应用就受到了限制.采用π型钢梁放顶煤工艺,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单体液压支柱π型钢梁放顶煤采煤方法在太平煤矿条带工作面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总结出该采煤方法的优点及使用条件,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王瑞  张成庆 《煤矿安全》2002,33(5):10-12
对单体液压支柱π型钢梁放顶煤采煤方法在鹤岗局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 ,总结出该采煤方法的优点及适用条件 ,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严如令  张景生 《煤炭技术》2004,23(10):53-54
单体液压支柱π型钢梁放顶煤回采工艺的实质就是在厚煤层中 ,沿煤层底板布置一个采高 2m的长壁工作面 ,用常规方法进行回采 ,利用矿山压力的作用或辅以人工松动的方法 ,使支架上方的顶煤破碎 ,呈散体后 ,由支架的后方放出 ,并经由输送机运出工作面。实践证明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大宝顶煤矿改革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留底煤开采工艺,采用π型钢粱炮采放顶煤的采煤工艺及所取得的经济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金岩  任建民 《煤炭技术》2001,20(9):24-25
介绍了 型钢梁放顶煤工艺的条件 ,详细阐述了 型钢梁放顶煤工艺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大宝顶煤矿改革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留底煤开采工艺,采用π型钢梁炮采放顶煤的采煤工艺及所取得的经济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该工艺各环节的具体做法、放煤参数的选择、矿压显现规律和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2.
π型梁放顶煤工作面的放煤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π型梁放顶煤支护是一项适合厚煤回采工作面开采的先进方法 ,具有投资少 ,适应性强的特点 ,尤其适合南方地质构造复杂的工作面。山西煤矿 1996年开始在 2 3#厚煤层中使用的单体液压支柱配π型梁支护的放顶煤采煤方法 ,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 ,该采煤方法与分层开采相比有以下优点 :①产量高 ,②减少了分层开采的井巷掘进量 ,③减少搬家次数 ,④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采煤方法。但该采煤方法如放煤量控制不好 ,特别初次来压期间和周期来压期间 ,将影响工作面的安全 ,下面就我们对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放煤量控…  相似文献   

13.
高善 《煤炭工程》2005,(5):24-26
论文主要探讨了Ⅱ型钢梁放顶煤技术回收残余煤的实践和有关技术问题,特别是在回收条件复杂的工作面时,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Ⅱ型钢梁放顶煤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其支架重量轻,安装拆除方便,操作简单易行,投资少,适应复杂的地质条件,在厚煤层的残余煤回采上有独到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15.
π型钢支护放顶煤在大倾角煤层负坡度放煤时采取双排戗柱,支架软帮打筋笆篱,支架软帮上摆等措施,使大倾角煤层放煤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17.
以现场观测的方法,对红石岩煤矿12212工作面单体支柱放顶煤开采中顶板、顶煤运动规律进行了观测,指出厚度3.5m的脆性硬煤放顶煤开采时需要进行面内爆破。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国投新集二矿1306工作面通过采用"π"型钢放顶煤采煤工艺,科学合理地应用矿压理论和放矿原理,提高了工作面的回采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并对"π"型钢放顶煤回采工艺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