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磷酸铁锂(LiFePO4)由于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原材料来源广泛、无环境污染等优点被公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正极材料。经过10余年的深入研究,LiFePO4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综述了磷酸铁锂材料近年来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橄榄石型磷酸铁锂(LiFePO4)由于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原材料来源广泛、无环境污染等优点被公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正极材料。综述了近年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制备和改性方面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未来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7.
9.
提出了一种二次掺碳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C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阶段掺碳对合成LiFePO4/C复合材料的晶型没有影响,但对其电化学性能影响明显,二次掺碳能有效地提高容量和改善材料的稳定性;当蔗糖二次加入量为碳与磷酸铁锂质量比为3%(质量分数)时,样品颗粒细小且均匀,同时电化学性能最好,在0.2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1.19mA.h/g,循环20次后仍保持在153.68mA.h/g。 相似文献
10.
北京麦肯桥资讯有限公司 《新材料产业》2008,(11)
2008年6月,第十四届国际锂电池会议在天津滨海新区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相对于传统的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其他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其电容量大、安全性佳、体积轻巧、耐高温及循环寿命长等优异性能正在逐步占领市场,未来将成为二次电池市场的主力;锂离子电池的重要构成部分——正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常用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镍钴锰、锰酸锂、磷酸铁锂,其中磷酸铁锂以其明显的优势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可,大家一致认为未来2—3年内磷酸铁锂必将成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由咸阳威力克能源有限公司研制的用于电动汽车等领域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项目,近日通过了陕西省科技厅高新科技成果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锂电池常用的三种正极材料,即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的材料性能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探讨了三种材料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选择中的优势和特征,及其特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磷酸铁锂(LiFePO4,LFP)属于橄榄石型锂过渡金属磷酸盐,因具有突出的优点,如成本较低、安全性高、环境友好、元素储量丰富、晶体结构稳定、工作电压平稳等,而成为目前商业化应用最成功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然而,LFP稳定的晶体结构也导致了其低的电子导电率(10~(-9)~10~(-10)S·cm~(-1))和锂离子(Li~+)迁移率(10~(-13)~10~(-16)cm~2·s~(-1)),使其电化学性能受到严重限制。因此,克服材料本身缺陷,提升其可逆容量及倍率性能,便成为国内外储能器件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一方面,持续的基础研究使人们对LFP及其类似材料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LFP的进一步优化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目前LFP的商业化生产主要采用固相法,其电化学性能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改进生产工艺或开发新的产业化制备技术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方向。近几年来,研究者们在LFP的改性优化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LFP的改性优化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1)结构纳米化;(2)先进碳材料复合;(3)晶面取向工程;(4)原位碳包覆;(5)抑制或消除缺陷;(6)离子掺杂;(7)量子点改性等。实现LFP基复合材料优异电化学性能需结合多种改性策略,单一改性策略难以实现性能突破。由于锂离子(Li~+)在LFP中沿b轴方向具有一维扩散特性,制备具有(010)晶面择优取向的LFP有利于缩短Li+在LFP体相中的传输距离,增加脱嵌位点,提升反应动力学性能。因此,晶面取向工程成为近几年提升LFP性能的重要策略。另外,随着对LFP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Li+的脱嵌、传输、反应机理及材料结构演变等动态过程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基于橄榄石型LFP(Pnma)的晶体结构,系统总结了Li~+的扩散机制、(010)晶面特性及其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从七个方面综述了近几年LFP改性优化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LFP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以锂∶铁∶磷摩尔比为1∶1∶1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纯的、晶型规则的亚微米级LiFe-PO4;再加入酚醛树脂经高温处理合成了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其振实密度高,加工性能好。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恒电流充放电技术研究了溶剂热温度、时间对产物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热温度为190℃、溶剂热时间为24h合成样品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综合性能,振实密度为1.25g/cm3;室温下0.1C倍率充放电,放电比容量达到151.3mAh/g;在1C倍率下放电时,材料放电比容量仍能保持在120.1mAh/g左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