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赵鹏  李永红 《中国园林》2008,24(1):46-49
开放空间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它的公众属性,公众属性是开放空间活力的保证。杭州西湖的公众属性表现在长期以来对大众户外休闲生活全方位的支持。这也是西湖成名多年之后仍能魅力依然,且能活力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湖公众属性的充分发挥得益于紧密相依的城湖关系、以水为主山环水抱的景观格局以及相当规模的环境容量。这一古代中国难以表现出来的普惠大众的公众属性,进而影响到杭州城市性格的塑造。21世纪以来西湖综合整治建设所树立的“以民为本,还湖于民”的理念就是对西湖公共属性的主动认知和提升,是对西湖资源的最大利用和西湖价值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2.
建筑如何与之所处的山水场地对话?通过消解建筑尺度、塑造"无用"空间、丰富观景与运动体验,以及放慢时间等一系列操作,中国丝绸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不仅回应了场地,还重新塑造了场地。正如西湖的山水是杭州市民们日常生活的大背景,改扩建后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则成为了融于这片山水背景的一座园林,来此处的游人不仅可以博览,还可体验这片场地上独特的尺度、风景与时间。  相似文献   

3.
金磊  左东明  李沉 《建筑创作》2002,(11):66-70
提起杭州,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西湖,联想到那青山绿水、烟雨濛濛的景色,诸多的文化景点和美丽的传说。2002年9月14~16日,坐落于西湖南岸的杭州西子宾馆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师和作家,他们共聚一堂,参加第二届“建筑与文学”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广东惠州西湖风景名胜理法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仕然 《风景园林》2012,(3):153-157
惠州西湖位于古惠州城西,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颍州西湖齐名。借助古籍文献如史籍、地方志、诗文、考古成果和图像资料,辅以实地考察、测绘等研究方法;以古代风景园林理法之“相地”、“明旨”、“治山理水”等程序对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进行分析。湖具有:供水惠城、蓄纳洪水、军事设防、兴农旺渔、维持生态和风景游览等功能。古人在修筑拦水堤、城墙和路堤的过程中兼顾了水域形态整治和局部景观的塑造,从而奠定了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山水间架。归纳总结景点的造景手法,核心是“因借”,即凭借自然、人文因子造景:主要有借山、水的“三远”造景,借烟雾、方位朝向和借植被花果之色彩造景。  相似文献   

5.
杭州之所以被誉为人间天堂,是因为有一个“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扬州则因为位于长江下游。同时又是古运河的发源地,“烟花三月下扬州”而名扬天下。杭州与扬州在继承、保护、发展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上有着惊人的相通之处:杭州下大气力进行西湖综合整治,扬州则在瘦西湖和古运河的治理、保护上做足了文章。  相似文献   

6.
杭州之所以被誉为人间天堂,是因为有一个“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扬州则因为位于长江下游。同时又是古运河的发源地,“烟花三月下扬州”而名扬天下。杭州与扬州在继承、保护、发展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上有着惊人的相通之处:杭州下大气力进行西湖综合整治,扬州则在瘦西湖和古运河的治理、保护上做足了文章。  相似文献   

7.
名片之于城市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说到西湖,人们就想到杭州:说到美女、火锅,人们会联想到重庆:说到《读者》,人们会想到甘肃:说到故宫、天安门,人们会想到北京:说到东方明珠,人们不自觉会想到上海。  相似文献   

8.
作为解读杭州“城湖一体”城市形态形成的一环,并从中获得江南地方的历史城市应如何处理与周边自然环境及文化景观遗产的关系的启示,本文将视线集中到了近代初期发生在杭州湖滨地区的一次“新市场”建设计画.在详细明晰了这次计画的具体时间、过程、内容等史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比计画前后湖滨地区的空间变化,从而解读杭州城是如何在近代初期城市规划的探索下,与邻近的西湖风景名胜地建立连结、展开、并最终形成杭州“城湖一体”城市形态基础的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杭州西湖时代是“精致和谐”,而钱塘江时代是“大气开放”。古时的杭州曾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之一,今天的杭州则是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  相似文献   

10.
沈福煦 《园林》2004,(1):9-9
长忆西湖,西湖不仅是天下美景,而且更由于笔者在少年时代曾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时常常去游西湖,因此对它可谓情有独钟。“西湖十景”己众所周知,特别是如今修复了雷峰塔,十景已补齐,令人欣然。然而西湖还有“西湖十八景”,这些景如今也许己鲜为人知吧。“西湖十八景”产生得较晚。“西湖十景”产生于南宋,后来到了  相似文献   

11.
眼下各大城市花大力气兴建的“标志性建筑”,在杭州西湖景区将受到排斥。这是新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的。  相似文献   

12.
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这是20年前人们对杭州的评价,当时的杭州,建筑陈旧,道路狭窄,绿地稀少.与举世闻名的西湖美景的确有些不相称.然而20年后的今天,当人们再次来到杭州,都无不由衷地赞叹:杭州越来越美了.20年来,杭州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市的建设和绿化美化。伴随着市政建设的日新月异,杭州的城市绿化水平也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景区绿化锦上添花西湖是杭州的骄傲,她正面环山、一面临城,周围众多的风景点平均绿化覆盖率都高达8(k9%,为杭城的绿化美化起了巨大的作用。杭州市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开发新的风景点,不仅增…  相似文献   

13.
西湖会天更美丽千百年来,西湖以其秀丽的山水繁衍了一代又一代杭州人,以其天赋的国色天姿装点着"人间天堂"。而今天的杭州,展现给世人的不仅仅是凝重的文化积淀和商旅的山水风光,这座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自己,使西湖这颗明珠更加烟烟生辉。曾几何时,"美丽的湖,破烂的城市",使每个杭州人都自感据然。低矮的住宅,窄小的道路,陈旧的设施,破烂的街景,今天想来仍记忆犹新。西子须梳装,整容待着风。改革开放,给杭州市的城市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杭州人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  相似文献   

14.
西湖风景属于“人化自然”美,是美的客观存在形态;西湖楹联以至一切西湖诗文属于艺术美,是西湖风景美的反映形态。难以计数的西湖诗文,是历代诗人和作家对西湖审美实践的产物。其中不少是对西湖风景美的深刻感受和有独特发现佳作,长湖山增色,与胜景共存。通过对西湖诗文的剖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把握西湖美的规律。近代著名书法家黄文中在杭州中山公园的“西湖天下景”亭题写的一副楹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短短20字,准确、鲜明、生动地概括了西湖风景的美  相似文献   

15.
杭州西湖后申遗时代的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湖申遗成功,标志着杭州进入了后申遗时代.保护西湖是我们的永恒主题.面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城湖空间关系影响、景区开发建设、旅游和交通等方面的压力,西湖后申遗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从管理“国家公园”向管理“世界公园”的转变,我们准备好了吗?通过对城湖空间保护、遗产区建设控制、游客分流、交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提出相应对策.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管好西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当好历史文化遗产的“薪火传人”.  相似文献   

16.
天下西湖究竟有几多?明代《永乐大典》中记载了当时天下的36处西湖使得后世一直流传着“三十六西湖”之说。今人魏嵩山所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西湖”条,共收“西湖”25处。《永乐大典》记载的36处西湖,分属14个省,其中浙江省共有9个名为“西湖”的湖泊,即杭州、温州、宁波、湖州、龙游、严州(在今建德梅城镇)、寿昌(在今建德寿昌镇)、新定(在今淳安)和新城(在今富阳)西湖。但至今除了杭州西湖与严州西湖尚有名气传世外,其余西湖皆很少为人所知了。除了浙江的以外,还有福州、颍州(今安徽阜阳)、潮州、惠州、耒阳、桂林、南昌等地的西…  相似文献   

17.
《园林》2000,(8)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杭州最著。”这是清人陆以三恬在《冷庐杂识》中之语。确实,所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美景,历来迷人。杭州西湖,早在唐代就有名,但它真正成为“天下景”,却是在宋代。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说:“大抵杭州胜景,全在西湖,他郡无比。”南宋建都临安(今  相似文献   

18.
杭州西湖作为中国古代城市水利和水景观营造史上最杰出的案例,基本成形于唐、五代,至北宋时期臻于完善,其后又经历元代的百年荒废,以及明清以来的历次大规模疏浚和修复工程,得以保持至今。在西湖水利和西湖文化发展史上,苏东坡作为杭州通判和太守期间所主持的治理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被视之为西湖水利史上最重要的民心工程,同时作为文豪的苏东坡也给西湖留下了最丰厚的人文记忆。以苏东坡西湖水利整治工程及文献为核心,综合阐述西湖在水利疏浚、城市水景观营造、江湖水系整治及西湖水文化塑造等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5月1日,随着由中铁十八局集团三公司承建的西湖西进工程五老峰隧道的建成通车,整个杭州西湖风景区的道路网将成“环状”,这标志着西湖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面“整容”获重大进展,西山路以西终于要还给西湖了,西湖的生态终于补上了缺失的一环,西湖正告别“稀湖”。届时,车辆进出西湖风景区将不再受群山的阻碍,通过  相似文献   

20.
<正>1 12世纪的杭州:因水而建的山水城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其实中国古代有关各地西湖的记载多达三十余处,人们却只记住了杭州的西湖,皆因苏轼的缘故。苏轼那句"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与罗浮"道出了宋代杭州的西湖与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以及岭南惠州西湖三湖并称、不分轩轾的实情。所谓"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这三处西湖究竟哪个更出色,就连苏轼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这三处西湖都是他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