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茂金属/乙基改性的甲基铝氧烷催化乙烯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茂金属催化体系中助催化剂的成本,促进功能聚烯烃材料的研究开发,对乙基改性的甲基铝氧烷(EMMAO)助催化乙烯聚合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三乙基铝(TEA)/甲基铝氧烷(MAO)、乙基铝氧炕(EAO)/MAO和EMMAO作助催化剂,考察了茂金属催化作用下的乙烯聚合.结果表明:当溶液中TEA/MAO摩尔比小于0.2时,TEA的存在能使MAO的活性有所上升;当EMMAO中Et/Me摩尔比小于0.32时,EMMAO的助催化性能与MAO相当.用EMMAO代替昂贵的MAO,有助于降低茂金属催化剂的成本,促进功能化聚烯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甲基铝氧烷性能与组成的依赖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改善甲基铝氧烷(MAO)的性能,对MAO产品的放置稳定性、作为茂金属助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活性、负载化性能等性质与组成间的依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AO分子中Me/Al比值及产品中三甲基铝(TMA)的含量对MAO的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当MAO分子中Me/Al(摩尔比)约为1.55、产品中TMA质量分数约为1.6%时,MAO产品在助催化活性、放置稳定性和负载化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4.
以硅铝氧烷溶胶为种子的VAc无皂乳液聚合研究EI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以硅铝氧烷溶胶为种子进行醋酸乙烯酯 (VAc)的无皂乳液聚合 ,聚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VAc的聚合速率随无皂乳液聚合体系的稳定性而提高 ,IR测试结果表明硅铝氧烷溶胶中的双键参与了共聚反应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照片表明有机和无机物得以较好的复合。 DSC结果表明 ,硅铝氧烷溶胶的浓度对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在金属卤化物灯照射和引发剂作用下,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合成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DMC)。考察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温度、引发剂质量分数、溶液pH值和单体配比等对聚合物特性黏数和溶解性的影响。在单体质量分数30%,阳离子度10%~30%,引发剂质量分数0.0048%,pH值4,引发温度15℃条件下,产物的特性黏数可达10dL/g以上,溶解时间低于40min。用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改性聚有机硅氧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聚氨酯改性聚有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以及及改性产物的相结构与性能,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从表面自清洁的理论基础入手,分析POSS改性聚合物的特点,综述了POSS改性聚合物表面自清洁功能的最新进展.展望POSS改性聚合物在表面自清洁材料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聚有机硅氧烷改性尼龙的摩擦性能研究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环块磨损仪研究了不同结构的聚有机硅氧烷改性尼龙-6的摩擦性能。试验表明加入少量(<5%)的聚有机硅氧烷可降低尼龙塑料的摩擦系数和磨耗。在低速度下,聚二乙基硅氧烷改性的效果较好;但在高速下,表面迅速破坏。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二甲基二苯基硅氧烷改性的尼龙都有较低的摩擦系数,但后者的磨耗更小一些。  相似文献   

9.
采用环氧改性有机硅氧烷树脂为主要成膜物,以空心玻璃微珠和硅酸盐(高岭土、滑石粉、云母粉等)为主要隔热填料,制备了在常温固化的耐高温隔热涂料。采用扫描电镜对隔热涂料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讨论了高温下涂层的耐热与隔热机理以及高温下(600℃)涂层厚度和隔热填料对涂层隔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原位本体聚合制备三种不同链长的烷氧基(异丙氧基、异丁氧基、异辛氧基)混合稀土掺杂的改性聚苯乙烯。研究了烷氧稀土改性聚苯乙烯的动态力学性能,并潮定其冲击强度。结果表明,三种烷氧稀土掺杂的改性聚苯乙烯均在低温-80℃左右出现一个大的β转变峰,且低温损耗模量峰的模量均比PS高一个数量级,表明改性聚苯乙烯具有较好的抗冲性能,其中三异丁氧基稀土掺杂的聚苯乙烯的冲击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1.
TMEDA存在下的异戊二烯阴离子均聚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TMEDA(四甲基乙二胺)为调节剂体系的异戊二烯阴离子均聚合动力学。获得了不同TMEDA/Li及聚合温度对动力学的影响情况。从理论上对聚合机理进行了推导和验证,并通过阿累尼乌斯方程求得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聚合活化能。  相似文献   

12.
Fe(acac)3-Al(i-Bu)3催化马来酸酐与异戊二烯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双金属体系F e(acac)3-A l(i-Bu)3催化马来酸酐与异戊二烯的共聚反应。结果表明,在甲苯/二氧六环=2/5的混合溶剂中反应2 h,共聚物的收率为78.3%,溶解性实验表明,共聚物不溶于氯仿、丙酮、四氢呋喃等溶剂,但在极性溶剂如二氧六环中共聚,得到微溶于四氢呋喃的共聚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测定了共聚物的结构及组成。  相似文献   

13.
Alloying additions of Ti and Mo have been shown earlier to enhance the 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of Fe3Al by stabilizing the DO3 ordered structure to higher temperatures. However, these more complex alloys are quite brittle in the as-cast state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current work has explored several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room temperature ductility including thermal-mechanical processing, consolidation of rapidly solidified powders, and further alloying. Of the various approaches, alloying appears to offer the most promise. Ductility achieved through powder processing may require additional efforts to preserve the 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稀土化合物与三异丁基铝组成络合催化剂聚合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考察催化剂的组分比、溶剂、不同的稀土元素和配体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La、Pr、Nd、Eu、Gd、Er、Yb、Lu等八种稀土元素的膦酸酯化合物都具有聚合催化活性。用ESR、GPC、~1H-NMR等技术研究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表明聚合反应属配位自由基机理。  相似文献   

15.
半缩聚法合成双环戊二烯型不饱和聚酯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半缩聚法合成双环戊二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总酸酐丙二醇DCPD=11.10.10~0.15;加成温度为120~140℃;加成反应时系统酸值为120~140mgKOH/g;加成反应时间为2小时。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发展更新过程,催化聚合的过程。涉及配位聚合的链增长机理、单体几种可能的插入模式及聚合的立构控制方式、链转移或链终止机理以及可能存在的催化活性中心的失活过程。对于过渡金属催化烯烃聚合的理解有助于催化剂设计的理性化。  相似文献   

17.
氧杂环茂钛催化剂用于苯乙烯间规均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茂基三(四氢呋喃甲氧基)钛的合成。研究了cat/MAO(甲基铝氧烷)催化体系对苯乙烯的均聚合。考察了温度、苯乙烯浓度、Al/Ti摩尔比等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发现使苯乙烯最有效均聚合的温度为65℃,在研究的研究的温度范围(30℃ ̄70℃)内,随温度升高聚合物的间规指数增大,但分子量有所降低,提高苯乙烯的浓度有利于聚合反应的进行,以及Ai/Ti比会严重影响聚合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有机硅氧烷改性的丙烯酸酯乳液,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有机硅氧烷乳液及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粒子形态、胶膜表面组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步合成方法可制备稳定的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在复合乳液中有机硅氧烷链段主要分布在粒子表面;在有机硅氧烷乳液中引入不饱和双键,则由于舍乙烯基的有机硅分子在第二阶段聚合过程中与丙烯酸酯分子发生接枝共聚.导致有机硅氧烷链段在表面富集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用经过二元光学变换后呈二维点阵(3×3 和 7×7)分布的脉冲激光束对球铁试样作了表面强化处理,并用环块磨损方法对其进行了耐磨性实验。试验表明,常规的环块磨损实验只能检测均匀材料或者是表层处理材料一定厚度内的耐磨性,而点阵分布脉冲激光表面强化球铁材料,由于其强化区沿层深度方向(激光束方向)的横截面上硬度分布的不均匀以及硬度较高的区域在月牙区的内部,因而,表层耐磨性并不能合理的表征整个强化区的耐磨性。对耐磨性检测方法和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耐磨性的合理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过量分子分数的定义,推导出了聚合度关系式:Xn=1/(1-P+Pq),它能够用于计算缩聚反应体系的聚合度,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并以实例阐明了该公式的正确性。该式简便,易于记忆,在缩聚反应中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