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李传奇  张保祥  孟凡海 《人民黄河》2012,34(2):47-48,51
黄水河地下水库建成于1995年,是典型的滨海地下水库,由补源渗井、河道拦蓄工程、地下挡水坝、工业废水排放系统、供水工程、监测管理系统六部分组成,具有调蓄水资源、防止海水入侵、提高地下水位等多种功能。对水库功能的价值评估结果表明:黄水河地下水库功能的直接价值为1 925万元,间接价值为15 533.4万元;调蓄水资源和防止海水入侵的价值尤为突出,体现了黄水河地下水库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实施秦岭山前截洪引渗工程,充分利用地下水库调蓄能力,对于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改善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研究秦岭山前洪积扇地下水库调蓄功能,选取太平河洪积扇进行地下水回灌试验,并使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调蓄功能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所设计的4种调蓄方式下,平均调蓄深度约为10 m,太平河、秦岭山前洪积扇调蓄估算量分别为3374.8万m3、27.04亿m3,如适度加强补采,可激发更大调蓄潜力。  相似文献   

3.
合理建设和管理地下水库是我国北方地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有效途径。山东省的胶东半岛山前平原和山间平原冲积层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地下水库,具有埋藏浅、易采易补的特点。有关地下水库库区选择与勘察评价建坝防治海水入侵、回灌井建设、水源地合理布局与库区地下水保护、监测与管理等亟待进行系统地专门研究。依据山东省龙口市黄水河地下水库的运行管理需要,在系统总结地下水库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库管理数值模拟模型,根据实际开采量和模型识别所取得的参数,对4枯1丰的地下水库调蓄调控周期进行了模拟,为连续枯水年制定合理的补源工程规划和调度运行应急预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地下水库系统工程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模式,在介绍地下水库的概念、分类和国内外工程实践的基础上,通过阐述海绵城市的内涵和要求,地下水库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优势及地下水库调蓄、净化、水循环路径等基本原理,论证了地下水库系统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基于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设计了囊括地表拦蓄、陆域雨水收集、补源、地下蓄水、取水、泄水、污水排放及处理、中央监控等八大系统为主体的地下水库系统工程整体架构。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库是利用地壳内的天然储水空间储存、调蓄水资源的一种特殊水利工程。本文对在滹沱河建设地下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对地下水库建设管理进行有益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建设“渗得进,蓄得住,采得出,用得好”的地下水库,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增强水资源承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其来水过程具有年际、年内的丰枯变化,为解决来水、用水过程不一致的矛盾,提高供水保证率,必须对引江水进行调蓄。地下水库调蓄与地表水库调蓄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移民规模小、有效改善地下水环境等显著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调蓄量计算、地下水库选址、入渗场规模、渗漏损失及管理模式等众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利用地下水库调蓄引江水将成为空谈。因此,开展本项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库是利用地壳内的天然储水空间储存、调蓄水资源的一种特殊水利工程。此文对在滹沱河建设地下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地下水库建设管理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建设“渗得进,蓄得住,采得出,用得好”的地下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增强水资源承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石川河富平地区地下水长期处于采补失衡状态,大范围含水层被疏干,形成区域性降落漏斗,针对拟建的石川河富平地下水库,设置5种开采回灌方案,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拟不同方案下地下水库水位和蓄水库容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回灌方案在消除降落漏斗的同时,均能较好地恢复地下水水位,且不超过地下水库的调蓄上限水位;回灌量相同、回灌方式不同时,逐日回灌方式的水位恢复效果优于灌期+非灌期回灌方式,较2018年地下水水位平均抬升13.55 m,蓄水库容增加2.99×108 m3;回灌量不同时,较大回灌量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大于回灌方式,即泾惠渠水源回灌时,水位抬升程度最大,为19.77 m,蓄水库容相应增加4.36×108 m3。模拟结果可为地下水库的调蓄与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库的蓄水能力是地下水库调蓄能力的现实基础,它包括极限蓄水能力和实时蓄水能力.以台兰河流域为例,介绍了山前凹陷带地下水库的水文地质特征和地质构造,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其极限蓄水能力及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库最大调蓄空间理论值为174亿m3,而现状利用的空间理论值为70亿m3,调蓄潜力理论值为104亿m3,具有很大的调蓄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库调蓄能力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郑德凤  王本德 《水利学报》2004,35(10):0056-0062
本文从维护生态平衡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角度定义了地下水库的调蓄能力,运用相关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建立地下水库调蓄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入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模型,发展了多指标体系的地下水库调蓄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且能避免各评价因素权重确定的人为任意性。  相似文献   

11.
王杰  孙鑫  邓澄 《人民长江》2016,47(2):19-22
由于地质构造挤压运动的影响,新疆台兰河流域上游山区地形抬升,山前地形凹陷,导致凹陷区沉积了大量的砂卵石松散层,形成良好的地下水库建设条件。为了更好地利用台兰河洪水期及冬闲期的水资源,经研究,决定在台兰河山前区修建地下水水库。在分析台兰河流域水资源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库工程的布置方案、水库蓄水能力以及水库的灌溉经济效益。水库的建成将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滹沱河断流区水环境劣变特征与地下调蓄潜力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费宇红  陈树娥  刘克岩 《水利学报》2001,32(11):0041-0045
本文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滹沱河山前段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劣变特征分析,阐明了山前拦蓄地表水和山前平原超采地下水对水环境影响的后果,并以大量实测资料为依据论证了被疏干地下含水介质空间的地下调蓄可利用性,系统阐述了研究区地下调蓄的基本条件和潜力,提出了南水北调客水利用地下调蓄条件发挥更大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滨海平原地下建库供水开源防止海水入侵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项研究重点对地下水库建库研究成果作了介绍,其成果有,地下水库水资源量计算应用参数成果,地下坝设计孔距计算及板墙厚度计算应用公式成果,地下水库不同回灌工程补给强度成果(建闸蓄水回灌),地下坝物理力学指标成果,地下建库预期目标及完成情况,并结合建库设计需要,首次提出了建库设计水源计算以及高喷建坝设计计算应用的变参方程。解决了建库供水水源计算以及高喷坝设计计算的难题,为滨海平原缺水地区供水开源兴建地下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以城市水系统为核心的海绵城市系统治理工程,在总结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地下水库系统工程作为城市海绵体的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基于海绵城市理论建立了以7大系统为配套工程、囊括“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的地下水库系统工程整体架构,得出了以地下水库工程为主导的海绵城市水循环路径,成功构建了以城市水系统为核心的海绵城市系统治理工程,对增强城市防洪涝能力、高效利用水资源、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具有显著效益。本地下水库系统工程设计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水工程技术支撑和行之有效的良性水循环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大坝和堤防渗漏快速探测的浅层地温测量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地下水资源勘探开发和流动地下水成因地质灾害防治中地下水存在状态模式的根本区别:前者认为地下水是“层状均一”分布,后者认为沿着某些构造薄弱部位以“流脉”状分布。“流脉”状分布的地下水温度和1m深正常地温的差别可以引起足够大小的温度异常。因此,可以利用浅层地温测量来探查具有一定埋深和规模的流动地下水,为防治灾害提供科学依据。浅层地温受到地表气温的日、年变化、地形变化,高程变化和地貌变化等的影响,应对实测值进行相应校正。天津市于桥水库大坝进行1m深地温现场测量,经各项改正后,推测出大坝渗漏的路径和部位,与实际观测资料和现象吻合。  相似文献   

16.
降雨入渗是地下水库主要来水之一,为了研究降雨对地下水库水位的影响以及分析地下水库的蓄水能力,分别以设置单道防渗地下坝的单库和多道防渗地下坝库群形式为研究对象,基于GeoStudio有限元软件中的Seep/W模块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在不同降雨强度和雨型下的地下水库非稳定渗流场变化。降雨强度考虑年平均降雨量和年最大降雨量,持续时间为1年。降雨雨型考虑总降雨量为100mm的平均型、前锋型、中锋型和后锋型。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降雨强度下单库的地下坝前上游水位增加了71.1%,下游水位增加了11.7%。库群水位变化剧烈主要集中在1号和6号储水空间,水位增加量最高分别为8.8m和12.5m,而处于中间的储水空间水位变化较平缓;单库的整体水位变化较小,而库群主要对各个储水空间的水位影响较大,对取水有利;不同降雨雨型下对单库和库群上、下游表层孔压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以及表层体积含水量所能达到的峰值有一定的影响,且在前锋型最大含水量持续时间最长。研究成果可为地下水库在降雨条件下的蓄水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貌单元特征及地下水储水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铭江  裴建生  王智 《水利学报》2006,37(11):1360-1366
对于解决干旱区内陆河流水资源的调蓄问题,人们已习惯采用“高坝大库”的工程技术方案。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地下水库的建设经验,结合干旱区内陆河流地貌单元、储水构造特征以及水资源转化特点,提出了建设山间凹陷、山前凹陷和深覆盖河谷型等三种地下水库的具体设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以地下水库调蓄为主,地下水与地表水统一调度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以期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合理、科学、经济。这种新模式是实现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合理配置的有益尝试,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前.邢台百泉是一个天然的泉域系统。80年代以后,随着岩溶地下水开采量大幅度增加.导致泉水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使百泉岩溶地下水系统显现出地下水库库容。通过对岩溶地下水库蓄水构造、边界条件及水源补给等地下水库各要素进行分析.对岩溶地下水库的水量调节的功能和作用行评价。为岩溶地下水开采状态下,有效合理利用地下水库库容进行蓄水和调节用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