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竞 《新食品》2008,(24):58-59
从杰卡斯、云成酒庄,到收购国内葡萄酒生产企业,保乐力加觊觎的不仅仅是进口葡萄酒市场份额,其野心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直接威胁到本土葡萄酒企业,甚至是国内传统的三大巨头。  相似文献   

2.
田野  陈慧华 《新食品》2011,(20):I0014-I0016
“国产葡萄酒永远不可能淡出这个舞台。无论进口葡萄酒如何蔓延。”一业内人士在进口葡萄酒烧得最旺的那段时间里说到。同时他还从社会、经济、政治等多重角度支撑了论点,尽管那个时候十个人中有八个忽略了这个观点并将注意力转向了进口葡萄酒。并认为国产葡萄酒已经没有什么“利”可图了。但在旺火消退。一切趋于冷静之后,十个人中又有五个发现国产葡萄酒的甜头所在,遂争先恐后回归。在这个时候。他们才看到,有那么一些企业,有那么一群人,正在为中国国产葡萄酒的发展殚精竭虑。  相似文献   

3.
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遍地开花,真正让进口葡萄酒流行起来的推手。正是大大小小的进口葡萄酒代理商。在长达12年的摸索过程中,已经有经销商在进口葡萄酒的营销道路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当然,进口葡萄酒在广东依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我们无从去评价哪种模式最好、最合适,但是,我们可以把当年摸着石头探索、现在成功到达彼岸的进口葡萄酒代理商的渡河方式推广出去。供后来者借鉴和参考。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事业,看似光明的前路还布满荆棘,需要更多的人来努力、来坚持。  相似文献   

4.
张茜 《新食品》2012,(7):118-122
逃离北上广,是年轻白领近年来争相议论的话题。在进口葡萄酒领域,也存在同样困惑。从进口葡萄酒在北、上、广、深的第一轮布局,逐步辐射到二线省会城市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5.
《新食品》2010,(22):17-17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到运作进口葡萄酒的队伍.但市场上的进口葡萄酒价格却让人越来越看不明白。知名品牌固然价格高昂.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产品也标价不低。进口葡萄酒是否“水分”太大?运营商们在定价时是否有科学的依据?进口葡萄酒是否也会像白酒一样,持续不断地涨价?  相似文献   

6.
崔林 《中国酒》2006,(7):8-8
从7月1日起,葡萄酒消费税管理办法(试行)开始正式实施。境内从事葡萄酒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之间销售葡萄酒,实行《葡萄酒购货证明单》管理。生产企业销售葡萄酒,无论纳税申报当期是否收到主管税务机关转交的证明单退税联,均应按规定申报缴纳消费税。以进口葡萄酒为原料连续生产葡萄酒的纳税人,准予从当期应纳消费税税额中抵减《海关进口消费税专用缴款书》注明的消费税。如当期应纳消费税不足抵减的,余额留待下期抵减。  相似文献   

7.
宋贵成 《新食品》2008,(21):17-17
对于整个进口葡萄酒行业的长远利益来说,关税门事件有重要的意义。显然,一些进口葡萄酒运营商和进口商,曾经放在关税层面的心思将转移到品牌、诚信、服务、维护等层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推动进口葡萄酒竞争的升级。我相信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关税的严格检查,今后大部分进口葡萄酒运营商将在价格上站在同一起跑线,他们之间的竞争也将从单纯的价格领域的竞争,进一步提升为实力、品牌、服务、诚信等综合能力的竞争。对于进口葡萄酒代理商来说,也只有迅速适应目前这种形势,进行自我调整,才有可能在未来竞争中立足。  相似文献   

8.
《新食品》2013,(16):137-140
70家进口葡萄酒商参与中国进口葡萄酒企业联盟 7月23日,中国进口葡萄酒企业联盟成立会议在北京召开。首批召集了近70家进口葡萄酒酒商参与。活动以实现互利共赢为目标。旨在为广大葡萄酒进口企业搭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平台,着力实践于企业间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与综合成本优化。  相似文献   

9.
朱玉增 《新食品》2012,(17):117-117
进口葡萄酒所引领的葡萄酒市场份额正在从量变到质变,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国产白酒,而与葡萄酒产业相匹配的营销体系中重要的渠道也必将随之发生变化。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进口葡萄酒的发展渠道影响并左右着未来葡萄酒的发展渠道,而同样对于一些新进入的进口酒运营商来说,如何认清葡萄酒的渠道发展以找到自己的立足之策更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新食品》2012,(11):100-100
进口葡萄酒经过5年的高速增长,市场份额急剧增加,同时市场混乱现象明显,主要体现在进口葡萄酒的品牌复杂化和价格的随意性。如果进口葡萄酒运营商不从产品的价格上着手规范和控制.将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也是进口葡萄酒品牌运营商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食品》2010,(4):95-95
近来,随着进口葡萄酒的热销,一些白酒、黄酒企业纷纷在推广营销乃至生产上效法进口葡萄酒。作为一个曾对传统白酒有所了解,又正在研究葡萄酒的人来说,看到这些做法总觉得有点清末洋务运动韵味道。当年洋人用枪炮打开中国国门,朝野人士认为要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不从制度和文化层面去反思自己落后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0月秋季糖酒会期间,国内知名进口葡萄酒商珠海金橡酒业和柒善营销集团在福州宣布,两企业强强联合、整合资源,共同在进口葡萄酒行业发力。“未来的中国市场上,将出现销售额上百亿的进口葡萄酒公司。”金橡酒业总经理肖立睿把他的预判告诉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13.
李青 《新食品》2008,(17):31-31
不管是正面的消息还是负面的新闻,毫无疑问,进口酒,尤其是进口葡萄酒是市场当下一大热点。从终端到商超,从沿海到内地,从广告到招商,从书籍出版到高端媒体传播,从主题论坛到消费体验等等,似乎都在昭示着一场全球品牌针对中国市场的“殖民”图谋。  相似文献   

14.
杨征建 《新食品》2009,(24):94-95
2008年到2009年期间,除了传统的进口酒保税龙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外,广州、厦门、宁波、深圳福田等都兴起了一大批定位于进口葡萄酒的保税区。甚至在重庆这样的内地城市,江北保税区也在就葡萄酒项目紧锣密鼓地筹备。随着进口葡萄酒贸易的兴旺,进口酒保税区在全国各地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成为进口酒市场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15.
蔡梦藜 《新食品》2014,(9):82-83
从2012年开始,受多方因素的影响,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增幅放缓了很多。原瓶进口葡萄酒的价格一再下探,甚至一度下探到曾经国产葡萄酒占尽优势的50元价格位段以下。  相似文献   

16.
李萍 《新食品》2010,(6):122-122
近两年,进口葡萄酒正以迅猛的发展势头席卷全国。进口葡萄酒正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时候,经销商选择什么产品,选择哪种合作方式,选择与谁合作,直接关系着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众多进口葡萄酒商打击侵权商标行为屡见报端,商标似乎成了当前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热点词汇。近期,拉菲、奔富等进口葡萄酒品牌方纷纷对旗下葡萄酒进行了换标,一方面为了提高品牌的辨识度,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葡萄酒品牌方打击水货的决心。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外葡萄酒品牌不断换标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进口葡萄酒品牌从初入中国市场的野蛮增长到如今的品牌化割据,当下中国葡萄酒市场正在经历品牌维权的阵痛。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国家税务总局对《葡萄酒消费税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取消了对葡萄酒消费税实行凭《葡萄酒购货证明单》退税的审批管理方式,改以抵扣办法解决葡萄酒消费税重复征税问题。修订后的《葡萄酒消费税管理办法》明确了纳税人抵扣的凭证种类和抵扣办法。今后纳税人从葡萄酒生产企业购进、进口葡萄酒连续生产应税葡萄酒的,准予从葡萄酒消费税应纳税额中扣除所耗用应税葡萄酒已纳消费税税款。根据新的规定,纳税人以进口、外购葡萄酒连续  相似文献   

19.
邓波 《新食品》2009,(11):58-58
“就在6月中旬,国内最大葡萄酒交易大厅将在广州保税区落成,届时,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将聚集于此,在7月9日广州保税区国际酒类交易中心正式开业以后,交易大厅内数百家企业级代理商,数千个进口葡萄酒产品的挂牌价将向全国经销商公开发布。”近日,这是本刊广东办事处主任姚志彬反馈到本刊的一条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20.
陈有进 《新食品》2013,(14):101-101
目前我国内地专门从事进口葡萄酒经销与流通业务的企业达到2.5万家左右,进口品牌达1400余个。但由于急速发展,如同饿汉子吃饭来不及嚼就吞了下去,肯定引起消化不良。一些葡萄酒进口商为了迎合市场,不分优劣,大批量地从不同的葡萄酒产区引进产品,造成进口葡萄酒品牌非常多,再加上国外的葡萄酒生产商对中国葡萄酒市场趋之若鹜,在不了解中国市场的情况下,寻找有国外生活背景的大陆葡萄酒进口商来做总经销商,裸价销售后,也不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引起市场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