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北京市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分析了统计误差对建筑能耗数据的影响,认为统计数据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建筑总能耗对应的热力系统和相应的边界不统一,建筑能耗计量器具不统一,建筑能耗折算方法不统一及统计样本数量不足等。研究了样本建筑数量对能耗统计结果的影响,给出了北京市各类建筑合理的样本建筑数量。  相似文献   

2.
邓宇明 《四川建材》2006,32(6):63-64
建筑色彩和建筑形式一样,都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文化产物。这二者是互相依存的,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就没有依托;如果没有建筑色彩,建筑形式就没有增饰。它们都是遵循建筑美学的原则而构成的建筑美学的基础。当然也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建筑本身是离不开色彩的,于是色彩就成为表达建筑心情最直接的方式。一个建筑物外表面颜色的设计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它是否能与传统的建筑物之间的色彩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3.
正毫无疑问,建筑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建造的过程、不同的工序和材料的组织都最终综合在一起形成建筑的完整感受,这本就是一个内外统一的过程,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基础。事实上,单一空间在构成上不可能达到密斯式的绝对状态,所以也就不可能出现只有围护、没有内部的万能空间,社会分工的细化,让建筑分解为各个子项,而更多的分部则是体现在建筑的不同阶段上。建筑分离的状态,某种意义上是后续工作和前道工作的分离。很多室内设计师的存在感表达,对建筑师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思想的连贯和统一,对于建筑本身才是至关重要的事。作为建筑师,以空间  相似文献   

4.
记忆与传承     
刘家琨 《建筑师》2012,(4):38-40
我跟王澍刚才讲的那段不一样,离现代更近一些,王澍讲的有点像"孙子"讲"爷爷",我就讲"我爹"吧。我做了一张还没有彻底完工的建筑比较图,通过纵横两个坐标,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封建时期、民国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经济时期中国宫殿、府衙、私邸和村舍所呈现出的不同形态。以封建中国时期为例,会发现当时无论是宫殿、府衙、私邸还是村舍,建筑形态比较统一,进入民国时期后,西学东渐,略微活跃一点,进入计划经济时期,又要统一一点,在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4,(6)
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其实根本就没有界限,传统建筑可以说成是现代建筑的前身,现代建筑也可以说成为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最终归结于老予著作《道德经》的经典言语"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用,无之以为用"。  相似文献   

6.
四、關于建筑的形式和内容 我在原论文提出:“功能、技术及思想性三者是统一地容纳在一个建筑形式之中的三种内容或内容的三种成分。” 陈、英兩位先生反对这样的提法。他们说:“这种把三个内容容枘入一个形式之中的提法是不恰当的,这提法就如同说颜料、麻布、技巧和主题思想都是统一地容纳在一幅油画形式之中的若干种内容或内容的若干种成分一样。”  相似文献   

7.
文脉:比利时I:首先,你们两位都在比利时的文化背景下工作,这里的建筑情况与知名的荷兰建筑相比,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你们认为是否存在可以称之为比利时建筑的一种概念,或者这种概念只是一个空洞的像容器一样的认知,不发挥什么作用或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8.
飞鱼 《建筑》2006,(5):69-70
建筑领域挺里奇怪的一个现象就是词特别泛滥,空中花园,城市广饧,一栋楼也叫广场;城市山林,又没有山又没有林;艺墅馆,空中小别墅,到最后就只满足于—种描述了。说白了就是词跟词在空中打仗,房子根本没变。其实建筑学本来应该有什么情况就解决什么问题,但现在建筑变成一个很间接的问题,使用者、开发商、设计师和盖楼的都没见过面,建筑变得间接以后,语言就不一致了……  相似文献   

9.
建筑与艺术"建筑和艺术,就像两条铁轨一样,它们总是相伴的,但是永远不会相交。"从大学刚一入学的时候我就在想,艺术和设计或者艺术和建筑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到现在我也没有想得特别清晰,但也大体梳理了它们之间的一些相同和不同。我觉得相同的其实就是艺术和建筑或者说和设计都是一个智慧性的东西,中国的"智慧"这两个字很有意思,如果分开来看,"智"是可以通过教授、  相似文献   

10.
[十八 ]也谈福州的城市色彩福州要不要有个统一的建筑色调 ?有没有必要搞个统一的色调 ?前面的问题 ,是领导提的 ,意思很明白 ,希望能够有统一的城市色彩 ,就象“市花”、“市树”一样 ,也来个“市色”。按说这种动机是不错的 ,问题在于 ,城市色彩不是三言二语就能搞定 ,它不依  相似文献   

11.
“人民的思想就像宗教的一切法则一样,也有它们的纪念碑,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雨果)——大部分人类产品都和人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发生联系.只有建筑却和人类的全部生活都发生联系,有着最广阔的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金权 《建筑节能》2002,30(1):25-26
每个建筑师都有自己不同的创作思路,也有自己不同的体会和经验.有人说:"建筑师需要灵感,没有灵感就不可能创作出好的建筑作品."其实此话只说对了一半,建筑师需要灵感,但灵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出自于对建筑设计本身深入缜密的思考,没有经过细致的分析,就不可能发现矛盾,也就不可能解决矛盾.说到根本,如何掌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建筑师从事建筑创作的灵感源泉.笔者仅就近期完成的一个建筑方案,谈谈从事建筑创作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杨正来 《建筑》2013,(6):26-27
我归纳过保证金的几大特点,即重复、量大、不公平、不规范、阻碍建筑行业、建筑企业的发展。保证金在各个地方、各个企业存在的形式都不一样,但是它对建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保证金?我想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保证合同兑现。企业签了合同,就希望能够按照合同规定的工期、质量等要求兑现,这是保证金存在的最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异"是与众不同,是惊诧,是意外,是我们庸常生活的另一端;"形"是模样,是状态,是我们可以看到、摸到、感知到的客观存在,两者结合起来,就像梦想照进现实一样,不仅实现了建筑师内心的创作梦想,更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的浪漫想象。当一个有着奇特外表的庞然大物伫立在眼前,人的渺小与伟大都在此刻展露无遗:我们竟然制造出了让自己惊骇、赞叹或者厌恶的东西。视觉上的不适应会让我们产生很多复杂的感觉,异形建筑就像地表上一块凸起的神经元,敏感地捕捉着千变万化的外部环境,由于吸收了过多的情感细胞,它们会变成城市建筑中最柔软的那一部分,渐渐地从标新立异到和谐相融。摩天大楼可以折一下(新央视大厦),也可以完全躺下来(万科中心),也许只要有创意,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本期异形建筑专辑,为您点击世界上最新鲜、最敏感的那些神经元,开启一段创意之旅。  相似文献   

15.
讨论何为形式美,形式美与建筑的关系。比较黑格尔、恩格斯等人的观点,认为建筑艺术是一种象征性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多样复杂,不必统一。包括建筑在内的器物——非纯粹艺术品领域,根本问题是形式与功能。 建筑形式美受制于建筑自身必需的形制,且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建筑理论。人们长期的生活积淀、分类、规范形成了形式美法则。建筑形式美的根本原则为“多样统一” 及“和谐”。在现代化转型中,建筑审美出现“正常—反常—超常”的演变层次。现在的中国建筑受到本土外来双重因素影响,并将外来因素内化,形成具有跨文化特征的中国特色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16.
黄晓华 《广东建材》2008,(12):80-82
如同一切有形的物体都离不开色彩一样,建筑这“凝固的音乐”本身也离不开色彩,于是色彩就成为表达建筑心情最直接的方式。一个建筑物外表颜色的设计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它是否能与地方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共存时是否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青山周平     
《中国住宅设施》2013,(9):54-79
记者:您认为材料对建筑意味着什么? 青山周平:在建筑设计中,比如钢、混凝土、木材都是材料,但是建筑与结构的材料两者肯定是不一样的,例如木结构跟钢结构的形态就完全不一样。结构的材料往往会决定建筑的形态。表皮的材料应该与结构的本身相符合。材料应该是一个建筑师在做项目初期策划的一个最初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建筑细部》2007,5(T04):66-66
建筑时报:近年来,中国大量的建筑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被建造,但中国的发展现状对于建筑建造时间的极大限制,导致了许多建筑在细部处理上不被重视。到现在,甚至有国外建筑师认为中国建筑根本就没有细部,中国的建筑师根本就不懂建筑细部的处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也许并不在于我们的建筑师,这跟许多因素有关.比如建造技术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看建筑和感受建筑很不一样。因为建筑的体量庞大,如果将其全部纳入眼帘,所看到的细节就都淹没在整体中了。然而,人们在使用这个建筑时,所看到、所接触的都是细节,所有的这些细节组成我们对它的感受。一月刊杂志之所以聚焦"放大镜"这个主题,也意味着我们想放大那些平时不留意的地方。放大镜是一个物件,所  相似文献   

20.
当今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己进入被产品包围的状态;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哪样能离开产品呢?无论是什么材料,哪种产品,作为一个设计师,都不可能亲自去研究、制造,而只是精心挑选、合理使用这些因素就可以了,但挑选方式,使用方式,(即使是同一个主题)不同的设计师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艺术设计‘没有统一的形式,但有最好的作品’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