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苗族村寨景观因其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景观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以贵州省黔东南州苗族村寨景观为例,较为详细的考察、梳理、分析了它的现状,对苗族村寨景观由传统到未来发展时期的演变提出全方位的阐释;并探讨了在如何继承和发扬乡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更加具有时代性的苗族村寨景观特色,以便为将来保护、更新、发展黔东南苗族村寨景观提供一定的素材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地貌逐渐消失,少数民族地区的规划设计面临三个问题:主次之间的理解不一致、文化适应与认同的缺失、功能与形式的两难选择。本文以甘南州冶力关循河工坊规划的设计为例,并据此进行研究。本文在建筑设计和景观建筑中综合了当地乡土景观理论,讨论如何将民族乡土风貌与现代生活和旅游业相结合,以形成一种协调和发展的乡土景观。 相似文献
5.
6.
7.
8.
本文通过分析乡土景观在城市公园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当前乡土景观在城市公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永春县城区公园为例,探讨在城市公园乡土景观的设计中乡土自然景观、乡土人工景观、乡土人文景观等要素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乡土景观是地域性文化研究的重
要学科,拥有多学科的研究语境。当前对乡
土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学科和建筑学
科,而聚焦于宏观区域面貌的风景园林视角
下的乡土景观研究通常不是关注的重点。本
文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出发,将乡土景观的研
究划分为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和聚落景观。
在研究过程中以农业景观为主线,以成都平
原地区乡土景观的演变过程为对象,详细阐
述风景园林学科视角下的成都平原乡土形成
过程,并归纳成都平原乡土景观的核心特征,
旨在促进广大学者在更宏观的视野中解读乡
土景观,展开更多的乡土景观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20)
为了提升我国经济水平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我国开始实施节能环保政策来改善城市的发展和生态平衡问题。利用乡土植物与城市园林在绿化中的景观相结合,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护我国的乡土植被,还能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为了推动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本文根据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园林绿化对乡土植被的利用方案进行讨论,找出乡土植被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乡土与园林——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中的运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乡土是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的体现。乡土景观元素来源于乡村生活、来源于自然,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并蕴含一定的文化意义和地方精神。依据不同的表现形态,将乡土景观元素归纳为:乡土的“物”、乡土的“事”和乡土的“意”3类,并探讨了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创作中的运用,分别提炼出不同类型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室内植物景观的营造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明显.一座座参天大楼拔地而起,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我们和现代文明紧紧相拥,置身于恍如钢筋和水泥的"森林"中时,却越来越摆脱不了对大自然中那一点红、一片绿的思念,渴望住在大自然绿色环境中. 相似文献
14.
苗族传统民居的构架形式主要为基于某些穿斗基本型的扩展类型,而其侧样设计可以说凝练了作为“能主之人”
的工匠群体的核心智慧,其工匠术语、构件名称、常用尺寸数据、找水方式、工艺流程等既具有在地适用性,又是区
域匠艺的集中代表。因此立足实地调查和工匠访谈,聚焦苗族传统木构民居侧样设计的关键技术,选样探讨苗族匠人
的在地营造智慧,探究其基于生活状况及环境差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乡土詈观是近几年国内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界的热门词汇。如何去理解“乡土景观”的定义意味着如何运用这一设计理念。挖掘其价值、发挥其作用。本文从一个实操项目入手.通过项目设计实践的过程去理解乡土景观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及意义进行探讨。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乡土景观的概念和特征进行研究:第二部分对实践项目的设计历程作一个总结:第三部分是对该项目的反思与延伸思考;第四部分为结语。 相似文献
16.
以桂北壮族村寨龙胜平安寨、金竹寨以及侗族村寨马安寨、高定寨为例,运用哈格特“空间结构模式”理论,从结点、路径、网络单元等要素出发,分析传统聚落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并进一步研究区域层面的聚落网络之间相互的社会关系和空间关系;研究聚落网络在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中,受经济与社会因素的双重制约进行“空间扩散“的动态过程以及聚落演变所呈现的不同方式和特点,从而探寻聚落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以宁波市滨江大道景观建设为例,探讨滨江景观营造中所强调的绿色生态、以人为本、亲水空间、场地固有文化的挖掘与展示、景观与防洪的结合等手法,并描述各手法应用于宁波市滨江大道景观建设的实例,从自然、生态、运动、休闲及活力等方面对景观实例进行分析,打造亲水宜人、景观优美、环境舒适、健康活力的生态综合型滨江景观休闲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