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裂缝性油藏单井渗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进行裂缝性油藏渗流理论研究时,用常规方法难以对随机分布在储层中且不与油水井相连通的天然裂缝进行处理。为此,根据等值渗流阻力原理,将天然裂缝表征成果应用到油田开发研究中,考虑天然裂缝表征参数对渗流特征的影响,建立了裂缝性油藏单井稳态渗流的理论模型。用实际油藏参数进行了实例计算,研究了裂缝长度、裂缝开度、裂缝数目、裂缝线密度及裂缝与油井的相对距离等参数对压力分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距井约10m范围内天然裂缝对压力分布和产量的影响大,超过10m,对压力分布和产量的影响减小;裂缝开度、数量和线密度超过一定值后天然裂缝对压力分布和产量的影响程度减小。 相似文献
2.
3.
4.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等效连续介质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裂缝性油藏的渗流规律,国内外相关专家提出并建立了许多理论模型,但都有其局限性,且没有一个很好适合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模型。为此,针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裂缝发育的特点,利用平行板理论、张量理论和等值渗流阻力原理建立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为定量评价天然裂缝对储层的影响、天然裂缝表征成果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理论和油藏工程研究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并用实际油田的裂缝表征成果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裂缝对低渗透油藏,尤其是特低渗透油藏有很大影响,一方面显著提高了储层的渗透率,使油藏得以开发,另一方面加剧了储层的各向异性,增加了开发难度。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藏渗流启动压力理论计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油层中流体必须克服一定压力后才能流动,这种压力即为流体渗流时的启动压力。本文从流变学原理出发,推导出低渗透油藏流体渗流启动压力的理论计算公式。该方法计算简便,易于科技人员掌握使用,从而为油田开发部署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藏的非线性渗流理论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拖市低渗透油田储集层天然裂缝发育、开发过程中油层渗透率非常数、地下流体渗流不服从达西安律的性质,从变形介质渗流理论研究入手,建立了变形介质带启动压力梯度的非线性渗流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了变形介质非线性稳定渗流条件下,油井的产油量和压力计算公式,并对弹性介质达西渗流、变形介质达西渗流、弹性介质非达西渗流和变形介质非线性渗流条件下,油井产油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相同生产压差下,变形介质非线性渗流条件下油井产油量最低。 相似文献
7.
针对低渗油藏近井地带压力变化幅度大的特点,以试验结果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储层物性随地层有效应力变化的单井渗流数学模型,给出了油水两相流动下的弹性和弹塑性储层的数值解计算公式,以及弹性储层的产量和井底流压解析表达式。考虑井底附近的渗流特点,对径向网格采用径向等对数划分的方法进行了处理。最后,以单井为对象,应用建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降压开发条件下,渗透率、油层厚度、平均地层压力、形变因子等储层参数变化时对油井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岩石的渗透率、形变因子和油层厚度对单位压差下的日产液量影响大,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藏中垂直裂缝井的不定常渗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的情况下,分析了无限导流和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的不定常渗流,将地层中的流动看作椭圆充,在此基础上用质量守恒定律研究动边界与无量纲时间的关系,从而得到相应的试井公式,对于有限导流的情况,渗流由裂缝内的线性流和地层中的椭圆流组成。绘制了理论图版,重点分析了妄动压力梯度对流动及典型试井曲线的影响: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增加了渗流阻力,使井底压差增大,表现在压力导数曲线上为后期曲线上翘 相似文献
9.
10.
分形作为非线性科学的三大块之一,已被广泛运用于多种学科领域。在油气工程学科中,它已成为描述介质非均匀性的有力工具。 通过建立分形低渗透介质中弱压缩液体非线性流数学模型,运用平均质量守恒的方法,求得此模型的解。得到了介质中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渗透率与孔隙度非均质性及启动压力梯度对渗流及压力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介质的渗透率非均质性越强,压力传播越快;介质的孔隙度非均质性越强,压力传播越慢;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压力传播越慢;渗透率非均质性、孔隙度非均质性与非线性流均使开发指标变差与开发难度加大。研究结果为分形低渗透油藏压力动态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压力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压敏效应对含水平裂缝的低渗透油藏开发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油田开发的进行,地层压力逐渐下降,水平裂缝趋于闭合,渗透率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生产能力。以室内实验为基础,研究了压力变化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规律,分析对比了含水平裂缝的低渗透砂岩岩心与不含水平裂缝的低渗透砂岩岩心的压力敏感特征的异同,并建立了考虑压敏效应的稳态产能预测模型,用计算实例说明了压敏效应在此类油藏开发中对渗透率、压力分布、产能等生产指标的重要影响。该研究结果对含水平裂缝的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在裂缝性低渗透储层钻井完井过程中,工作液滤液及固相侵入会对储层造成损害。采用屏蔽暂堵技术形成致密封堵层,可对储层进行有效保护,而渗透率返排恢复率是衡量屏蔽暂堵技术质量的重要指标。使用同一工作液并调整其粒度分布,分别对低渗砂岩裂缝岩样进行了封堵层形成与返排试验,探讨了工作液粒度分布及压力梯度对返排恢复率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压力梯度增大,返排恢复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固相粒度与缝宽最优匹配原则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受缝面微凸体高度与缝宽比值的影响。固相侵入浅,返排恢复率高;固相侵入深,返排恢复率低。对于水力学宽度为20~70 μm的细砂岩裂缝岩样,最优返排压力梯度为7.8~24.2 MPa/m,最优匹配原则为1/3~2/3架桥,且接近于2/3架桥。裂缝性储层返排过程中存在最优返排压力梯度,固相粒度与缝宽匹配程度直接影响固相侵入深度,进而影响渗透率的返排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16.
17.
18.
双重介质低渗透储层的压裂诊断与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针对低渗透双重介质储层压裂过程中天然裂缝对压裂液滤失的影响,在Nolte压裂压力降落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依赖于压力的滤失特征进行了分析,形成了压力降落过程识别天然裂缝滤失的基本方法,提出了压裂过程中依据天然裂缝与现今地应力场关系、裂缝开启压力等因素,模拟分析天然裂缝对压裂裂缝延伸动态影响的方法。压裂井例的分析表明,受天然裂缝的影响,压裂液的滤失系数高出同类储层一个数量级以上,为此根据天然裂缝的滤失特征提出了分步加砂、分级暂堵工艺,较好地解决了该类储层压裂易早期砂堵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