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分层道路网络的新型路径规划算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降低路径规划算法的搜索空间,同时使得规划的结果更加合理,提出一种分层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利用道路网络中道路的不同等级特性对路网进行分层处理,构造分层搜索策略,达到加快路径规划速度的目的.结合路径规划算法在实时车辆导航系统中的实际应用,给出了该算法的一个应用实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将路网中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解算时间控制在1s之内.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大区域范围路径规划算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种限制搜索区域的多比例尺最优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在进行路径规划时,一方面根据路网的多比例尺信息对路网进行分级,另一方面对搜索区域进行合理限制。测试实验表明此算法可以提高路径规划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一种动态限制搜索区域的最短路径规划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动态限制搜索区域的最短路径规划算法,它是根据实际道路网络的空间分布特性,动态限制搜索区域,以降低算法的搜索规模,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提高算法的运行效率.实验证明,对于实际城市道路网络结构相对比较规则的最短路径规划,此算法极大地提高了规划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已有A*算法,给出了一种改进的最优路径规划算法,此算法在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对路网进行分层的同时,根据实际路网的拓扑特性对搜索区域进行合理的限制,实验证明此算法在进行路径规划时节省了时间。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结合计算机数据采集以及系统仿真技术,对车辆在城市路网环境下,进行全局路径最优规划。将出发点与目的地连线所成对角线的矩形区域,作为路径限制搜索区域。不同时间段的车流量和不变的道路距离对道路阻抗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市路网的限制搜索区域时变权重有向图模型,并采用蚁群算法求解全局规划最优路径。最后进行MATLAB软件编程,仿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交通网络限制搜索区域时间最短路径算法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基于四叉堆优先级队列的改进型Dijkstra 最短路径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利用交通网络的空间分布及方位特征构造限制区域的时间最短路径算法。在对城市交通网络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起、终节点,设定合理的椭圆限制搜索区域,以减少算法的搜索规模。针对椭圆限制搜索区域算法由于计算量大而效率不高的弱点,提出了矩形限制搜索区域算法,达到既减小算法搜索规模,又提高算法运行效率的目的。试验结果显示了本文提出的限制搜索区域算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物联网技术下盲人导航系统的路径规划算法.采用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作为基础算法,以关系数据库作为存储模式,通过多因素模糊算法来确定道路网络中的权值,并根据道路网络的空间分布特性,合理利用矩形限制搜索算法来限制搜索范围.结合算法在盲人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给出了算法的应用实例,仿真实验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陆檩  李世杰  王贵甫  闵新力  张余  高珊 《计算机工程》2011,37(17):279-281,285
分析Dijikstra算法、限制区域搜索算法以及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提出一种最短路径搜索算法。将静态存储和动态搜索相结合,以限定区域搜索算法为主、A*算法为辅,并根据港区路况实现该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区域路网结构相对比较规则的情况下,该算法能够提高路径搜索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无人直升机路径规划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翔  王新民  李俨 《计算机应用》2006,26(2):494-0495
提出了一种基于已知威胁点分布的Voronoi图的无人直升机路径规划算法。利用Dijkstra算法搜索出无人直升机初始最短路径,在此基础上利用威胁加权划分威胁区域对路径进行二次规划,在无人直升机机动特性的限制条件下对路径进行平滑处理,且考虑到突发威胁体出现的条件下再次对路径进行局部重规划求解最佳路径。通过Matlab 6.5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交通网络限制搜索区域时间最短路径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基于四叉堆优先级队列的改进型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利用交通网络的空间分布及方位特征构造限制区域的时间最短路径算法。在对城市交通网络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起,终节点,设定合理的椭圆限制搜索区域,以减少算法的搜索规模。  相似文献   

11.
最近邻查询作为基于位置服务的重要支持性技术之一,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相对于欧式空间而言,路网环境下的最近邻查询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有着更重要的研究意义。路网环境下庞大的数据量和复杂的数据结构,使得最近邻查询的操作代价变得非常昂贵,如何有效地提高查询效率是研究者面临的主要挑战。对路网环境下的最近邻查询技术进行综述,分别从最近邻查询采用的索引结构和查询处理过程对现有路网环境下的最近邻查询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也介绍了路网环境下最近邻的变体查询技术的研究情况,最后探讨路网上最近邻查询技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廖巍  吴晓平  胡卫  钟志农 《计算机科学》2010,37(11):180-183
针对基于空间道路网络的k近部查询处理,提出了分布式移动对象更新策略以有效减少服务器计算代价,利用基于内存的空间道路网络部接矩阵、最短路径矩阵结构和移动对象哈希表索引分别对道路网络无向图与移动对象进行存储管理。提出了基于最短路径度量的网络扩展搜索(SPNE)算法,以通过裁剪网络搜索空间来减少k近部查询搜索代价。实验表明,SPNE算法的性能优于传统的NE和MKNN等k近邻查询处理算法。  相似文献   

13.
胡庆武  周洋 《计算机工程》2010,36(22):34-36
为建立一个高效的互联网在线地图服务路径搜索引擎,提出一种基于分块路径缓存的最短路径算法。对路网重采样得到路网密集度图像,提出路网分块算法ISODATA。根据路网子块构建路径缓存设计缓存路径索引算法,提出基于子块缓存路径与节点间动态路径结合的双向路径搜索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将城市级在线路径搜索时间控制在0.2 s以内,降低网络地图服务路径计算服务器负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道路形状特征的匹配算法在匹配性能上比较稳定,但当遇到道路交叉口等复杂路况时容易出现误匹配,且实时性上有一定缺陷,而矢量道路良好的拓扑结构,为此提出一种利用矢量道路拓扑关系进行追踪匹配的算法。方法 算法利用结点、路段和路口这3种对象来对矢量道路进行表达,建立各个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并将匹配过程划分为4个不同的状态,根据各个状态实施相应的匹配方法。首先,进行初始化、追踪、路口和搜索4个状态的定义和划分,确定各个状态之间的转换关系;进一步,设计道路中的结点、路段和路口3种对象的数据结构,建立点、线之间的空间拓扑关系;其次,根据4个状态的具体任务和实际特点,对进入该状态的行驶轨迹进行相应地分析处理和匹配计算;最后,根据追踪的结果进行匹配分析,完成对车辆行驶轨迹的误差修正。结果 采用GPS-RTK采集的北京市西五环及密云地区的矢量道路数据对实地跑车的惯性导航轨迹进行拓扑追踪匹配仿真实验,完成拓扑追踪匹配算法的路口距离阈值选取,并与传统基于道路形状特征的匹配算法在匹配效果和实时性进行性能对比测试,其性能指标为匹配准确率和匹配时间。当矢量道路拓扑追踪算法的路口距离阈值取20 m时,匹配准确率达到了最高值93.5%。在匹配性能对比上,拓扑追踪算法相较于其他两种算法也有一定优势,在相同道路段中匹配准确率达到了90.2%,匹配速度也提高了48倍。结论 采用矢量道路数据的拓扑信息对车辆轨迹进行追踪匹配的方法,能够用于卫星信号“盲区”或者信号干扰等特殊环境和场合的组合系统辅助导航,弥补传统基于卫星的组合导航在自主性、抗干扰性的不足。同时,算法针对复杂路况的匹配结果也较为理想,能够满足组合导航匹配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六合一”道路编码是交管业务中用来定位事故和违法的基础文本数据,缺乏空间位置信息,而已有的常用路网数据如高德路网,都是基于多车道路段表达的路网且现势性相对于OSM(OpenStreetMap)路网较低,难以满足交管业务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以高德路网作为基础、高现势性的OSM路网作补充,将轨迹聚类分析中的LCSS(longest common subsequence)算法应用在路网匹配过程中,并对匹配后的路网使用Stroke方法进行路网融合。实验结果表明,使用LCSS算法可以达到良好的路网匹配效果。最后基于此开发了一套路网匹配融合程序,并在武汉市交通管理局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遗传算法的SAR图像道路网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SAR图像道路网检测算法.该算法以道路在SAR图像中呈黑色直线状结构为基本出发点,首先检测线特征点以获取潜在道路点;接着利用基于每个连通区域上的Radon变换提取线基元;然后从图像上最长的线基元出发,以其为种子基元,在其周围确定一个搜索区域,用遗传算法选择与种子基元共线的线基元进行连接,并更新种子基元,直到完成所有的连接,得到候选道路段.为了使检测道路更准确,利用蛇模型调整道路段的位置,然后用道路的特征进行鉴别.最后检测道路的交叉点,完成整个道路网的检测.机载SAR图像的实验结果及定量分析均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交通道路的单向限行状态识别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路网限行信息,提高公众出行效率,提升动态交通信息服务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浮动车数据的道路单向限行状态动态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获取地图线要素信息,并进行空间信息网格对交通道路的投影匹配预处理,实现海量浮动车数据的快速匹配;然后分析各道路的浮动车数据方向信息的统计特性,对其进行双阈值信息过滤和方向信息过滤处理,以动态提取交通道路的单向限行状态信息。经实际路网测试验证,该算法可有效识别道路的单向限行状态信息。  相似文献   

18.
郭秋梅  黄玉清 《计算机应用》2013,33(7):2005-2008
针对非结构化道路场景复杂干扰因素较多、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轮廓特征和二维最大熵的道路检测算法。采用融合色彩特征不变量的二次二维最大熵分割算法对道路图像进行分割;利用边界跟踪算法提取分割图像的轮廓特征,根据道路区域的位置和几何特性选取最大轮廓;通过改进Mid-to-side算法进行边缘点搜索,用三阶道路模型重建道路边界,并对道路方向进行判断。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对三类不同场景下非结构化道路的检测准确率可提高25%左右,具有较强抗阴影干扰的能力,并能有效识别道路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