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依托阳江山外东至海陵大堤段公路工程,采用运行速度法对道路线形进行优化设计。传统设计速度法未考虑车速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导致线元指标与实际速度不匹配,运行速度法充分顾及驾驶者的心理预期,具有人性化优势及科学性。介绍了协调性评价指标及运行速度法的应用流程,实践表明运行速度法能有效克服传统设计速度法的固有缺陷,对提高道路线形设计质量,提升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运行速度作为道路几何线形、环境、汽车性能以及驾驶员心理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在道路设计和安全评价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城市隧道,高峰时段采用Axle Light RLU11路侧激光交通调查仪进行车速实地观测,对隧道高峰时段车速总体分布特征采用K-S检验进行研究,对正态分布流量进行探讨,分析高峰时段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构建出横断面和各车道的运行速度模型,证明高峰时段运行速度与车道宽度等道路设施设计指标关系不显著,与超速比例和限速的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公路设计过程中,运行速度得到了广泛运用,论文主要分析了运行速度的相关理念,并且对设计速度和运行行驶之间的区别展开探讨,分析了其在高速公路线形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实践经验将某高速公路作为实例进行分析,指出目前行驶车速预测模型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4.
张日丽 《山西建筑》2011,37(19):139-140
结合某项目一级公路的勘察设计,运用运行速度检验的方法,研究了运行速度与路线线形之间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之差大于20 km/h的路段,应从路线平、纵、横断面上提出改进措施;应用运行速度检验结果,合理设置爬坡车道、紧急避险车道等设施。  相似文献   

5.
高捷  谭伟 《山西建筑》2007,33(15):278-279
针对设计速度在公路设计中的局限性,提出了运行速度概念,介绍了国外运用运行车速评价线形的方法,总结了西方三国推荐的客车允许速度变化量,探讨了运行速度的设计方法,并将其与现行公路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实验证明,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黄旭  熊天雄 《四川建材》2012,38(5):184-185
目前国内公路路线设计都是采用设计速度设计方法,然而此方法存在不足和缺陷,车辆实际的运行速度往往与设计速度不匹配,会影响公路线形连续性。公路线形连续性与公路交通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顺畅的线形是行驶安全的基本保障。本文介绍了基于运行速度的线形安全性评价,分析了具体工程实例,对于相邻运行速度Δv85之差大于20 km/h的路段需要进行线形调整,或者通过安全保障措施来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7.
计算行车速度设计方法为道路设计提供了比较好的路径,但这种设计方法没有考虑实际运行情况,使得在一些路段设计车速与运行车速差别过大,本文介绍了运行车速在道路路线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
为研究快速公交系统运行特征与其制约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潜在规律,针对盐城市BRT线路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盐城市BRT系统比较典型的BRT-1号线和BRT支线1号线两条线路为研究对象,通过手持与车载两用GIS数据采集器和人工辅助数据采集法,采集该线路可全面描述BRT运行特性的车辆运营车速、行程车速和行驶车速的行车速度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和多元分析处理,从而对其行车速度特性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对两线路的站间和全程行车速度进行分析。综合分析表明:站台停靠延误和交叉口延误对快速公交的运营速度影响最大,BRT-1号线平均全程运营车速低于平均全程行驶车速28.3%,BRT支线1号线平均全程运营车速低于平均全程行驶车速27.4%。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速公路交通构成复杂,各种车型混合行驶,车速离散程度严重,这也是影响公路交通效率与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车型比例对速度离散的影响程度,用第85%位车速与第15%位车速的差值和变异系数2个参数对车辆速度离散的程度进行定量描述,进而研究基于车型比例的速度离散与交通事故率的相关关系.针对北京和西安18个路段的速度和车型的实测数据进行回归和数据拟合分析,结果表明车速离散程度与事故率并不是简单的线性递增关系,而是一种先增后减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特长公路隧道环境压抑、行驶时间长,驾驶员易忽略对车辆行驶速度的关注,从而产生交通安全隐患。研究车辆运行速度变化特性可为特长隧道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借鉴,为洞内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提供依据。论文通过分析6座特长隧道进、出洞口以及洞内各紧急停车带断面处的行驶速度,研究得出:(1)特长隧道内车辆运行车速上下波动变化,直至加速驶离隧道。初始波动变化上升或下降趋势由隧道进洞口段上坡或下坡决定;(2)人字坡特长隧道内车辆运行速度波动幅度大于单向坡;(3)车辆运行车速波动周期所对应坡段长度为2 km左右,其长度值会受隧道竖曲线变坡点影响;(4)连续长下坡坡段远大于3 km时,车辆运行车速在波动中逐渐降低,直至接近隧道出洞口处才出现增长。  相似文献   

11.
王春明 《山西建筑》2009,35(35):275-276
在分析影响公路行车速度的因素基础之上,提出运行速度在公路线形设计中应用的措施,使得运行速度图变化连续、均衡、协调,并作为确定其他设计技术指标和沿线设施布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项晶晶 《城市建筑》2014,(32):265-265
道路路线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运行车辆的行驶需求。其中,公路中运行车辆行驶速度是公路线路设计中一项重要指标参数。基于此,文章中主要以车辆行驶特性作为阐述视角,谈及了公路路线线形对运行车速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叶雷  陈大庆  孙一挥 《山西建筑》2009,35(11):243-244
在国道205(淮安北段)建设工程改造设计中,运用运行速度的理念对公路的线形进行分析评价,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为线形的优化改造设计、线形参数的确定、交通提示的设置等提供了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祁亮 《山西建筑》2011,37(36):129-130
总结了目前国内公路路线设计所采用的设计速度设计法的不足和缺陷,介绍了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逐步引入运行速度的设计理念,对我国运行速度设计法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及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指出运行速度设计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路线设计指标与实际行驶速度所要求的线形指标脱节的问题,将逐渐成为适合我国公路路线设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地铁线路和地铁信号系统速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志涛 《山西建筑》2010,36(2):300-301
首先介绍了地铁线路设计中线路平面和线路纵断面的基本概念及其设计的基本原理,接着介绍了地铁信号系统设计中信号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及其与地铁线路的关系,旨在帮助信号设计专业和线路设计专业之间对列车运行速度有更好的理解,使在地铁设计初期能够满足充分发挥地铁所承担的大运量、高密度的运输任务,更好的为现代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6.
占辉 《山西建筑》2009,35(19):273-275
结合《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对兴城-梅县畲江段高速公路进行了路线安全性评价,通过运行速度计算,对该公路路线线形设计的安全性进行了速度一致性分析,以积累公路路线安全性评价的实际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17.
广梧高速公路路线安全性评价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梧高速公路河口—双凤段"施工图进行了路线安全性评价,通过计算运行速度,评价其协调性来评价线形的均衡性,在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相差较大时对平面、纵面、停车视距、超高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安全性检验。  相似文献   

18.
屈强 《山西建筑》2012,38(14):142-143
综合分析了运行速度的理论科学性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环境,提出了运行速度在路线方案比选中的应用方法及流程,并以项目实例说明了运行速度在某高速公路B路段路线方案比选中的应用方法,为公路路线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