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了驱使青少年黑客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心理因素的基础了,提出了网络社会青少年黑客网络犯罪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关于网络犯罪的概念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网络犯罪就是计算机犯罪;有人认为,网络犯罪是指利用网络作为犯罪场所或以网络作为犯罪对象(攻击目标)的犯罪行为;有人认为,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利用互联网系统所实施的危害互联网系统(主要指系统中各种数据)安全、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有人认为,网络犯罪是指与网络相关的或者与电子资料有关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3.
犯罪是一个古老的社会现象。自从有了阶级,产生了国家,便有了犯罪行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犯罪行为作为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社会行为,有着不同的内涵。恩格斯曾经说过,人类每进步一次就加大一步对自已的惩罚力度。当我们迈入信息社会的门槛,步入绚丽多彩的虚拟世界的时候,一种新的犯罪行为便悄然而至,它就是计算机犯罪。  相似文献   

4.
鲁江 《信息与电脑》2011,(10):158-159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各个行业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程度也有所增加,然而各种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犯罪行为也变得愈加普遍,计算机也是电子犯罪的主要工具。所以,对于数据证据的获取和研究,也以计算机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很多的计算机犯罪也也都与网络技术产生了较大的联系。本文就以计算机数据证据的内涵与特点为基础,分析了计算机数据证据取证的特殊性和相应的有效性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5.
方洁  王竹 《信息网络安全》2010,(6):49-50,53
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威胁互联网安全的一个重要原因。打击网络犯罪主要依靠刑法和相关的安全管理条例,借助公安机关的力量对网络犯罪分子实施打击。2009年通过的《侵权责任法》第一次从民事基本法的角度对打击网络犯罪做出了规定;除此而外,一些重大的网络犯罪行为可以被认定为"高度危险作业",犯罪行为人也应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犯罪行为分析是侦查破案的重要参考,也是学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热点.目前,犯罪行为分析主要采用现场证据-行为推断的思路,忽略了犯罪过程中犯罪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复杂互动.本文在基于ACP(Artificial societies(人工社会)+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计算实验)+Parallel execution(平行执行))方法的犯罪现场平行系统框架下,从行为动力学角度提出了故意杀人行为的犯罪主体时间和空间互动模型,并采用真实案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互动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真实数据,从而为分析犯罪过程中的复杂互动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社交网络,作为最近十年网络的最主要发展领域,改变了传统因特网的格局,也改变了网络生活的习惯和面貌。而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犯罪也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而具备了新的形式。形成了一批社会危害性普遍的新型社交网络犯罪。本文旨在对社交网络的犯罪行为进行探讨,通过分类的方法确定社交网络犯罪的独特之处,即全新的社群划分。进而为防治犯罪做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网络犯罪的国际刑事管辖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犯罪的产生,网络犯罪管辖权的冲突亦随之出现。网络犯罪的犯罪行为地本身因为网络的虚拟性、跨国性、无国界性是难以确定的,而犯罪行为地往往与犯罪结果地不一致,这将导致凡是与该网络犯罪案件有联系的国家或地区都将对该案拥有管辖权,那么该怎样解决之?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网络犯罪形式多样化,手段不断翻新。网络犯罪涉及数据技术的应用,与数据安全密切相关,研究网络犯罪的治理难点以及如何实施数据安全治理,对新型网络犯罪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网络犯罪治理存在手段隐蔽,取证困难,入罪标准模糊,技术判定复杂,犯罪行为智能化、复杂化,产业化和组织化等治理难点,今后要健全和完善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制,大力推进法治化治理,加强数据安全治理,加强网络犯罪打击,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普及使传统性犯罪在网络空间发展出新形式。2015年至2020年,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件中,网友作案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通过对115份裁判文书进行研究,犯罪人集中在19至29岁,初中文化为主。被害人则集中在12至13岁,地点多在旅馆或家中,被害后存在恐惧心理,其家长也多有抵触情绪。犯罪形式主要呈现线上、线下及二者结合三种模式。引入社会控制理论和犯罪一般控制理论,对该类犯罪行为进行原因分析,为防止此类犯罪高发,既需要正式控制,如完善立法体系、健全办案制度,创新宣传教育、落实监护责任,加强被害人救助,防止二次被害;又需要注重非正式控制的合理运用,即广大网民共同参与网络环境治理,在优化网络环境、提高网民意识的同时强化社会联系,从而有效抑制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网络的特性,以网络及连结在网络上的计算机系统作为犯罪场所或作为犯罪客体的犯罪行为。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犯罪对现实社会治安的影响越来越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2.
勒索攻击翻新花样多、迭代速度快,且由于勒索攻击黑色产业链的形成,攻击源头愈加分散、攻击环节愈加复杂,加之勒索犯罪跨国性质凸显,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监管整治。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数据价值越发凸显,网络攻防双方围绕数据展开角力,其中,对数据强行加密的勒索手段成为了当下最常用且有效的攻击方式。2021年,数据勒索成为全球网络攻击的“主角”,给多国带来了机密数据泄露、社会系统瘫痪等重大危害,严重威胁了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计算机网络病毒也愈来愈猖獗,依靠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已成为较严重的技术问题。由于犯罪手段愈加隐秘,犯罪技术愈加先进,传统的破案方法已难以将其绳之以法,就必须依靠计算机取证技术,对犯罪现象进行有效打击。为此,本文对计算机取证技术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经济市场的发展,通过网络实施犯罪的行为呈现高发态势,特别是违规违法的“有偿删帖”,严重干扰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本文从犯罪经济学的视角分析网络“有偿删帖”行为的市场情况、效益成本和经济行为特点,深入研究“有偿删帖”犯罪行为特征和范式。研究表明,新形势下打击“有偿删帖”类犯罪需要重视供需情况,从完善法规、规范业务、加强宣介等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虚拟网络环境下的网络裸聊敲诈勒索型案件呈高发态势,对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造成较大损失。通过对现有公开案件梳理分析,得到此类犯罪的犯罪脚本,按照犯罪行为顺序将其划分为犯罪准备、犯罪实行与犯罪后期处理三个阶段,用流程图的形式展现不同阶段的犯罪步骤与行为选择。在此基础上找到可以进行干预的包括浏览指标、好友指标、设备指标、账户指标、行为指标与内容指标在内的六个风险评估点,结合降低犯罪黑数、警企合作与公民防范等方面,综合探究侦查防范对策,以期提升此类案件的侦查效率,切实改善社会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犯罪的心理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犯罪从全世界来看,已经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八十年代末期,在我国,这个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关注,理论上作了探讨;法律上、技术上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为了加强对付这类犯罪行为,开展多方面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而其中之一,便是心理学上的研究.如果能够针对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特点来制定我们的对策,将会有更好的效果.对“计算机犯罪”,外国有过多种解释,我国也有过一些定义.本文所论及的计算机犯罪则要比现有的解释广泛些.它是指以计算机内在资源为犯罪对象或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而形成的危害计算机系统安全,侵害与计算机有关权利人的利益以及其它危害社会的行为.因为有些犯罪,例如病毒的制作与传播,重要信息的窃取等,计算机既是作案的工具,又是犯罪的对象,这两方面不好截然分开.本文讨论的是导致这类犯罪行为的心理学因素,不是按法律准则去具体给这些行为“定罪”.究竟某种行为达到什么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不断推广,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犯罪现象也开始逐步出现,而在此当中,最为突出严重的问题就是计算机犯罪.本文从网络犯罪的概念和原因,网络犯罪的构成要件及计算机保护的立法现状,结合计算机发展趋势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网络犯罪是一种犯罪的新形态,网络犯罪必须在特定的空间内实施,与传统犯罪形式相比,不会留下物质性痕迹、犯罪目的与动机的特殊性、犯罪证据的即时性和不可物化性,及其犯罪具有极高的隐蔽性,这些使得计算机网络犯罪行为不易被发现、识别和侦破。该文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与犯罪案件的侦查,对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形态、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的侦查技术和侦查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网吧中的网络犯罪为落脚点,剖析了网吧作为提供网络服务的场所,在网络犯罪日益猖獗的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阐述了网吧中主要存在的网络犯罪行为,通过分析最后从网吧治理、公安监管和政府保障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预防网络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VOIP被日益广泛应用的同时,利用VOIP技术特性和漏洞实施的犯罪行为也日益增多。为有效扼制、打击这种新型的科技犯罪,本文立足法理,从定义VOIP犯罪和主要犯罪类型着手,重点研究VOIP犯罪证据的概念、形式及归类。以指导司法实践为目的,运用刑事诉讼法和哈希函数理论,分析了VOIP犯罪证据的获取和保全方法。创先提出VOIP犯罪和VOIP犯罪证据概念,为后续司法研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