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目前我国有许多地理标志的茶叶品种,然而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打着原产地旗号出售的假冒茶叶,因此有必要发展相应的检测手段对茶叶进行原产地鉴定.首先对茶叶的一些理化性质检测进行介绍,然后再对目前已经应用在茶叶以及其他农产品原产地保护中的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并根据原理的不同,将检测手段分为质谱法、光谱法、分离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四大类,分别针对每一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茶叶发酵中的酶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经过发酵后,酚氨比降低,芳香类物质增加,农药残留降解且溶入许多微生物代谢活性物质以及微生物菌体,茶叶品质得以改善.所以,发酵对提高茶叶综合利用具有积极意义.文中就茶叶发酵过程中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脂肪氧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酶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酶在茶叶发酵工艺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应用MATLAB编程设计,对茶叶的吸湿特性曲线进行最小二乘拟合;研究了茶叶包装储存期的计算问题,推导出了茶叶含水量与储存时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通过了解茶叶含水量在储存期间的变化情况,可以得知任意时刻茶叶的含水量,进而能够监控茶叶的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4.
茶叶中生物碱的分析方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查阅1907年以来国内外所有关于茶叶生物碱分析方法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茶叶中的生物碱及其分析方法现状,对茶叶中咖啡碱、可可碱、茶碱等生物碱的主要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并对分光光度法、近红外光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和质谱法等主要分析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评述,提出对茶叶中生物碱测定方法实行标准化,是实现茶叶生物碱准确定量分析和提高茶叶品质质量的重要途径与保证.  相似文献   

5.
茶叶的泡罩包装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设计了茶叶的小质量泡罩包装,在茶叶的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保护茶叶的品质.经过对茶叶化学成分的研究,选用了合适的包装材料.通过实验证明,能够很好的保持茶叶的色、香、味,延长茶叶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6.
不同阻隔性包装材料对茶叶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素芬  刘晓艳 《包装工程》2010,31(3):38-39,78
选择了几种典型的包装材料进行了茶叶贮藏试验,从化学成份上比较了它们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包装材料的阻隔性与对茶叶的生化成分影响成正比,同时,不同包装材料对茶叶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按照与原茶相比的相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抗坏血酸、水分含量、茶多酚、氨基酸、水溶性浸出物。  相似文献   

7.
核磁共振技术在大豆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核磁共振技术在大豆蛋白研究中的应用,在大豆特定成分检测中的应用及在大豆油脂品质控制中的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核磁共振技术对大豆科学相关研究的影响,并对核磁共振技术在大豆科学研究的探索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地域特色和品质特征明显,溯源与鉴别检测技术对保护其产地和品质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模式识别技术构建的茶叶产地溯源模型将为茶叶溯源工作提供技术保障,从而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茶叶产地保护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茶叶包装必须具备的性能据研究发现,茶叶中主要含有抗坏血素、丹宁酸、多酚化合物、儿茶酸脂肪和胡萝卜素等成分。这些成分都很易受氧气、温度、湿度、光线和环境异味影响而产生变质,因此,茶叶的包装必须具备以下性能。防潮性:茶叶中的含水量不宜超过5%,长期保存时以3%为最佳,否则茶叶中的抗坏血素容易分解;防氧化性:包装中的氧含量必须控制在1%以下,氧气过多将会导致茶叶中某些成分氧化变质。如抗坏血素容易氧化变成为脱氧抗坏血素,并进一步与氨基酸结合发生色素反应,使茶叶味道恶化;遮光性:由于茶叶中含有叶绿素等物,易和其他成分发生光催化反应,另外紫外线也是引起茶叶变质的重要因素。所以,茶叶包装必须具有良好的遮光性能;阻气性:茶叶的香味极易散失,必须采用气密性能好的材料包装加以保护;防高温性:温度升高会加快茶叶的氧化反应速度,同时会引起茶叶表面光泽褪去。  相似文献   

10.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作为一种保健饮料,深受消费者喜爱。茶叶感官品质的好坏体现在它的色、香、味、形等方面。目前,国内外茶叶感官品质和质量的鉴定多采用感官评定法,但由于审评人员的生理条件、工作经验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评审人员或同一个审评人员在不同的生理和环境下,对同一个茶样的感官审评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研究和开发一种准确、稳定、简便、快速能适应生产、加工、检验各环节使用的茶叶品质评定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以实物标准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