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质匮乏对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人工模拟废水和实际生活污水接种污泥指数为51mL/g的普通活性污泥,并在SBR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的运行周期为4h、表面气体流速为3.48cm/s。结果表明,在前72个周期的运行中,反应器的出水COD浓度均较高,即模拟废水系统的出水COD100mg/L、生活污水系统的出水COD200mg/L,反应器内均没有出现基质匮乏现象。运行72个周期后,反应器内形成了粒径为0.1~0.3mm的好氧颗粒污泥。由此可见,基质匮乏并不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不同有机负荷下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气升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IC-SBAR)培养好氧颗粒污泥,考察了有机负荷分别为1.58和14.12kg/(m3·d)时所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结果表明,在两种负荷下反应器对COD、TN和TP的去除率均分别达90%、80%和90%左右,但高负荷下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验室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中洗出的絮状污泥作为接种污泥,考察了接种污泥类型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经历50 d后,均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SVI值分别可达43、48、46 mL/g,平均粒径分别为0.43、0.42、0.40 mm。试验还发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含有大量无机或惰性载体等微粒物质,可加速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不符合经典的"丝状菌骨架假说",即丝状菌不是形成好氧颗粒污泥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低温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考察了分别投加人工晶核[Fe(OH)3]和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对形成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实验利用人工配制的模拟污水,以絮状普通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SBR反应器在水温较低的条件下分别投加混凝剂和人工晶核实现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及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当水温由18℃逐渐降低至(10±1)℃并长期保持低温下运行时,两种不同强化方式均能有效缩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时间,其中投加人工晶核组在污泥浓度(10.22 g/L)、完成颗粒化耗时(24 d)、颗粒污泥平均粒径(1.75 mm)、污染物去除效果、抗冲击负荷能力等方面均优于投加混凝剂组(8.6 g/L、32 d、1.2 mm)。在低温下采用投加Fe(OH)3胶体人工强化措施,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时间相较于投加混凝剂组缩短了8 d。  相似文献   

5.
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实际污(废)水的研究与工程化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好氧颗粒污泥以反应器中污泥浓度高、沉降速度快、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能够同时实现脱氮除磷等特点成为目前污(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好氧颗粒污泥在实际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技术开发与工程化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其在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或新工艺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圆柱形、球形和方柱形序批式反应器,在摇床内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应用粒子成像测速(PIV)系统进行分析和Flow-3D软件模拟,考察不同流态对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反应器均能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方柱形反应器内的颗粒污泥粒径相对较小、密实、数量多且均匀;在反应器内形成具有漩涡流特性的二次流和一定强度的紊动性,有利于形成密实和强度高的好氧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7.
好氧SBR反应器中污泥颗粒化过程的成核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以好氧絮状污泥为接种污泥,通过调控运行条件,在低高径比、纯好氧曝气的序批式反应器(SBR)中成功培养出了高活性的好氧颗粒污泥晶核,并对其性能、除污效果和成核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熟好氧颗粒污泥晶核平均粒径为0.5mm,沉降性能较好,SVI为77mL/g;成熟好氧颗粒污泥晶核对COD和NH3-N都有较高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0%和97%;水力剪切力是影响污泥成核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及污泥特性,采用特殊运行方式的厌氧-好氧SBR反应器,并分别以葡萄糖、乙酸钠、葡萄糖-乙酸钠为进水基质考察污泥颗粒化过程和污泥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厌氧/好氧周期循环条件下厌氧快速吸收工艺中的污泥颗粒化过程、成因及影响因素,分别采用葡萄糖、乙酸钠人工配水及实际城市污水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呈球形或椭球形,致密且边界清晰,其中葡萄糖配水的污泥粒径为0.5~0.8mm,最大可达1.0mm,SVI值为25~30mL/g;乙酸钠配水的污泥粒径为0.2~0.4mm,SVI值为40mL/g左右;实际城市污水的污泥经过短期运行即开始出现小颗粒,SVI值为60mL/g左右。3种污泥均具有良好的厌氧COD吸收活性。  相似文献   

10.
含盐生活污水的盐度会引起活性污泥系统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对污水的脱氮除磷效能。由于好氧颗粒污泥内部传质和传氧的限制,使得处于其内部的微生物可以有效抵御高盐度及盐度变化对污泥系统产生的冲击,从而达到高盐度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目的。经过35 d的培养,形成了结构紧密的好氧颗粒污泥,并表现出良好的沉降性能和较高的生物量。在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短程硝化现象明显,胞外聚合物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达到37.0 mg/gMLSS,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为1.72,说明蛋白质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因素。培养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对含盐生活污水具有较高的处理效能,但短程硝化现象消失,对NH+4-N和PO3-4-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7.3%和68.9%,在好氧颗粒污泥的生物除磷过程中PHB起主要作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在好氧颗粒污泥形成阶段AOB为优势菌群,当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成熟后,虽然PAO数量多于GAO,但是PAO也未在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1.
张顾,现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土建学科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建筑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建筑师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改变底物条件,考察了初始C/P值、进水PO43--P浓度对好氧磷酸盐还原除磷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底物条件对好氧磷酸盐还原除磷效能的影响显著,初始C/P值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磷酸盐的还原。当初始C/P为100时,SBBR反应器对磷酸盐的去除率达到最高,平均去除率为52.93%,表明磷酸盐还原菌为异养菌。同时,在碳源充足的条件下,增加进水PO43--P浓度可提高对磷酸盐的去除量,并且两者之间以及磷酸盐去除量与COD去除量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工艺适用性分析表明,磷酸盐还原除磷工艺适用于处理人畜粪便污水、污泥消化液、榨菜废水等碳源充足的高磷污(废)水。  相似文献   

13.
两种洁净室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两种洁净室的气流组织和污染分布特性,得出了优化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4.
杨大禹 《华中建筑》1998,16(4):120-122
民居建筑本身并不仅中材料简单围合构成的空间,它综合了各地方,各民族与自然、社会的方方面面,其所构成的形式也不是由某一因素单方面决定,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以云南中甸民居为例,分析其独特的空间文化特征,并通过这一物质实体体验人们地环境的认同和适应。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外墙保温形式基本有三种,即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及夹心保温.外墙内保温是将保温体系置于外墙内侧,从而使内保温层与外墙分别处于两个温度厂,结构由于受到热应力的影响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使结构寿命缩短.外墙外保温是将保温体系置于外墙外侧,从而使主体结构所受温差作用大幅度下降,温度变形减小,对结构墙体起到了保护作用,有利于延长结构寿命.与内保温技术相比,外保温增加了建筑室内的使用面积,减少了保温材料的使用厚度,保温效果好,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介绍了北京振利高新技术公司两种外保温技术,以期对建筑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邬东璠  陈阳 《中国园林》2007,23(11):89-92
中国古典园林是古代文人的雅居之所,造园家通过对"景"的营造来追求"画意",景是画,画亦成景。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可主要归纳为"实景"与"虚景"2大类。"实景"是通过各种造园手法截取出自然景物中能够成画的部分,如对景、框景、夹景、借景、漏景等,均是将天然图画框选出来的技法"。虚景"是利用光影、透视等视觉效果所营造的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景象,如寄啸山庄片石山房的"水中月""镜中花";紫禁城倦勤斋的"墙里园"(通景画);以及大量利用水面倒影成景的实例。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