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铝多孔表面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铝多孔表面对强化液体沸腾换热有显著效果 ,沸腾传热膜系数比光滑管提高 5~ 6倍 ;由应用实验和工业数据获得的管外铝多孔表面沸腾传热膜系数关联式 ,计算误差小于± 1 2 %。对使用铝多孔表面管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定才  王凯  何雅玲  陶文铨 《化工学报》2007,58(11):2710-2714
对氟里昂R134a在水平单管外的沸腾换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管为4根双侧强化管。在蒸发温度为8℃时比较不同肋型的强化换热性能。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强化管均有明显的强化换热作用,E12管的总传热系数略高于其他强化管,其管外沸腾传热系数相对于光管Cooper公式预测值的强化倍率为2.23~2.71,平均值为2.54。由于R22和R134a的物性不同,其管外沸腾传热系数约比R134a高出20%~40%。试验管的沸腾换热强化倍率与制冷剂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汽油-空气为介质,在不凝性气体质量含量不超过5%时,分别对导程为200mm、300mm和400mm的螺旋扁管管束外的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沸腾换热系数随两相质量流量和导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汽油质量流量下,沸腾换热系数随质量含气率的增大而降低,而随汽油质量流量的不同,沸腾换热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并且拟合得到了相关条件下,载气汽油在3种不同导程的螺旋扁管管束外的沸腾强化换热实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4.
在节能与环保双重压力下,研究高效换热器成为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方向。实验利用单管换热装置,研究在不同工况下,R410A在1根光管和3根双侧强化螺纹管外的池沸腾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在实验研究范围内,提高R410A饱和温度更利于换热;换热管EX1和TLC的总换热系数分别是光管的1.82和1.74倍,EX1的总换热系数相比TLC提高5%,不同微肋结构中换热管EX1换热能力更好;在不同管径换热管中,EX2的水侧换热系数高于EX1,而EX1的制冷剂侧换热系数高于EX2;通过热阻分析可知,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制冷剂侧热阻是换热管强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对二元混合物池内沸腾和流动沸腾换热机理及二元混合物换热关系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个新的非共沸混合工质水平管内强制对流蒸发换热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内螺纹管中流动沸腾强化传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10kPa压力条件下,分别对水在垂直上升内螺纹管和光管中的流动沸腾传热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内螺纹管中的流动沸腾换热系数为光管的162倍,而且内螺纹管中的起始沸点小于光管中的起始沸点,从流动沸腾传热曲线上可以看到,内螺纹管有提高临界热负荷的趋势。文中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提出适用于内螺纹管中流动沸腾换热系数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7.
再沸器单根换热管外围壳程流场沸腾传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长海  杨博  张莹光 《化工机械》2020,47(2):187-191+235
以再沸器中的换热管为研究对象,建立单根换热管外部壳程流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描述沸腾的RPI模型对再沸器中单根换热管外部壳程流场的沸腾传热进行计算,得到不同边界条件对体积含气率与沸腾传热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气体体积含气率沿换热管中心轴线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出口截面体积含气率与入口速度成负相关,与入口温度和热通量成正相关;沸腾传热系数与热通量、入口速度和入口温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电场强化乙醚自然对流和池沸腾换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加电场强化传热是将电场及其理论引入传热学领域,利用电场力与流场和温度场的相互作用而达到强化传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心圆柱电极EHD强化垂直管内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以R123为工质采用中心圆柱电极对垂直管内沸腾换热的EHD强化进行了实验,得出了沸腾传热系数与电场强度、热流密度等相关参数的关系.测试了外加电场的电流以及击穿电场强度.从外加电场影响气泡的成长、跃离和运动规律的角度对EHD强化垂直管内沸腾换热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内热式沸腾干燥器是聚氯乙烯生产中关键核心设备,换热管组是该设备上主要部件。本文介绍了换热管组的结构和制造难度。较详细地说明了为解决难点所用工装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及采取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利用分流管结构强化碳钢-水热虹吸管内部传热的试验研究,不同充钠量下,高温钠热管中钠-水反应的试验研究和低合金钢-碱金属热虹吸管相容性及寿命的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又相继开发了一系列热管设备,如高含尘气体下的大型热管蒸汽发生器、燃煤高温热管热风炉以及高温高热流密度下的分离式热管取热器,从而反映了近年来热管技术研究开发的一些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针对工业上应用最多的热虹吸管,其蒸发段常出现大汽泡、弹状流沸腾而引起的不稳定振动以及壁温波动现象进行研究,为改善热虹吸管蒸发段内部的传热性能,进一步提高其传输功率,提出了一种强化传热方法,即在热虹吸管内部插入一根同轴的多孔管,并对同轴多孔管蒸发段的强化传热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可视化和性能试验进行了验证,得出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a radial d.c. electric field on nucleate boiling heat transfer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using a single-tube shell/tube heat exchanger. A dielectric liquid (Freon R. 114) was used in the shell and the tube was heated by circulating water through it.

It was foun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a sufficiently intense electric field to the boiling heat transfer surface resulted both in the elimination of boiling hysteresi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heat transfer for the range of superheat studied. An application of approximately 20 kV was more than sufficient to eliminate the hysteresis.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there appeared to be a transition between two situations. At lower superheat there is an appreciable improvement in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due to both initial (0 to 10 kV) and incremental (10 to 20 kV) voltage increases. At higher superheat, however, the greater improvement (about four times) is obtained with the initial voltage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氟里昂R-113在水平管束管外地沸腾的实验研究,分析了管束沸腾的滞后现象及沸腾换热系数的管束效应.得出了管束沸腾换热系数的经验关系式,并讨论了关系式中系数和指数与换热机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萘热管的工作温度范围,对萘热管小倾角放置时的传热极限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发现,当萘热管达到传热极限时,出现干涸点的位置有一定的规律性,分析讨论了其原因,并对有关萘热管的设备设计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应用热管理论和自然循环流体动力学理论,对分离式热管内的传热极限作了分析,指出了分离式热管的传热极限与传热过程中的热流密度和热管内的充液量有关,在高热流密度传热和充液量偏多或偏少的情况下,会存在以下几种传热极限:(1)蒸发段的干涸传热极限;(2)蒸发段的沸腾传热极限;(3)冷凝段的凝结传热极限;(4)循环回路的流动传热极限。  相似文献   

17.
通过钠热管测试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分析研究热管轴向传热率受粘性传热极限、声速传热极限、毛细力传热极限的限制。给出各种传热极限时的壁温分布曲线,并将实验的传热率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最后对实验过程中未发现携带传热极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可视化热虹吸管实验,拍摄了冷凝段内部冷凝液的各种基本流型和特殊流型,设计了试验用多节风冷热虹吸管以及相应的风道系统。采用自行组装的高精度微机控制的测试系统测量温度,对不同工质(水、乙醇、丙酮、氟里昂-11)热虹吸管进行了不同工况的实验。获得了各种工程实际工况下的冷凝换热系数,还获得了冷凝换热系数随热流密度、蒸汽压力变化的规律以及沿2.5米长冷凝面长度上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热虹吸管的冷凝换热系数在很大范围内偏离努塞尔特理论解。本文结合可视化实验,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可视化试验,就萘热管小倾角放置时.冷凝段内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进行解析,从而获得相应的萘热管冷凝段内的凝结换热的计算公式及适用于萘热管设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联苯夹套传热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化纤生产中最常用的载热体——联苯混合物的传热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及傅立叶定律导出了联苯的对流传热系数α的计算式。并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传热装置及联苯在失套中的不同充满情况作了一定的实验研究,求出了各种情况下联苯的对流传热系数a值。并通过比较得出套管换热器应以充满载热体,竖立安装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