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造纸法烟草薄片打浆工艺和助留助滤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首先对国内外烟草薄片成品的性能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针对国内造纸法烟草薄片存在的质量问题,采用KRK磨浆机,进行烟草浆不同磨浆浓度条件下(4%、8%、18%、30%)的磨浆实验,并将由烟梗和碎烟制备的烟草浆与木浆配抄烟草基片,考察了磨浆浓度、添加不同助留助滤剂对烟草基片松厚度、干/湿抗张强度以及配抄浆料留着和滤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浓(4%)磨浆、添加适量(0.6%左右)的壳聚糖抄造,所得烟草基片的综合质量较好,配抄浆料的留着和滤水性能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烟草薄片浆料的特殊性,研究了新型齿磨盘解纤烟草薄片浆料的打浆性能。研究表明,经新型齿磨盘解纤的烟草浆,呈现易打浆状态,在浆浓为8. 0%、PFI磨打浆转数为1200 r时,打浆度可达到70°SR,湿重为1. 3 g。浆料在匀度方面有了极大改善,纤维的质量分数比例分布呈两端小中间大的趋势,近似正态分布。打浆转数的增加对纤维长度和宽度的影响均较小,纤维粗度呈显著下降。随着打浆度的提高,烟草薄片的裂断长则是快速上升到一定数值后下降;松厚度和透气度均呈不断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分析烟草薄片的生产现状及意义,陈述造纸法生产烟草薄片的工艺流程。重点介绍打浆度、香料、填料、外加纤维、助剂对烟草薄片品质的影响,同时对掺入烟草薄片后的卷烟进行危害性评估及再造烟叶与纯烟草的协调性分析。阐述几种国外发达国家的经典工艺,最后指出国内烟草薄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造纸法生产烟草薄片工艺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烟草薄片是以烟梗、烟末等为主原料,经加工而成的再生烟叶,它可以同天然烟草混合加工成卷烟。目前世界上开发利用烟草薄片方法主要有:辊压法、稠浆法和造纸法三种工艺,它们各具特点。但在降低烟草薄片中的有害物质和改善薄片各顶质量指标上,采用造纸法生产烟草薄片是最有效方法之一。我厂会同有关企业和技术人员开展用造纸法开发烟草薄片生产应用和提高烟草薄片的质量及使用价值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某烟草薄片生产企业采用“物理除渣+A2O生物处理+化学法深度处理”工艺进行废水处理,本研究统计该厂较有代表性的5个月运行数据,针对各月各工序处理能力、各污染物指标去除效率及含氮物质的转化进行了运行分析。运行数据表明,该厂厌氧进水pH值=7.5~7.8、悬浮物(SS)浓度平均值1 058 mg/L,两者存在偏高现象,同时存在厌氧污泥流失严重,A2O工艺中总氮平均去除效率47.7%,需进一步改进优化。针对存在问题,结合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水质特点和企业工艺运行参数探讨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进工艺措施的意见和建议,为行业废水处理工艺建设和改进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辛合云 《湖南造纸》2021,(2):3-4,14
随着造纸法生产再造烟草薄片质量水平的提高,卷烟企业在低焦油卷烟产品开发中普遍利用造纸法生产再造烟草薄片降低卷烟焦油含量,为低焦油卷烟产品的提供了一种新的原料,并缓解了部分企业烟叶供应紧张的问题.造纸法生产烟草薄片(再造烟草薄片)的核心工艺为烟草提取液精提工艺,其是改善再造烟草薄片的品质的关键步骤,通过精提烟草浸取液,可...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造纸纤维原料分析方法对造纸法抄造烟草薄片用主要原材料——烟梗和碎烟叶进行分析。实验表明:两种原料中的冷、热水抽出物和苯醇抽出物含量相当高,尤其是1%NaOH抽出物含量更高,几乎高达80%;综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较低,而果胶含量较高接近于韧皮纤维原料;对两种原料纤维进行筛分和Kajaani纤维分析,得出两种原料中细小纤维的含量较高,纤维的平均长度较短,纤维的长宽比较小。  相似文献   

8.
9.
造纸法烟草薄片萃取技术初探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萃取是生产造纸法薄片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使萃取工艺与萃取设备设计更为合理 ,并且在达到一定萃取率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能耗、水耗 ,对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物料与水的比率、萃取次数、脱水等影响萃取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实验室模拟试验 ,分别提出了单罐间隙式萃取和 3步逆向萃取烟梗 (末 )的适宜条件 ,得出了萃取次数、甩干脱水与萃取率的关系 ,为工业化生产中萃取罐个数的确定及内部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造纸法生产烟草薄片的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主要对造纸法生产烟草薄片工艺中的热水浸提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优化实验,同时得出烟末热水浸提最佳条件:1:10 80℃1.5h;烟梗热水浸提最佳条件:1:8 80℃ 1 h.另外还对工艺进行了改造,将老工艺中的多效浓缩改为膜浓缩并进行实验.与老工艺相比,除杂、能耗、芳香物质的回收及水资源的节约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曹秀军  陈港 《中华纸业》2010,31(4):32-36
对聚乳酸纤维(PLA)的打浆及抄造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打浆时间的增加,PLA浆料的打浆度变化不大,打浆12h后其打浆度为11°SR;纤维的结晶度基本没有变化;打浆处理后纤维的长度变短,粗度略有增加,纤维弯曲变形,表面粗糙不平,但没有明显的分丝帚化现象;打浆处理能够提高纤维的亲水性能;采用木浆与PLA配抄,随着聚乳酸纤维配比的增加,浆料的滤水性能得到改善,成纸的抗张指数、撕裂指数和耐折度都逐渐减小,而透气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
烟梗低浓打浆对造纸法再造烟叶基片吸收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烟梗低浓打浆工艺对造纸法再造烟叶基片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低浓打浆下,烟梗打浆度的提高主要来自于长纤维被切断,而并非来自于纤维表面的分丝帚化。随着烟梗打浆度的提高,造纸法再造烟叶基片的强度提高,但是吸收性能下降。烟梗打浆度为18°SR,造纸法再造烟叶基片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3.
Fe-CA仿酶体系处理抄造烟草薄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正交实验,利用Fe-CA仿酶体系处理烟梗和烟碎,抄造烟草薄片,测定烟草薄片的抗张强度和柔软度值。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条件为:处理温度45℃,处理时间30min,仿酶用量为20mmol/kg,H2O2用量为1%。最佳条件下处理后抄造的烟草薄片的抗张指数和柔软度与空白样品相比,分别提高了5.19%、11.43%;对处理后的烟草薄片进行评吸结果表明:烟草薄片经仿酶技术处理后,其香气、杂气和协调性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木质杂气减少,刺激性较小,烟草薄片品质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4.
根据烟草薄片较天然烟叶均质化程度高的特点,建立了一种新的烟草薄片丝平均长度快速测定方法,并对其检测结果准确性、精确性、平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检测烟草薄片丝平均长度准确性高,与被测量值真值之间误差小于3%、精确性误差小于1%、平行性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15.
纸浆打浆度对石膏微纤维纸增强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石膏微纤维化学性质稳定,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加入到纸浆中时应尽量减少其溶解,同时石膏微纤维比较硬、脆性大、易被折断,在分散时应避免用力搅拌.为了探讨不同打浆度时石膏微纤维对纸张增强应用的影响,将石膏微纤维以一定比例加入到不同打浆度的植物纤维浆料中,得出了石膏微纤维应用于纸张增强时纸浆打浆度的最佳工艺条件:针叶木浆53~57°SR,石膏微纤维用量40%;阔叶木浆50~53°SR,石膏微纤维用量20%;草木混合浆(针叶木浆:草浆=3:7)52~61°SR,石膏微纤维用量20%.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碳酸钙填料在造纸法再造烟叶基片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产和进口碳酸钙在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填料的用量也进行了优化,探讨了添加碳酸钙对再造烟叶基片填料留着率、抗张强度、松厚度和透气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留着率随着碳酸钙添加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大后稳定的趋势;抗张强度、松厚度和透气度随着碳酸钙添加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其中,国产碳酸钙添加量为10%时,进口碳酸钙添加量为6%-10%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重质碳酸钙在造纸法烟草薄片基片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分别在实验室和纸机中试考察了重质碳酸钙(GCC)替代轻质碳酸钙(PCC)作为填料在造纸法烟草薄片的基片生产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同加填PCC相比,加填GCC可明显提高基片灰分和吸液性能。卷烟评吸专家对加填GCC和PCC的基片进行评吸后认为加填200目GCC的基片具有最佳的吸食品质。  相似文献   

18.
烤烟少基质漂浮育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降低育苗基质成本,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草炭的依赖,开展了烤烟少基质漂浮育苗与常规漂浮育苗的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少基质育苗比常规漂浮育苗节约基质用量53.3%,其烟苗成苗素质、大田烟株农艺性状及烟叶产质量与常规漂浮育苗均无明显差异,因此,在四川泸州烟区推广少基质漂浮育苗是可行的,能明显减少草炭等育苗基质的用量,降低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19.
从混合机理、混合设备、混合效果的评价等方面综述了固体混合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烟草加工过程物料混合的研究进展,结合烟草加工的特点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