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热轧深冲薄钢板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轧方法生产深冲薄钢板,可简化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厚度为1.2~3mm的热轧钢板的r值可达到1.3~1.9,有望取代较厚规格的冷轧深冲板制作汽车部件。综述了钢的化学成份、润滑条件及热轧工艺参数对深冲性能的影响,探讨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最近,川崎钢铁公司开发了具有极好成型性的超低碳热轧薄钢板。主要是控制这种钢的化学成份,即是说,含S量≤0.003%(重量百分数)和加钛,以便有效的Ti/C(原子比)>1.0。在热轧过程中,这种钢在低于600℃下卷取。这种钢的特性如下: ①总延伸率≥55%(板厚3.2毫米); ②虽然加钛,平面各向异性极小; ③由于控制残留的含碳量和细晶粒尺寸,这种钢显示较高的抗冷加工脆性。 相似文献
5.
一种能满足汽车制造厂生产难冲件要求的新型超深冲冷轧薄板,即钛、铌复合添加的无间隙原子钢(IF钢)BWJ18于1990年底在宝钢试制成功。实验室试验研究对成分、轧制工艺和退火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BWJ18超深冲冷轧薄板,其工艺流程为转炉冶炼→RH真空脱气→连铸→热轧→酸洗→冷轧→连续退火→平整。 BWJ18超深冲冷轧薄板的成品综合性能良好,其塑性应变比r值,加工硬化指数n值、延伸率δ都较高,无时效,无屈服平台。 BWJ18超深冲冷轧薄板在汽车制造厂的实冲试验,表明宝钢生产的IF钢能满足汽车厂生产难冲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7.
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试验研究了冷轧薄钢板在不同应变比下的损伤演变过程。发现:薄板表面损伤有三种不同的形机制,即孔洞形核与长大、滑移带和表面晶粒转动。内部损伤存在两种演变机制:当材料在-0.5≤p<0范围内成形时,主要损伤机是孔洞长大:随应变比 p 由0转向1,裂纹扩展逐渐成为主要损伤演变机缺制。文中给出了一种新的损伤断裂几何模型。指出拉伸断裂是表面与内部损伤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9.
用金属物理方法从大生产中取样,根据N、AIN固溶的析出、织构的形成与发展,以及r、n值的变化。结合武钢、鞍钢铝镇静钢汽车用深冲薄钢板的生产实践,论述其成型性能与冶金工艺的关系,用以指导改进生产工艺,使WY08A1A试验钢冷轧成品板的各项成型指标及冲废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铁素体不锈钢作为具有良好装饰性的耐腐蚀材料和具有良好高温性能的耐热材料,广泛用于建筑、厨房和汽车等方面。此外,钢中不含稀有元素Ni,不易产生应力腐蚀裂纹(SCC)的这一特点,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铁素体不锈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延伸率低,成型的自由度较小。所以从加工性角度来看,其使用范围又受到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在众多的制造工艺中,金属板料的冲压工艺占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它能制造出各种复杂形状的另件,而消耗的材料却最少。在板料冲压时,首先关心的问题是板料能否实现所需的变形而不破损,这首先取决于板料的成形性能,其次取决于变形条件。为了测定板料的成形性能,世界各国已先后提出了几十种深冲判据。 2 苏联的深冲判据F_(83) 相似文献
12.
通过力学性能检测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研究了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厚度为0.5 mm的紫铜带的塑性应变比r、平面各向异性系数Δr与材料深冲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对纯铜带材的织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塑性应变比r值越大,越不易在厚度方向变形,越适合深冲,且需同时满足Δr要小,才能保证每个面上塑性应变比波动幅度较小。织构分析表明,减小成品加工率可以减少形变织构的体积分数,通过加工率与热处理的配合可以控制形变织构和退火织构的配比,合理的配比可以促进深冲紫铜带后杯口四周的制耳相互抵消,各向异性减小,从而保证了紫铜带冲压后边缘的制耳率。 相似文献
13.
14.
用势轧方法生产深冲薄钢板,可简化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厚度为1.2-3mm的热轧钢板的r^-值可达到1.3-1.9,有望取代较厚规格的冷轧深冲板制作的汽车部件,综述了钢的化学成份,润滑条件及热轧工艺参数对深冲性能的影响,探讨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为了开发汽车整体部件用超深冲(EDDQ)冷轧薄钢板,调查了钢的化学成分和加工条件对超低碳钢力学性能影响。为了稳定C,即使在200ppmC的钢中也必须采用诸如Ti和Nb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含Ti人有比含Nb钢更优良的延性和冲压成形性,这是因为,由于析出物弥散方面的差异,致使加Ti钢的再结晶晶粒长大比加Nb钢更加快。对Ti稳定化钢添加少量Nb可有效减少力学性能的平面各向异性。用同时添加Ti和Nb的钢进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