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空气/泡沫钻井条件下水层判别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空气/泡沫钻井过程中,使用泡沫钻井费用比使用空气钻井高出很多,但空气钻井携砂能力明显差,不利于井壁稳定,所以出水层段必须使用泡沫钻井,因此在空气/泡沫钻井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识别水层,及时更换循环介质是十分重要的.在伊朗19 2气井项目钻井过程中,对综合录井资料进行重新的认识和解释,探索出了一套水层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川东北地区上部陆相地层井壁失稳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空气可循环泡沫钻井液井壁稳定能力的3种技术,即选用自行研制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AC-2作为发泡剂,当其浓度为0.5%以上即可满足气体泡沫钻井携液要求;增加析液能力,经过析液的泡沫可将60%~70%的多余液相分离;选用自主研发的井壁稳定剂YJB-1,提高泡沫基液的抑制性.通过7口井的现场应用,在提高井壁稳定方面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为空气泡沫钻井技术在川东北地区应用提供了广阔前景.解决了川东北陆相地层钻遇水层后的钻进问题和井壁稳定问题,缩短了钻井周期,降低了综合成本.  相似文献   

3.
空气泡沫钻井流体井壁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空气钻井中遇到地层大量出水时无法钻进、需转化为空气泡沫钻井的情况,优选出了有利于空气泡沫流体钻井时井壁稳定的处理剂GXG、AP-1和WJ-3,形成了一套具有良好井壁稳定性能的空气泡沫钻井流体配方,对该泡沫流体的抑制性、井壁稳定性等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空气泡沫钻井流体具有强抑制性,页岩回收率达97.4%,页岩膨胀量较清水降低67.1%。该空气泡沫钻井流体能使泡沫在井壁上形成保护膜,阻止水进入地层,有效防止井壁坍塌,井壁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微泡沫钻井液是有效解决井漏的钻井液体系之一,但其稳定井壁的效果有待验证,并成为了是否选择微泡沫钻井液施工的关键因素之一。总结提出了微泡沫钻井液稳定井壁的7种作用机理,实验对比研究了常规水基钻井液与微泡沫钻井液的稳定井壁效果。结果表明,微泡沫钻井液的井壁稳定能力较常规水基钻井液更强,为现场施工选择微泡沫钻井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成功的现场试验表明,微泡沫钻井液不仅可以有效防止井壁坍塌、井漏等复杂事故,还可提高钻井速度、保护油气层、节约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5.
吸附水层对低渗透油藏渗流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以玻璃微珠表面吸附水层随离心转速的变化实验为基础,得到了吸附水层厚度与驱动压力梯度的经验关系公式。利用这一结果,研究吸附水层对油藏中水渗流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高渗透率油藏中,由于孔隙喉道较大,吸附水层厚度对渗流横截面的影响很小,渗流特征基本符合达西定律;而在低渗透油藏中,尤其在低流速的情况下,孔隙喉道半径与吸附水层厚度处于同一数量级,吸附水层厚度就成了影响水渗流规律的主要因素。变化的吸附水层厚度可以解释低渗透油藏中低流速下的非达西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6.
伊朗南部SHANUL气田地层岩性主要是碳酸盐岩和页岩。碳酸盐岩地层裂缝发育、连通性好,海平面以上500m左右有一个低压淡水层,基本无孔隙压力,海平面以下有盐水层和气层,最高盐水层压力系数0.85MPa/100m,气层压力系数0.75~0.91MPa/100m,钻井过程中漏失严重。页岩地层,水敏性极强,易垮塌缩径。根据上部地层特性,确定了以空气/泡沫防漏防塌的技术路线。现场施工证明,空气/泡沫钻井速度快,不漏失,井眼清洁,井壁稳定。对空气、泡沫钻井工艺在SHANUL-7井的施工进行了介绍。并对SHANUL-7井空气、泡沫钻井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7.
空气泡沫钻井流体体系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保护井壁、提高井壁稳定性等技术要求出发,筛选了高效发泡剂、稳泡剂、泥页岩抑制剂,并确定各组分最佳含量,研制了空气泡沫钻井流体体系,该体系由0.3%TWS+0.15%XC+0.03%YIM+0.5%GXG组成。考察了空气泡沫流体抑制页岩水化膨胀、水化分散能力、岩芯浸泡效果及抗温性能。结果表明,该空气泡沫流体体系页岩24h水化膨胀量2.64mm,页岩滚动回收率91.4%,岩芯在配方体系中浸泡24h完好无损,温度90℃时泡沫体系的半衰期仍保持30min以上,表明该泡沫配方体系具有较强的抑制性和良好的抗温性,能够较好地解决空气泡沫钻井中井壁失稳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雾化/泡沫液的强包被吸附能力,延长雾化/泡沫钻井井壁稳定时间,兼顾絮凝污水,提高雾化/泡沫液的循环利用率,以氧化-还原引发聚合法合成了雾化/泡沫钻井用包被絮凝剂PDAM,采用单因素法得到的制备工艺条件为:引发剂用量0.05%~0.2%、单体质量分数20.0%~25.0%、阳离子单体质量分数5.0%~10.0%,所制得的包被絮凝剂具有强抑制防塌及包被絮凝能力,0.05%聚合物溶液一次页岩回收率达98.2%、相对回收率达92.7%、24h膨胀量为3.36mm、5min清液析出量为92.5mL。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空气泡沫钻井流体用处理剂的优选,室内确定了阴离子型空气泡沫钻井流体的基础配方,对该泡沫流体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空气钻井泡沫流体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耐温达90℃;良好的抗污染能力,耐NaCl量为6%,耐Ca^2+浓度为500mg/L;较强的抑制性,能使泡沫在井壁形成保护膜,阻止水进入地层,有效防止井壁坍塌。并且,通过合理使用化学消泡剂,可达到泡沫基液循环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石油钻探技术》2007,35(6):13-13
在空气钻井的过程中,若地层出水,会把空气钻井形成的粉尘凝结,糊在井壁上,造成扭矩增加、局部过热、井壁岩石出现裂缝,吸水膨胀后造成井壁坍塌或卡钻,不得不改用常规钻井液进行钻进,从而大大降低钻井速度。为此,胜利油田研制出了空气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其原理是利用发泡剂和高压空气产生均匀高速的泡沫到井下,携带岩屑和地层水回到地面,避免了岩屑凝结和井壁吸水膨胀导致的卡钻事故。  相似文献   

11.
泡沫流体的结构特点虽能缓解泥页岩地层自吸水的能力,但不能阻止泥页岩地层水化的趋势,随着钻井时间的增加,泥页岩水化加剧,进而引发井壁失稳问题。因此,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寻求性能优越的抑制剂配方,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通过对泡沫流体引发井壁失稳过程进行分析可知,在对泡沫钻井液进行性能评价时应从两方面入手,即泥页岩自吸水能力以及泥页岩抑制能力。泥页岩自吸水是引发泥页岩水化的先决条件,通过泥页岩自吸水测试,可以筛选出具有一定封堵或减缓泥页岩吸水速度的泡沫钻井液配方。对于泥页岩抑制能力测试可以将膨润土抑制性测试、滚动回收实验以及硬度测试相结合,这样便于优选出抑制能力强且具有持久抑制作用的泡沫钻井液配方。  相似文献   

12.
CO2泡沫压裂技术具有低伤害、易返排、节约水资源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非常规油气开采,但目前CO2泡沫压裂液井筒流动模型大多只考虑气、液两相,忽略了支撑剂固相对CO2泡沫压裂液流动性的影响。通过体积平均法将支撑剂固相与CO2泡沫耦合建立气-液-固三相CO2泡沫压裂液井筒流动计算模型,并与现场压裂井实测温度数据对比,温度平均误差仅为2.7%,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实例计算表明:支撑剂固相会使CO2泡沫压裂液井筒压力升高,井筒内温度和压力随支撑剂体积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0.3,井底压力增大9.0 MPa;泡沫质量增加会明显增大井筒内CO2泡沫压裂液温度;增大质量流量会导致温度和压力降低,质量流量增加10 kg/s,井底压力降低5 MPa、温度降低0.4℃。研究成果可以实现CO2泡沫压裂井筒气-液-固三相流动温度和压力等参数耦合计算。  相似文献   

13.
绥中36-1油田D27井氮气泡沫分流酸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砂岩储层酸化技术是油田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针对层间矛盾突出、近井地带污染较为严重的油层采用常规酸化效果不佳的实际状况,氮气泡沫分流酸化技术能够有效封堵相对较高渗透层,使酸液转向分流进入相对较低渗透层,达到全面酸化的目的。从油藏角度对首次在海洋油田应用的SZ36-1-D27井氮气泡沫分流酸化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Z36-1-D27井氮气泡沫分流酸化后吸水能力显著增强,达到了常规酸化视吸水指数的要求;酸化解除了高渗层堵塞,并且使得Iu油组和Id油组的吸水剖面得到显著改善,达到了分流及剖面调整效果;酸化后,该井组内的D21油井和F2油井见效明显。现场实践证明,氮气泡沫分流酸化能够有效地增加中低渗透层吸酸量,扩大了酸化范围,提高了酸化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泡沫欠平衡钻井过程中,气体、液体和固相岩屑混合在一起,沿井筒环空向上流动,属于典型的“气-液-固”多相流。为了保护储层,避免发生井壁失稳坍塌事故,在泡沫欠平衡钻井时,必须保证井底压力小于地层压力并高于地层坍塌压力,同时还要保证整个井段泡沫钻井液处于最佳泡沫质量区,以具有足够的携岩能力。针对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对井筒环空进行网格划分,利用欠平衡钻井井筒多相流模型分段求解井筒流态和流动压力,综合分析井底压力与注入气液流量组合的对应关系,从而将井底压力安全窗口转化为可直接控制的气液流量安全窗口,为安全施工提供依据。该研究成果在也门某区块泡沫欠平衡钻井中的钻井实效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较为实用可靠。  相似文献   

15.
李兆敏  李冉  刘伟  高强 《油田化学》2013,30(1):155-160
介绍了泡沫流体在近井地带中的应用,包括泡沫酸处理、压裂、混排解堵、携砾石充填及压水锥;总结了泡沫流体在地层中的应用现状,包括泡沫堵水堵气和泡沫调驱。从理论研究及施工工艺两个层面指出了目前泡沫流体增产系列技术的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陈堡油田陈3断块K2t13、K2c主力生产砂层组,因地层微粒物运移引起的近井地带堵塞问题,常规酸化解堵措施难以适应目前油藏开发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分析对K2t13与K2c主力砂层组油藏开发特点,研究应用了泡沫暂堵酸化、泡沫分流酸化和氮气泡沫助排工艺,并在陈3-59井等六口井上进行了现场实施,解决了常规酸化工艺造成的油井含水上升、有效期短等问题,取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
泡沫钻井液在井筒中的流动与传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泡沫钻井液特殊物理性质,建立了泡沫在井筒中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模型求解方法。为了分析传热对泡沫钻井水力参数的影响,采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和给出的求解方法进行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钻杆内泡沫温度始终低于环空内泡沫温度和地层温度,而环空下部泡沫温度低于地层温度,在环空上部泡沫温度高于地层温度。随着井深、注液流量和注气流量的增加,环空下部泡沫温度与地层偏差增大。传热使井口泡沫质量增大、井底泡沫质量减小、井底压力增大、最小携岩流速减小、最小注气流量增大,降低了泡沫的稳定性和携岩能力。另外,对泡沫的密度、Fanning摩擦系数也有一定的影响;井筒传热对泡沫钻井水力参数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很明显,可通过增加注气流量和井口回压来抵消传热对泡沫钻井水力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A model that combines chemical effects with mechanical effects and provides a quantitative tool for evaluating wellbore stability is presented. In the past, wellbore stability models have introduced chemical effects by adding an osmotic potential modified by a membrane efficiency to the pressure acting at the wellbore wall [Fonseca, C.F., 2000. Chemical–mechanical modeling of wellbore instability in shales. Proceeding of ETCE 2000 and OMAE 2000 Joint Conference: Energy for the New Millenium, Feb. 14–17, 2000, New Orleans, LA.]. In this paper, an entirely different approach is adopted. The fluxes of water and ions into and out of the shale are accounted for. The pressure profiles obtained using our model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e error function decline in pressure that is predicted by earlier models. As a consequence of this near wellbore pore pressure profile, wellbore failure can now occur inside the shale not just at the wellbore wall (as predicted by earlier models). The onset of instability now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activity of the water but also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solu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