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勘探研究表明,西湖凹陷A构造花港组H3a砂层组具备发育规模油气藏的潜力。但由于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河道展布特征刻画难度大,严重阻碍了本区勘探开发进程。基于源—汇体系,利用分频CMY融合技术,对西湖凹陷A构造H3a砂组层砂体发育特征开展研究。在A构造花港组H3a砂层组识别出两期河道,其中早期河道广泛发育,晚期河道发育相对局限,仅见于研究区东部;A构造H3a砂层组整体表现出“准平原化”的特点,三角洲开始大规模由北向南快速推进,三角洲平原范围可推进至B-2井区以南,呈现大平原小前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源—汇系统约束下,利用分频CMY融合技术,能有效地提高砂体叠置区河道识别能力,更精确地刻画出河道期次及展布形态,对研究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姬黄32区块长811储层水下分流河道内单砂体的垂向分期、侧向分界的测井相标志识别,总结了单砂体的叠置样式,分析了A/S值变化对单砂体叠置模式及单砂体间连通性的影响;利用密井网小井距资料建立的单砂体宽厚比定量预测模式,完善了单砂体展布的研究精度。研究表明该区长811油层纵向上4个单层内共发育31个单砂体,单砂体宽度180~650 m,厚度1.8~7 m,宽/厚比70~120,平面上呈北西-南东方向条带状展布。根据研究结果对“有注无采、有采无注”的井组注采井网配套后,取得明显的效果,指导同类油藏的精细注采管理。  相似文献   

3.
通过塔河油田托普台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岩芯、测井、地震等资料,结合地震精细相干属性、瞬时频率属性、波形分类以及地层切片属性,对TP16-1井区柯坪塔格组下段沉积相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塔河油田TP16-1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发育一条宽350~500m近东西向曲流河,在河流的凹岸存在明显侧向加积现象。钻井证实河道内砂体发育,侧向加积的点坝砂体也发育,河道外其它地区砂体不发育,从而形成TP16-1井区典型的河道砂型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4.
沉积相研究对控制储集砂体的空间展布有重要意义。为了对白25井区的沉积相类型进行有效的研究,在前人关于白25井区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白25井区的岩心资料、测录井资料,分析化验数据等相关资料后,认为白25井区上乌尔禾组发育的主要岩石相类型有:下部主要是红褐色、红色砂砾岩,发育块状构造;中部发育灰色、灰绿色砂砾岩,可见一定的粒序性,发育平行层理或交错层理。上部发育灰色、灰绿色砂岩以及泥岩,泥岩中可见水平层理。自下而上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在垂向上反映了一个砂体不断向岸退积的沉积序列。白25井区上乌尔禾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为扇三角洲,而不是冲积扇,可以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三个亚相以及扇面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等9个微相。  相似文献   

5.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井间砂体边界刻画困难、河道组合方式多样化、难以确定河道内部变差砂体展布等问题,对研究区萨尔图油层组进行了精细的地质解释与层位标定。在地震沉积学的理论指导下,利用地层切片技术提取振幅属性,并定性定量地优选各沉积单元的地震切片,用相干技术作为辅助刻画砂体边界的方法,最终制作了振幅—相干融合切片,与测井资料相结合,对研究区萨尔图油层组共33个沉积单元展开了精细刻画砂体的研究。研究显示振幅—相干融合切片对研究区内井间砂体边界、河道组合方式及河道内部变差砂体的刻画均有良好效果,并对研究区北部测井资料缺失的下段层位进行了砂体展布预测,解决了以往仅以测井资料作为刻画砂体依据的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6.
胡艳飞  孔庆莹 《中州煤炭》2022,(6):83-89,97
车排子凸起沙湾组作为春风油田主力层段,存在沉积类型、展布特征不明确等问题,加强其沉积特征的研究其对寻找储层甜点极为重要。采用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测井解释等手段,对CHE510井区沙一段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研究区沙一段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等微相,物源来自于西南方向的车排子凸起。其中N1s11层和N1s21层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局部为河口砂坝沉积,主水流方向均为西南至东北方向。砂体的分布受控于沉积作用:N1s11层砂体厚度5.0~9.7 m,平均砂体厚度7.4 m,平面上,南、北两侧厚度较大,东、西两侧及中部厚度略薄;N1s21层砂体厚度3.8~8.1 m,平均砂体厚度5.9 m,平面上,井区中部CHE511井、东部CHE512井、CHE514井附近厚度较厚;N1s31层砂体厚度3.6~7.4 m,平均砂体厚度5.3 m,平面上中部厚度较薄,东、西两侧相对较厚。通过对CHE510井区沙一段沉积特征研究,可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环庆区块侏罗系延10段—延8段是高效建产主力层系,目前存在沉积特征不明确问题。基于对其岩芯结构和沉积构造的分析,结合测井曲线特征开展环庆区块侏罗系延10—延8段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延10段发育北西—南东向河流沉积体系,发育河床和河漫两种亚相,沉积微相包括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心滩;延9—延8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微相包括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沉积作用控制着砂体分布,侏罗系延安组延10期砂体分布受古地貌控制,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砂体厚度在0~85m,垂向上多期砂体叠置出现,砂体在区块内分布广泛,仅局部高地缺少。延9、延8分流河道平面上砂体展布为北东—南西向,总体形态为条带状,不同期河流规模不同,沉积砂体厚度变化大。一般河道砂体宽0.5~5km,沉积砂体厚5~35m。河道横向迁移摆动频繁,纵向上表现为多期河道叠置出现,单砂体厚2~10m,砂体叠加厚度5~35m。该研究成果为环庆区块侏罗系延10—延8段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湖凹陷杨家坝油田阜二段、阜一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岩芯观察、粒度分析、沉积构造和测井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建立杨家坝油田阜二段(f2)、阜一段(f1)油组的沉积模式。阜二段主要以滨浅湖亚相为主,发育的沉积微相主要有滨浅湖滩砂、滨浅湖砂坝;阜一段主要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发育的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缘、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向对比,绘制了各单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并详细阐述了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传统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芯观察和测井相分析,在详细分析古城油田泌123、124区块核三段Ⅳ砂组短期、中期基准面旋回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以短期层序作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建立了Ⅳ砂组的高分辨率时间-地层格架。并进行了基准面旋回对比,遵循从点(标准井测井沉积微相分析)到线(全区多井对比)的基本原则,对古城油田泌123、124区核三段Ⅳ砂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认为该区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和远砂坝、前缘席状砂5种沉积微相类型。沉积微相的精细研究为油田的下一步开发以及主力层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庄36区块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规律,在地层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层厚度、砂岩厚度、沉积构造特征等单因素的分析,对研究区长8油层组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①庄36区块长8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3种沉积微相;②研究区砂体分布稳...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大宁—吉县地区上古生界具有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其中,太2段、山2段、山1段和盒8段为研究区上古生界主要的致密砂岩发育层段。结合大量的钻井资料及储层物性测试数据对研究区4套主要砂体进行了分析,得出研究区从本溪组到盒8段砂体发育规模逐渐增大;孔隙度主要集中在5%~7%,渗透率偏低,大多在(0~0.6)×10-3 μm2。运用曲线重叠法对研究区砂岩气层进行了识别与评价,并在考虑到区内砂岩泥质含量较高的基础上,对印尼公式的参数进行一定的优化,计算了该区的砂岩含气量,含气量整体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天环坳陷南段侏罗系延10段—延8段是高效建产主力层系,目前存在沉积特征不明确问题.利用岩心描述、测井数据、分析化验资料建立沉积相识别标准,从而开展天环坳陷南段侏罗系延10—延8段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延10段发育北西—南东向河流沉积体系,发育河床和河漫两种亚相,沉积微相包括河道、边滩(心滩)、河漫滩泛滥平原;延9—延...  相似文献   

13.
义北油田大43区块沙二段是区内重要的含油层,沉积微相控制着砂岩的展布及物性的变化,同时又控制着区块油藏的分布,因而对该区沙二段沉积微相的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大43地区岩心和测井资料的分析,建立了沙二段地层格架和单井相模式。研究表明,该区沙二段沉积相主要为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包括滩亚相和坝亚相2种亚相,进一步可分为坝主体、坝侧缘、滩席、碳酸盐岩滩和滨浅湖泥5种重要沉积微相。该区优势相为坝主体和碳酸盐岩滩沉积微相,其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展布。并在前述研究基础上优选出3个有利区:D43-324至D43-332井区域、D43-393井区域、D43-357井区域。  相似文献   

14.
红山嘴油砂矿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条件复杂.通过对本区沉积相、油源和运移通道的分析研究表明,含油砂体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砂体累计厚度大,砂体空间展布较好,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本区邻近的玛湖凹陷烃源岩类型好、生烃潜力大、热演化程度高,多期构造活动为油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不整合面和断裂体系非常发育对本区油气的运移起着控制作用.通过含油率法得出红砂6井区0~50 m埋深范围内的油砂油地质储量为61.5万t,可采储量达43万t.  相似文献   

15.
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盒2、3段砂体微相与产能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盒2、3段沉积微相纵横向分布的基础上,通过单井、剖面及平面沉积微相与产能关系的探讨,分析了该区域沉积微相分布对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沉积微相控制着产能的分布,心滩、河床滞留均为有利油气分布微相区,高产井主要分布于河道沉积的心滩发育部位,为气藏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深对桩海地区馆陶组上段沉积相的认识,根据测井资料、地震剖面资料、等时地层切片资料等,通过古地貌及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分析馆陶组上段物源供应特征和沉积特征,对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刻画,并对储层有利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来自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的物源;馆陶组上段早期发育了三角洲相,三角洲平原不发育,三角洲前缘较发育,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支流间湾等微相为主;有利区位于发育河口砂坝和水下分流河道的中部和南部区域。  相似文献   

17.
张昊  马世忠  王胡振  李斌 《中州煤炭》2021,(9):121-127,133
对塔南油田地层进行精细等时对比及沉积微相精细刻画是当下油田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依据野外露头、测井、岩心和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反射资料,针对塔南油田研究区A、B、C、D、E五断块南屯组二段地层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建立小层级别的地层对比格架,对全区小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并进行单井、连井及平面沉积相分析。研究得出,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南屯组二段地层微相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远砂坝等。建立了研究区南二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由早期的水进到晚期的快速水退的沉积模式。并把沉积时间单元微相图与小层油水分布平面图、油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相结合来对研究区的油水分布进行精确认识。研究为下一步塔南油田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杨宁  马世忠 《中州煤炭》2016,(6):149-152
萨南PI2砂组为复合砂体,砂体中存在多期河道。复合河道砂体细分之后会对储层的认识更加客观、准确。在萨南开发区选取8个剖面,共465口井,统计每口井的砂体叠加类型,并做出每种类型的平面分布图。PI2沉积时间单元砂体垂向砂体类型所占比例不同,平面分布图也表明存在多期河道。PI2沉积时间单元划分为PI2a、PI2b、PI2c共3个沉积时间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