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对聚氯乙烯流变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三种国产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与聚氯乙烯(PVC)制得共混物的流动性、离模膨胀和熔体破碎。结果表明,这些ACR均属促进凝胶化型加工助剂。ACR/PVC共混物的熔体粘度和离模膨胀均比PVC的为大,临界剪切速率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具有不同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笼型倍半硅氧烷(MAP-POSS)含量和不同芯壳比的丙烯酸酯芯壳聚合物(ACR)树脂,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ACR乳胶粒子的形态;用动态力学谱仪研究了聚氯乙烯(PVC)/ACR共混物的动态力学性质;测试了PVC/ACR共混物的塑化行为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AP-POSS在ACR芯中参与接枝和交联反应;MAP-POSS加入量为单体质量5%和10%时,壳层有最高的玻璃化转温度;芯/壳比为1∶1时,ACR粉末效果较好;PVC/ACR共混物材料塑化时间随ACR的含量增加而缩短,而塑化扭矩增大;ACR加入量为m(ACR)/m(monomer)=11/100时共混材料具有最大的冲击强度,较未加时提高了72.9%,比不含增塑剂的纯PVC提高了3.41倍。  相似文献   

3.
对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聚乙烯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态粘弹谱和力学性能的测试证实氯化聚乙烯(CPE)与聚氯乙烯(PVC)不相容,但可以作为PVC/聚乙烯(PE)的增容剂。对共混物的形态研究发现,在PVC/CPE中加入少量低密度聚乙烯(LDPE)有利于CPE连续网状结构的形成。通过双辊混炼机和Brabender流变仪研究了CPE和PE对PVC的抗冲击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PE能促进PVC的塑化,LDPE能延缓PVC的塑化。在PVC/CPE(100/10)中加入少量PE可使抗冲击强度大大提高。PVC/CPE/LDPE(100/12/2.5)在20℃的抗冲击强度比PVC/CPE(100/12)高30千焦/米~2以上。采用示差扫描量热计研究了共混物分散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混炼时间、混炼温度和混料顺序对共混物抗冲击强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MBS核-壳改性剂增韧聚氯乙烯的形态结构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交联的丁苯(SBR) 乳胶粒子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和苯乙烯(St),制得 MBS核-壳接枝共聚物,并将其作为增韧剂与聚氯乙烯( PVC) 共混制备MBS/PVC共混物。分析了MBS的结构特征,考察了不同核壳比的MBS在PVC中的分散状态以及对MBS/ PVC共混物力学性能和透光性能的影响, 以制备高透光高韧性的MBS/PVC共混物。实验结果表明: 当MBS壳层中 PMMA量少时,MBS粒子在PVC基体中不能实现良好分散,MBS粒子呈聚集状态; 随着MBS壳层中PMMA含量增加,MBS粒子由团聚状态转变成网络状,当MBS壳层量增加到一定量时,MBS粒子以单一粒子状态实现均匀分散。随着 MBS壳层量增加,使PVC/MBS共混物实现脆韧转变所需的SBR 橡胶的质量分数降低,共混物的透光率降低;小粒径MBS增韧PVC的主要机制是基体的剪切屈服。   相似文献   

5.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混物(PC/MBS),研究了温度和MBS含量对PC/MBS共混物主要流变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MBS能有效改善PC的加工性能。共混物表观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MBS质量分数低于15%时,随着MBS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表观黏度和粘流活化能降低,同时非牛顿指数增加。MBS质量分数为15%时,共混体系流变性能最好。继续增加MBS含量,流变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6.
PMMA、SAN改性PVC/CPE共混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刚性聚合物(PMMA、SAN)对PVC/CPE共混体力学性能、冲击断面形貌及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对PVC/CPE=100/10、100/15体系,SAN对PVC/CPE=100/10体系都具有显著的增韧作用和一定的增强作用;初步的测定显示,刚性聚合物能改善共混熔体的流变性,促进PVC/CPE共混体系中CPE网络结构的形成和分散性。  相似文献   

7.
:由单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氯乙烯 (PVC) /梯形聚苯基倍半硅氧烷 (PPSQ) (10 0 / 0、95 / 5、90 / 10、85 / 15、80 / 2 0 )机械共混物。通过扫描电镜 (SEM)观察了该共混物的相结构 ,富 PPSQ相形成的球状颗粒较均匀地分散于 PVC的连续相中。 PVC/ PPSQ共混物的流动温度 (Tf)均低于纯 PVC的 Tf,而它们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略高于纯 PVC的 Tg,随 PPSQ含量的增加 ,PVC/ PPSQ共混物的 Tf 移向低温 ,更易塑化。经 PPSQ改性后的 PVC的表观粘度随温度变化敏感性增加。加入少量 PPSQ后 ,可有效地改善 PVC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8.
由单螺杆挤出机制备了 PVC PPSQ(10 0 0、95 5、90 10、85 15、80 2 0 )机械共混物。通过扫描电镜 (SEM)观察了该共混物的相结构 ,富 PPSQ相形成的球状颗粒较均匀地分散于 PVC的连续相中。PVC PPSQ共混物的流动温度 (Tf)均低于纯 PVC的 Tf,而它们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略高于纯 PVC的 Tg,随 PPSQ含量的增加 ,PVC PP SQ共混物的 Tf移向低温 ,更易塑化。经 PPSQ改性后的 PVC的表观粘度随温度变化敏感性增加。加入少量 PPSQ后 ,可有效地改善 PVC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PMMA/SAN/MBS)共混物。对共混物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BS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共混物的冲击韧性,PMMA与SAN的配比对其冲击韧性影响不大;采用光电雾度仪和透射电镜(TEM)对共混物的光学性能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MMA/SAN/MBS共混物的透光率随MBS含量的增加而降低;PMMA/SAN的质量比为50/50时,MBS含量对共混物透光率的影响最小;TEM结果表明,MBS在基体中分散均匀;用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共混物耐刮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BS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共混物的耐刮擦性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纳米碳酸钙(CaCO_3)对氯化聚乙烯(CPE)/丙烯酸树脂(ACR)/聚氯乙烯(PVC)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动态机械热分析(DM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共混体系的力学松弛行为、纳米CaCO_3在CPE/ACR/PVC共混体系中的分散状态及共混体系的断面形貌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CaCO_3能够显著提高CPE/ACR/PVC共混体系的冲击性能,而不降低共混体系的强度。加入纳米CaCO_3后,共混体系的低温损耗(tanδ)峰强度显著增大,并且与冲击强度的变化具有很好的对应性。SEM观察发现,8 phr纳米CaCO_3可在CPE/ACR/PVC基体中形成纳米尺度的均匀分散,加入过多纳米CaCO_3则会出现明显的团聚。  相似文献   

11.
通过DSC、DMA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丁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MBS)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酯酸乙酯共浆物(ACR)的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多单体熔融接枝PP增容PP/PVC共混体系的力学和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多单体接枝物PP-g-(St-co-MMA),研究了其对PP/PVC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讨论了接枝物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共混物的亚微观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接枝物对PP/PVC共混体系有较好的增容效果,材料的力学性能在接枝物用量为6份时出现峰值;加入接枝物能使体系的熔体粘度增加,并且在所研究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共混物熔体呈典型的假设性流体特性。  相似文献   

13.
CPE对PVC/PP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Instron毛细管流变仪对PVC/PP及PVC/PP/CPE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结果发现,增容剂CPE对PVC/PP体系的流变性能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在PVC/PP共混物为“海-岛”结构时,CPE起着作为橡胶的增粘效应;另一方面,在PVC/PP共混物为“互锁”结构时,CPE的润滑增塑效应使得它起着降低“互锁”共混物熔体粘度、提高成型加工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扫描电镜、热分析、熔体流动速率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方法研究了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多单体熔融接枝VERSIFY2300(V-2300-g-(MAH-co-St))对PA6/MBS/PP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相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熔融共混过程中,V-2300-g-(MAH-co-St)中的酸酐基团与PA6的端氨基原位生成的接枝共聚物有效降低了共混物的界面张力,接枝物中苯乙烯基团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丁二烯(B)-苯乙烯(S)三元共聚物(MBS)作用,有助于提高共混物的相容性。当PA6/MBS/PP共混物加入V-2300-g-(MAH-co-St)质量分数为20%时,共混物分散相的尺寸明显减小,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MBS/PVC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MBS与PVC共混改性的研究,找出了能制备综合性能较佳的MBS/PVC共混物的配方。用DSC法和扫描电镜分别研究上述两纽分的相容性及所得共混物的相态结构,并就MBS中橡胶粒径,含胶量等对所制得的共混物冲击强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此外,用Brabend流变仪测定了该共混物的流变曲线,预测其熔融加工情况。  相似文献   

16.
选择球状的碳酸钙、片状的滑石粉和针状的碱式硫酸镁晶须,等质量比复合与弹性体MBS共混后一起加入到硬质PVC中,分别采用一步法和二步法制得了PVC/MBS/多种无机物的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加工流变性能和耐热性能.结果表明,球状/针状复合的CaCO3/Mg晶须改性体系所得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高,二步法加工可使材料缺口冲击强度上升为纯PVC的4倍左右,但一步法加工所得共混物的弯曲模量高于二步法.二步法加工的最大扭矩和平衡扭矩均比一步法小,出现降解、交联的时间较一步法迟;但二步法加工时熔融塑化时间较一步法长.  相似文献   

17.
MBS树脂相相对分子量变化对PVC/MBS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调控分子量合成了系列树脂相相对分子量变化的MBS树脂.将其与PVC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并测试PVC/MBS合金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分子量转移剂TDDM用量越多,MBS树脂相的相对分子量越低,PVC/MBS合金熔体流动速率越高、加工流动性越好、冲击强度越高,但对拉伸强度影响不大.这对开发系列MBS树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树脂)与尼龙6(PA6)的共混物。使用扫描电镜(SEM)、熔体流动速率(MFR)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MBS(MBS-g-MAH)对PA6/MBS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MBS-g-MAH中的酸酐基团与PA6末端的氨基发生化学反应,原位形成的MBS-PA6共聚物,能有效地改善PA6与MBS的相容性,可以使MBS均匀地分散在PA6基体中,相区尺寸明显减小。PA6/MBS-g-MAH(70/30)体系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分别比PA6/MBS(70/30)提高了319%、54%、35%,从而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共混合金。  相似文献   

19.
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PEG、PEG与硅藻土和玻璃微珠的复合物对UHMWPE/PP(80/20)共混物加工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PEG及其复合加工助荆均能显著降低UHMWPE/PP的熔体表现粘度,改善挤出物的外观质量。PEG与玻璃微珠对UHMWPE/PP熔体有协同降粘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三种丙烯酸酯弹性体ACR-Ⅰ-3,ACR-Ⅱ-3和ACR-Ⅲ-2,分别与聚氯乙烯(PVC)共混,对PVC/ACR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与冲击性能的关系,借助于粘弹谱仪、电子显微镜和旋转粘度计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PVC/ACR是部分相容体系,ACR粒子分散在PVC连续相中;当ACR含量为8~10%,粒径为0.6~1.2μ时,PVC/ACR共混物的冲击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