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源是支撑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实现能源供需平衡是世界所有国家,尤其是能源进口国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基于这一目标,许多国家将能源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的角度。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一次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自然禀赋决定了能源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中国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努力转变能源发展思路,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能源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2.
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形势严峻,长期来看,国际石油供求形势紧张、国际油价高位运行的风险依然存在,对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球和地区战略的灵活性选择,将构成根本性挑战。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与能源外交战略,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能源安全保障机制;推动能源生产方式的变革,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行能源消费总量与强度的"双控制";秉承"全球能源共同安全"理念,树立"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气候越来越复杂多变,全球能源的供应局势日益紧张,天然气贸易活动呈现日渐频繁的趋势,继而大大加快了全球天然气贸易数量的增长速度.为了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同时使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中国也开始提升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的占比.研究分析了LNG国际供需发展格局,提出了中国进口LNG的安全应急策略,包括制定LN...  相似文献   

4.
能源是“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的一个重要内容.“十一五“时期,能源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既积极做好开源工作,又优先做好节约工作.具体思路:进一步加大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力度,积极开发水电,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稳妥地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积极利用国际能源市场增加和保障供应,以保障“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2022年的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和能源价格体系遭受严重冲击,能源领域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使得能源转型背景下的能源安全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回顾2022年全球能源市场、能源危机、能源安全、能源转型等诸多问题,以及中国能源市场的生产供应、消费情况及能源结构变化特点,总结“双碳”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现状、传统化石能源企业的发展优势与挑战,给出传统能源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规模化发展建议。2023年中国能源发展的外部环境更为严峻复杂,保障能源稳定供应依然是发展重点。建议中国能源企业在积极推进能源革命的同时,加强传统化石资源和新能源平衡发展的战略研究,加强能源产供销储贸体系建设;树立新型能源安全观,携手应对挑战。指出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在国家能源行业发展与改革创新中聚焦重大问题研究,提升智库研究战略性与前瞻性,以高端成果服务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能源革命不断向纵深挺进,正谱写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中国积极推进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调整营销导向 追求合作共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产销基地,天然气资源占有量名列全国前位。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川渝地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开始急剧增加。天然气供应成为直接关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8.
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是保障一个国家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从本世纪初的32%升至57%,进口量的80%经过马六甲海峡,海上运输风险加大,能源安全形势严峻。因此,积极寻求构建新的能源进口通道,推进油气进口战略通道建设,实现油气进口渠道多元化,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10年来,我国能源保障格局发生巨大  相似文献   

9.
新闻热评     
<正>中国成可再生能源最大生产国事件: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公告显示,2016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贡献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量增长的40%以上。点评:自2012年以来,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额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尤其是2015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额达到1191亿美元,占全球清洁能源投资的30%以上,接近美国和欧洲2015年清洁能源投资的总额。中国高度重视清洁能源发展,为此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能源的供应与生产,在当下的社会生产中,煤炭依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是社会稳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各界人士重点关注的对象,瓦斯安全事故尤其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从实际出发,以相关的案例作为研究切入点,对瓦斯的煤矿通风安全防范内容及相关细节进行重点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能源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源,能源问题一再牵动社会的神经,是关于我们现实和未来生存发展的最为基本、同时也是最为核心的动力问题,人类近代史上几次大的飞跃都得益于对能源的开发,而几次大的全球危机也都因能源危机而起。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今天,保障能源持续供应,建立能源安全供应体系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推动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和中国新能源企业,经过多年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实现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已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最大增长来源,其增量将超过欧盟与美国之和。在总结过去5年所取得的成绩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油今年的工作会议的主题是:“坚定战略目标,加快改革发展,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做出新贡献”.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供应企业,无论是从国家战略,还是从集团公司国际化发展来看,中国石油都将顺应能源发展大势,大刀阔斧革除旧弊,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担当重任.这是中国石油牢记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责任使命,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紧密结合,努力实现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有机统一的历史担当和庄严承诺,是面对新形势、新常态向广大干部员工发出的动员令.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LNG贸易在供应、需求、价格方面面临一系列风险,需要在价格体系、产业发展空间等方面加大建设步伐。2017年中国LNG进口量为3789万吨,增速为48.4%,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二大LNG进口国。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18—2023年,中国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贡献率为37%,并在2019年进口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中国天然气在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LNG产业面临从供应到需求以及价格等多方面风险。为应对这些风险,我国在天然气基准价格体系、拓展天然气产业发展空间等方面都应加大步伐。供应风险供应方面,我国LNG贸易在气源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发展对能源保障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中国需要更多的吉林油田,稳产高产、持续增产,这是中国石油人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6.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一份题为《天然气黄金时代的黄金规则》的报告称,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即将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2035年,全球以页岩气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可达到1.6万亿立方米,占同期天然气供应增量的近三分之二,非常规天然气在天然气总产量中的份额将从目前的14%上升至2035年的32%。报告称,在预测期内,非常规天然气最大的生产国是美国和中国,美国将领先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  相似文献   

17.
《润滑油》2020,(1):28-28
为了应对即将生效的限硫令新规,布局全球最大低硫船用燃油生产供应,中国石化将投巨资打造由100艘油船组成的供油船队,目标成为世界一流船舶综合服务商和清洁能源供应商。自有船舶将提供运营安全,而租入船舶则能够使公司灵活应对市场波动。中国石化将使用较大的驳船从炼油厂运输燃料至山东、舟山和广州的三个转运中心。2019年6月5日,中国石化发布了低硫船用燃油全球供应保障计划,这也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低硫船用燃油生产供应行动。按照计划,到2020年中国石化低硫重质清洁船用燃料油产能将达1000万t,2023年将超过1500万t。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油企业》2006,(1):20-21
欧佩克拟投资在广州建炼油厂阿拉伯国家成为我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地,国际能源机构预计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2.2%,北京天然气用量居中国各市之首,中印签署能源合作备忘录,专家建议五种方式引导我国能源产业融资……  相似文献   

19.
<正>石化企业可加大生物质掺烧比例,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近年来,中国石化积极拥抱新能源变革,推进布局页岩气、煤层气、地热能、氢能、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推广使用生物航煤等生物质能源,加速发展充换电业务,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供应比例,加快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安全、更洁净、更多元的能源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通讯员逯昌伯)2022年12月6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可再生能源2022年年度报告》(Renewables 2022)。报告系统介绍了2022年全球性能源危机下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情况,预测了当前到2027年的发展趋势。2022年全球对能源安全的关注以及广泛的支持性政策促使可再生能源发电出现有史以来的最大预测增幅。乌克兰危机引发首次全球性能源危机,传统化石燃料供应减少和中断突出了各国本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