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0-2015年美国页岩油增产1.7亿吨,同时带来天然气液和凝析油产量迅速增长,使其炼油与石化产业重获生机,石油产品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中东地区凭借原油资源和成本优势,掀起石油化工项目建设热潮;印度炼油规模大,也已成为世界成品油出口基地之一。拉美、非洲等地区炼化发展速度放慢,甚至萎  相似文献   

2.
正2000-2015年美国页岩油增产1.7亿吨,同时带来天然气液和凝析油产量迅速增长,使其炼油与石化产业重获生机,石油产品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中东地区凭借原油资源和成本优势,掀起石油化工项目建设热潮;印度炼油规模大,也已成为世界成品油出口基地之一。拉美、非洲等地区炼化发展速度放慢,甚至萎缩,而地区油品消费快速增长,缺口不断扩大。未来,受美国和中东地区成品油出口  相似文献   

3.
小消息     
印度政府官员私;,到2000年,印度将用其出口收入的68%来进口原油和石油产品。届时其出口收入将达到170亿美元,而进口原油要用掉118亿美元。上一个财政年度,印度花费了24亿美元进口了1950万吨原油和石油产品,预计今年将达到2200万吨。据预测该国2000年的国内石油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年,而其实际石油需求量将为8800万吨/年。苏联1987年的石油产量为6.24亿吨(1248桶/日),超过计划水平700万吨。这是苏联政府为提高效率而对石油工业重新改组的努力结果。苏联去年的平均产出量比1986年高1.6%。  相似文献   

4.
世界油气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里海的原油开始流向地中海地区,里海的天然气不久将开始向西输送。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都计划建设通向日本和中国的长输石油管道,加拿大正在扩建出口管道以扩大对美国的石油出口。随着液化能力的扩大、运输船运力的增加以及进口终端陆续投产,LNG贸易迅速增加。石油产品的贸易也将出现重大变化,目前的主要原油出口国都将扩大炼油能力,成为国际贸易油品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我国原油贸易格局不断出现新变化:一方面石油需求增速总体回落,但随着石油市场化改革继续推进,越来越多地方炼厂获得进口配额,推动原油进口量大增;另一方面,炼能过剩和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回落,推动我国成品油出口大幅增长并登上历史高点。原油进口来源出现结构性变化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3.81亿吨,比上年大幅增长13.6%,增幅为6年来最高水平;原油净进口量达到3.78亿  相似文献   

6.
美国首次成为汽油、柴油产品净出口国,反映了美国短期的能源市场变化。但未来15年到20年,美国石油产品进口大于出口的根本格局难以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科斯莫石油公司10月8日宣布,从美国运载30万桶原油的油轮将于10月9日抵达日本三重县四日市炼油厂附近的港口。这批原油将与中东产的原油混合,用于提炼汽油、煤油及石油化工产品。据悉,日本原油进口量近八成来自中东,此次是首次从美国进口原油。分析人士指出,日本以此实现进口来源多样化,有助于能源稳定供应。  相似文献   

8.
章文 《石油知识》2006,(2):59-59
墨西哥原油储量占世界第9位,原油生产占世界第7位,是非欧佩克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向美国出口石油占出口量80%以上,墨西哥原油确认储量120亿桶,在西半球继加拿大、委内瑞拉和美国之后位居第4位,国内消费约为200万桶/天,  相似文献   

9.
风向解析: 墨西哥是世界上第七大原油生产国,受地缘政治的影响,多年来80%的原油都输往美国,曾经是美国石油进口的第二大来源国,把墨西哥称为美国储存石油的仓库之一都不为过.但为何一直在美国掌控下的墨西哥会放开对中国的石油出口? 其一,美国页岩气、页岩油的商业发采使其对墨原油需求减弱.美国发现大量的页岩气、页岩油等替代能源储藏,而且目前这些资源已经能够实现商业化开采.有专家称,美国页岩气的开发有望扭转美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令美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大幅下降,甚至让美国成为能源出口国家.  相似文献   

10.
数字     
正85%IEA一份报告指出:如果目前的市场状况继续下去,石油生产国今年石油和天然气的收入将下降50%至85%,达到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美国能源部近日宣布,将购买3000万桶原油支持美国石油生产商。882亿美元沙特阿美近日宣布,2019年全年净收入为882亿美元,相比2018年1111亿美元有所下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原油价格和产量下降、炼油和化工利润率下降。  相似文献   

11.
生产经营     
《中国石油企业》2008,(5):11-11
中国石油与新日本石油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中委签订两项石油合作框架协议;亚洲最大润滑油生产基地投产;中国海油第一季度收入240亿;壳牌首季净利达90.8亿美元;中国跨入世界天然气生产“十强”;4月原油加工量增幅创近年新低。  相似文献   

12.
数据:根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上半年,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主要产品进出口累计总额为129.09亿美元,同比减少2.15%。其中进口总额32.17亿美元,同比减少5.47%;出口总额96.96亿美元,同比减少1%。进出口贸易顺差为64.7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87亿美元,增长1.37%。  相似文献   

13.
《世界石油工业》2007,14(4):86-86
国际油价在2007年上半年整体下滑,刺激了中国石油进口的大幅增加。中国海关总署近期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石油9959万t,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原油的出口大幅下降。2007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原油8154万t,同比增长11.2%,金额为34947亿美元;进口成品油1805万t,金额达77.1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焊管》2016,(5):48-48
正目前,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外资来源国。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2015年中俄双边贸易额有所下降,但双边贸易的规模和质量不减反增。2015年,中国进口俄罗斯原油超过4000万t,同比增长28%。2016年第一季度,俄对华出口石油680万t,预计2016年俄对华石油出口将比2015年增长3%。根据中俄两国2014年签署的天然气供应协议,俄方将从2018年起,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  相似文献   

15.
田春荣 《油气世界》2006,(2):17-17,19
去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在高油价冲击下出现4年来的首次下降。国内市场主要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倒挂导致对进口燃料油和柴油需求大幅减少.汽油和柴油出口增加。成品油净进口量急剧降低以及液化气和其它石油产品净进口量的减少抵消了原油进口量的增加.使2005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降低。尽管去年国内炼油厂处于明显亏损的状况,原油进口量依然上升。在新的一年里.需求增加和成品油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将使国内对进口石油的需求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6.
从最初的自然资源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石油产业链上游产业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及与之配套的相关服务业;中游产业为围绕原油转化和利用形成的以汽油和燃料加工为转化方向的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加工业,和以石油化工原料加工为转化方向的基础化工原料生产业及对基础化工原料进行深加工的化工行业;下游产业则为成品油、燃料和化工产品的贸易分销和进出口业.  相似文献   

17.
经济快速增长对燃料的殷切需求导致中国石油进口量在2006年大幅上升。原油和成品油净进口量的显著增加抵消了液化石油气及其它石油产品净进口量的减少,使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增长17%。新增炼油能力投产扩大了对进口原油的需求。柴油、石脑油和汽油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则使成品油净进口量大增。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将使对进口石油的需求继续保持增长,进口依存度即进口石油占国内消费量的比例可能会由今年的49%提高到超过一半。  相似文献   

18.
张抗 《石油知识》2009,(5):58-60
一、大起大伏的石油发展史 1.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按《石油杂志(OGJ)》2008年的数据,墨西哥(以下可简称墨)原油产量为14000万吨,占世界的3.83%,明显低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美国.低于伊朗和中国.居世界第6位;原油出口量为9100万吨.占世界第7位。以上两项排名在拉美均居第1位,这也是使其成为拉美第一大经济体的重要因素。石油工业是墨西哥的支柱性行业.2007年全国税收的三分之一以上来自石油.该年石油出口收益达44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收入的10%。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我国石油需求增速加快,原油生产下降速度放慢,石油价格回升,市场不断开放、竞争加剧。中国石油需求预计破6亿吨大关;柴油需求重回增长,提升高达7.4个百分点;汽油同比增速下降;原油净进口量将首次破4亿吨;美国从零进口成为中国第14大进口来源国……2017年,是中国石油市场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年。在中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改革不断深入、国际石油市场再平衡等因素影响下,2017年中国石油市场迎来深刻变革,国内外环境和供需状况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中国石油需求  相似文献   

20.
数字新闻     
<正>3美元/桶美国能源消费者和炼油商联合会日前发布研究报告称,结束长达数十年的美国原油出口禁令将使国际油价提高3美元/桶。研究还发现,结束原油出口禁令将大幅增加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进口量、石油产品出口将下降、降低国内炼厂的负荷,以及可能关闭一些炼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