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9)
平面构成课程是建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抽象形态要素的造型能力。以往的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与建筑学专业特点的联系不够紧密。该文立足建筑学专业学科特点,进行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构建建筑学专业特色的平面构成课程,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0)
立体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在三维世界中创造具有广度和深度的空间和形态。在立体构成课程中采用"主题式"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抽象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明确设计方向,激发自己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以一次课程教学实践,讨论了《空间构成》课程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兼容性"问题。希望能对建筑学专业的《空间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一年级"构成辅助设计启蒙"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针对构成课程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障碍,结合建筑设计基本素质的培养这一基本目标,对构成课程如何适应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特点,以及构成教学与设计教学如何衔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传承·发展·突破——立体构成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形态构成系列课程之一的立体构成课,一直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基础的重要教学课程.该文总结了我校立体构成课程近十年来的发展概况以及在传承、发展、突破等三个不同阶段,课程大纲不断优化调整的过程.探讨了我校立体构成课程基于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并且有别于其他艺术类院校同名课程的不同特点:突显建筑学专业特点;强调构成系...  相似文献   

6.
"经典建筑模型制作"是传统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建筑感知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搭建建筑形态构成与建筑设计入门初步的桥梁。基于多年来对"经典建筑模型制作"教学的回顾与反思,从建筑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出发,提出了具体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溯了"包豪斯初步课程"在中国建筑教育的两次引进。第一次是1940年代美国包豪斯教学对于圣约翰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筑基础课程的短暂影响。第二次是1980年代之后"三大构成"对于大陆建筑院校全面的冲击。两次相隔近四十年的教学变革组成了包豪斯抽象形式训练向建筑学转化的历史,也揭示了国内建筑基础教学从布扎传统向现代空间教育逐步转型的独特模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36)
在分析高职"机械制图"与"Auto CAD"两门课程传统教学的弊端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究将两门课程有机结合的教学改革措施。专业教学应当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应技能型人才,将"Auto CAD"与"机械制图"这两门课程真正地有机融合在一起,才有利于职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其较强的理论性一向是该课程的教学难点。笔者通过多年来对该课程教学反思,认为通过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认知城市、分析城市的综合思维能力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针对建筑学专业学生思维的特点,提出面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以提高逻辑思维和综合设计思维为核心、以提高综合设计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全面建筑观的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0)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立体形态及其构成法则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立体造型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形式感觉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的造型基础与抽象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因而教学改革必须围绕立体构成教学的初衷,即培养学生对形式的良好感觉,学会运用抽象的形式语言表达设计意图,从而创造出具有形式美感的立体构成作品,这也是立体构成作为一门设计基础学科的主要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彭蓬  覃永晖 《福建建筑》2015,(2):110-112
当前,我国城乡规划学科属性逐步由技术性向公共政策性转变,原脱胎于建筑学的城乡规划基础教育已无法满足学科新内涵的要求。通过对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建筑初步》的教学改革,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在延续传统的建筑基础及技法训练基础之上,引入规划与设计思维训练模式,强化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公共政策素质的培养,使专业基础教学内容及方向更贴近城乡规划学科内涵,为实现新城乡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建筑学专业的发展,建筑设计人才培养也面临新挑战,社会对于既有创新精神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建筑学的基础教育提出了系列要求。作者结合实践探索"布扎"经典模式教育的时代内涵,指出其"垂直培养"、"竞赛/竞图"等核心理念可为建筑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提供指引。提出结合"布扎"模式核心理念,形成设计课程模块化、理论—设计课程纵横支撑、师生立体交流平台,推进建筑学特色培养体系的建设;并立足建筑学基础教育特点在渗透式教学、组合化课题、竞赛与垂直培养互补等方面展开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对近五年改革与实践梳理总结,为"布扎"模式的创新延续与建筑学特色培养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建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还存在偏重理论学习而忽视专业实践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两院一体化"办学模式下的建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即从培养模式的创新入手,通过在课程体系中增设建筑设计专题与开放设计等课程,在实践环节上采取联合设计与联合科研等措施,解决校企联合培养中培养目标滞后,课程设置指向性不强,以及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3)
空间构成也被称之为空间综合构成和立体构成,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三维空间结构的基础课程,自从高校扩招以来,将单一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转变,为了适应模式的变化,本文主要对空间构成教学以及教学改革和实践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形态构成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的发展脉络作了梳理,通过对比形态构成与绘画课程在建筑学基础教育中的作用,着重强调了在形态构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抽象造型能力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形态构成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跃峰  张翔  阎波 《室内设计》2013,28(1):6-10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承担着设计教育的启蒙任务,空间训练是该阶段教学的核心环节、针对空间构成如何摆脱传统构成教学模式的"形式"局限性并适应空间意识培养和建筑设计起步的教学问题,本文结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一年级"空间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对将环境要素介入空间生成的实验性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教学重点应从关注"空间—形体"研究转向对"空间—环境要素—行为模式—感知体验—形体"的整体关系与互动关系的研究,籍此构建环境要素作为空间生成的起点、动力与评价标准的逻辑性,探寻建筑学专业背景下空间构成与建筑设计在"空间与环境"设计语境下的教学交汇点。  相似文献   

17.
指出"立体构成"主要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空间分析、创造性思维、实践动手等能力,通过分析现阶段该课程教学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如何以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解决"立体构成"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改善传统教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建筑造型是构成建筑外部形态的美学形式,是被人直观感知的建筑空间的物化形式。形态构成,着重培养学生建筑形态创作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是学生正式接触建筑设计的一项前置性工作,在整个建筑学专业教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针对当前建筑学专业形态构成课程的现状,结合建筑形态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提出一条"从构成到生成"的建筑形态演变思想,并结合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为专业基础课程的更新与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着眼于教学的本质和“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遵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的“两性一度”金课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建筑学专业“BIM技术及应用”课程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基于教学“痛点”问题进行改革与创新,秉承“技艺并重,理实结合”原则,建构以设计思维为导向、进阶式任务为驱动的“3+3+3”教学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建筑学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当代建筑设计在思维方式、设计手法和表达工具等方面的转变,带来了教学方式、教学重点的调整。"建筑学基本功"作为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其内涵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文章结合作者近几年在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从建筑设计技能的掌握;建筑设计理论及知识的掌握;建筑设计意识的建立等三个方面对"建筑学基本功"这一概念作出诠释,以期引起广大师生对建筑学教学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