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教学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市政工程专业本科生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现场管理工作体会及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课程设计质量和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提出了具体措施。在课程教学改革思路网络中将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和继续教育三者之间有机结合,对于推进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改革、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以及提高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质量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泵与水泵站课程是水质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选修课,通过学习该课程,为学习水质工程与技术专业其他课程和今后从事工程建设实践奠定坚实基础。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提高学生基础理论水平的同时着力培养实践能力,为此,针对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特点,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结合当前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现状,提出将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应用于水泵及水泵站理论课程教学中的构想,分析了CFD技术应用于水泵及水泵站理论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及其优点,并就CFD技术如何应用于水泵及水泵站理论课程教学进行了案例分析,实践表明:将CFD技术应用于水泵及水泵站课堂教学可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课堂教学表现力和教学效果,有利于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3)
物理光学课程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针对物理光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探索如何把新的教学方法贯穿于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文章介绍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和实施过程。实践表明,新的教学方法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阐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及其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结合工程地质精品课程建设和实践性教学改革,指出了目前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实践性教学改革新措施,以期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土木工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将创新能力的培养分解为拓宽理论基础知识、加强课程实验、培养专业实践技能、强化综合运用能力四个方面来进行。教学中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实验中心,建立实践性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培训和专业技能学习;以实验中心为载体,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保证学生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质量,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建设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大跨结构课程开展新工科理念下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课程教学中突出实际工程案例讲解和分析,增强学生对工程结构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开展调研,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学生的课程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开展指导,同时结合线上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展项目式学习和科教融合教学实践,利用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创新能力,通过科教融合教学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大跨结构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领域科研活动高效反哺专业教学的科学模式,文章依托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和科研活动,将课堂理论教学和科研实践并行开展,在水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学原理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从而使课程基本理论的教学在时间尺度上与科研实践紧密结合。项目实施的阶段性结果表明,科研与教学并行,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对专业领域科学研究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结果以期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工艺设计》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必修类专业实践课,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规范类课程,对本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本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工程设计能力培养不足、课时少并且缺乏系统性教学体系等问题,使学生无法在课程教学和实践中达到理想的效果,进而制约了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效果。针对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分别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技术规范、实践指导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教改后的教学实践表明,基于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和方法有效扩展了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弥补了现有教学方法的不足,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在课堂上、校内实验课和野外地质实习中有效体现实践性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课程为例,通过多年来教学实践,探讨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实干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并提出效果绩评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当前大学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对土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索。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学好土力学课程,可以帮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后续课程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及实践创新能力。基于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针对土力学课程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等方面对土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的改革与实践方法,旨在提高土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为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前期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阐述了水泵及水泵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迫切性。提出了自主选题,尊重学生个人兴趣;增加专业研究内容,拓宽学生视野;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指导相结合;增加学生自评环节;改革考核方式,激励创新潜能等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地基与基础工程课程在经典理论知识框架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课程设计内容进行了改革,提高了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认可。改革后的地基与基础工程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依托特色工程案例、工程实践、研讨型课堂、科研型课堂,构建了完善的理论课程体系,依托岩土大赛形成了创新型实践设计体系,积极推进研究创新型课程教学。地基与基础工程课程改革突出了北航的优势学科,为其他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建筑行业面临从粗放发展到精细提升的转型,吉林建筑大学在"朴实性与开放性"教育观的指导下,以创新性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多模块立体式"教学体系构建,通过多学科交叉平台和多层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立,构建创新训练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新工科培养模式。在教学改革中强调职业性与学术性结合,通过细化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和改善实践途径,形成了立体式、网络式的框架,构建设计主干课程"一横多纵"教学体系。依据不同阶段的能力培养需求,强化设计能力的创新性培养,将课程模块化组合,同时细化实践能力培养环节,整合创新能力培养方式,为适应行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提供教学改革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借助信息素养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技能和创新意识,从而实现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信息能力同步提升的目的。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嵌入信息素养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对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目标等进行深入探讨。实践表明,信息素养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在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信息能力的同时,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建筑环境学课程专业知识丰富,且生动易懂,应从授课、实验、考核和辅导等四个方面积极推进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课堂授课按照"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向科研方法或成果延伸"的路径展开,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放实验室,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实践条件。课程考核与专利说明书、科研论文、实验报告或调研报告等科研成果挂钩,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不断创新。推行导师制,既能缓解授课教师的压力,也能提高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践证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筑与规划表现技法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文章主要从课程与整体教学体系对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手绘能力、适应快速方案表达等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内容和实践,以及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所引发的思考,旨在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水平高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