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果蔬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蔬生产中的使用越来越多,随着人们对其残留危害的日益关注,痕量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分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文中概述了国内外检测果蔬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主要分析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联用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毛细管电泳(CE)及其他分析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水果蔬菜中常见植物生长调节剂分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杰  冯楠  姜洁  路勇 《食品科学》2015,36(21):303-309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的化学物质,能够调节果蔬生长,使之达到增产、丰收等目的,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超量、超范围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其安全性及残留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也不断增多,检测手段层出不穷。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检测的主要分析技术、优缺点及其应用。分别介绍了前处理方法和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并对国内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限量法规进行了简要对比,为相关限量法规及检测标准的制定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化农业科技的普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调控作物生长发育、改善环境抗性、增加亩产量和改良品质等方面,均取得突出进展,其生产量和使用量连年激增,已成为重要的农业手段之一。然而,植物生长调节剂所带来的残留危害亦不容忽视。安全、适量、高效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才能保护农产品和自然环境安全不受侵害。现阶段,我国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仅停留在部分食用农产品的限量使用,不同使用类型和毒素类型没有细化和总结。本文综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及危害、阐述了在不同生态角色的残留及特点,并依托膳食评估概念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提出降低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方法,对今后规范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保障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提高果蔬产量、品质,其在果蔬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危害风险的评估也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类别、作用和在果蔬中的应用现状;并归纳分析了果蔬中多效唑、氯吡脲、赤霉酸、乙烯利、2,4-二氯苯氧乙酸(2,4-D)等几种主要生长调节剂的危害和残留现状;发现果蔬中乙烯利的平均残留量最高,葡萄、豆芽、草莓等果蔬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情况最为严重,其潜在的安全隐患应引起重视;而国家现行植物生长调节剂标准中并未覆盖一些果蔬,亟需完善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相关标准及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5.
水果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农药,可用于调节水果的生长和贮藏。近年来,由于其在水果生产中的不当或过量使用,而产生的安全事件不断增多。水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水果中5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赤霉素、氯吡脲、噻苯隆和2,4-D)的理化性质、登记使用、国内外限量以及残留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开展水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限量制定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优质、大粒、无核鲜食葡萄深受消费者青睐,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葡萄无核化生产已成为获取优质、大粒、无核鲜食葡萄的重要途径,并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葡萄无核化机理、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使用浓度和处理方法、无核化栽培技术及需注意的问题等,以期为葡萄无核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一般为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起到增产、改善品质、缩短生长周期、延长保鲜期的作用。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日趋重要作用,一些种植户受利益驱动而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由此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公众的关注焦点,残留检测技术研究凸显重要性。本文依据我国登记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分别介绍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规定植物源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大残留限量和相应的检测标准,概述了国内外最新样品制备方法和仪器分析技术,重点关注多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并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分析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更新与完善残留限量标准以及检测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不断增多。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其他农药一样,也有一定的毒性,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在植物、水果、蔬菜中,短期内影响不大,但长期食用会对人体产生负作用,造成人体内代谢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我国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类没有明文规定禁止使用,因此加强植物源性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快速有效检测,对保证食品安全,促进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植物源性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对未来植物源性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检测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与蔬菜业的发展,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水培蔬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已经逐渐成为水培蔬菜种植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科学合理使用,对水培蔬菜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违法使用则会带来很多危害,近几年出现的水培蔬菜问题主要是违法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造成的,因此探究水培蔬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具有改善作物品质和调节生长作用的人工合成农药,近年来,调节剂的滥用及使用不当导致的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限量标准的跟踪研究,并进一步提高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测水平。本文综述了农产品生产中常用的氯吡脲、赤霉素、多效唑、乙烯利、矮壮素、2,4-二氯苯氧乙酸这6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检测研究现状,包括农产品中残留限量标准和仪器检测技术等。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分析将向多组分、高效率、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2,4-滴和噻苯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掌握它们在番茄中的残留情况以及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 在番茄花期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2,4滴和噻苯隆各1次, 正常成熟期采摘, 分析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残留情况, 整合两年的番茄市场监测数据, 利用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农药急性膳食风险摄入量计算法和@risk定量风险评估软件, 对番茄中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在我国不同人群中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显著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P<0.05), 其中噻苯隆效果最显著, 且产品中相应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较低, 平均值0.0042~0.0058 mg/kg;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市场监测的300个样品中均有检出, 总检出率9.33%, 检出平均值0.034~0.069 mg/kg; 番茄中赤霉酸、2,4-滴和噻苯隆残留的短期膳食摄入量在0.00104~ 0.00658 mg/kg bw/d, 仅占相应每日急性参考剂量的0.60%~7.24%, 急性风险较低。结论 在番茄花期施用赤霉酸、2,4-滴或噻苯隆可显著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且产品中残留量低, 番茄中3种植调剂残留在不同人群中的膳食摄入风险均很低, 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虞淼  吴淑春 《食品科学》2015,36(24):246-252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草莓和杨梅中20 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含1%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后,以Phenomenex XB-C18(100 mm×2.1 mm,2.6 μm)为分析色谱柱,甲醇和5 mmol/L乙酸铵-0.1%乙酸缓冲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0 种植物调节剂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0 0),草莓和杨梅中3 个添加量的回收率为70.0%~114.8%,相对标准偏差(n=5)为1.25%~11.1%,检出限在0.14~2.9 μg/kg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提取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水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风险, 对水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 PGR)残留量实行监测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 整合3年的市场监测数据, 利用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农药急性膳食风险摄入量计算方法和@risk定量风险评估专用软件, 对我国各类人群水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4种水果中均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检出, 总检出率为17.50%, 香蕉的检出率最高, 为23.33%, 共有6种PGR成分被检出, 分别为氯吡脲、赤霉素、噻苯隆、2,4-滴、多效唑和乙烯利, 检出率为1.04%~8.96%, 乙烯利最高; 短期膳食摄入结果显示, 4个水果品种消费带来的有检出PGR残留短期膳食摄入量在0.468~32.65 ?g/kg bw/d, 仅占其ARfD的0.38%~65.29%, 均小于100%。结论 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虽在不同水果品种、不同风险因子和不同人群之间有差异, 但整体风险水平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Gibberellic acid (GA3) and inhibitors of gibberellin biosynthesis (daminozide and chlormequat chloride) were applied to the foliage of potato plants grown from true seed (TPS) either once at two stages of plant development, 40 and 60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DAT), or repeatedly at 10 day intervals starting from the same growth stages. When GA3 was applied towards the end of the vegetative cycle (either singly 60 DAT or repeatedly from the same date), it induced rapid breakage of tuber dormancy, a reduction in specific weight, a higher rate of respiration and increased weight loss during storage. Single applications of GA3 early in the vegetative cycle (40 DAT) had no effect on the weight loss and specific weight of tubers during storage, whereas repeated foliar applications of GA3 starting from the same stage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ubers with a low specific weight and a high rate of weight loss during storage. However, the tubers from these treatments did not break dormancy uniformly, and, although in the early stages of storage they exhibited a high rate of respiration, this declined to the level of the control (no growth regulator applied). Although daminozide and chlormequat chloride did not affect the duration of tuber dormancy and had little or no effect on any of the other metabolic indicators studied, gibberellin is nevertheless implicated in dormancy breakage, and its application late in the growth cycle may be of practical value in cases where tubers are required for planting soon after harvest. Overall, tubers from TPS respond to plant growth regulator treatment in a similar way to those from plants grown from seed tubers. Copyright © 2007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内源激素、烟碱、多酚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内源激素以及烟碱、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GA、IAA、2,4-D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内源GA、IAA含量,降低了内源ABA含量,其中外源GA、高浓度2,4-D处理效果较为明显;植物生长调节剂ABA较强地提高了内源ABA的含量,而降低了内源GA、IAA的含量,喷施高浓度ABA效果明显,在打顶后30d,内源ABA提高140%,而内源GA、内源IAA分别降低了61.9%、85.0%,内源GA在打顶后20d含量达到高峰,内源IAA、ABA在打顶后30d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生产中的安全应用情况,设置不同浓度梯度0.4%糠氨基嘌呤水剂处理:900、750、450、320 mL.667m-2以及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性液剂处理:600、300、150 mL.667m-2,研究了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豇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0.4%糠氨基嘌呤水剂和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性液剂后,第一次盛花结荚豇豆的增产率分别为14.09~25.00%和11.03~27.13%,第二次盛花结荚的增产率分别为22.92~65.53%和43.12~69.32%,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其增产效果主要体现在豇豆结荚数上。通过对豇豆品质分析,发现施用调节剂可显著增加豆荚中维生素C的含量,但可溶性固形物和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