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均匀沉淀法作为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系统地分析了溶液水解反应温度、水解反应时间、原料摩尔配比、煅烧温度等对氧化锌粉体产率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是:以直接混合的方式混合原料液,聚乙二醇-400作表面活性剂,反应温度90℃,原料摩尔配比c(尿素)/c(硝酸锌)=3:1,反应时间5.5h,前驱体碱式碳酸锌的最佳煅烧温度为500℃。通过所制得纳米氧化锌的XRD、SEM的粒径分析,证明了所制得的纳米氧化锌晶形为六方晶相,纯度大于99.9%、平均粒径约为68nm,产率为89.6%。 相似文献
2.
均匀沉淀法制备碳纳米管/氧化锌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碳纳米管(CNTs)负栽氧化锌(ZnO)粒子复合材料,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光衍射分析(XRD)以及热失重分析(TGA)手段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锌离子浓度取0.4mol/L至1.0mol/L时,所得复合材料中的氧化锌粒子大小均匀细小,分散性较好,形貌以粒状为主,大小在40nm左右;纳米氧化锌粒子与碳纳米管结合力较强,CNTs/ZnO复合材料在超声作用下能够稳定存在;反应时间越长,氧化锌粒子含量越高,晶粒越大;热解温度越高,热解时间越长,氧化锌晶粒尺寸越大. 相似文献
3.
脲酶诱发均匀沉淀法室温制备纳米Cd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脲酶诱发均匀沉淀法制备CdS纳米微粒。向反应体系中同时加入EDTA和甘氨酸,成功消除了Cd^2+离子对脲酶的抑制作用,使产生沉淀的化学环境更均匀。XRD显示得到的样品为闪锌矿结构的CdS,平均粒径为9nm;TEM表明CdS样品的晶粒呈单一的球形,大小较均匀,有团聚现象;选区电子衍射照片显示,纳米CdS的结晶程度良好。 相似文献
4.
5.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以MgCl2和CO(NH2)2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MgO。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及煅烧温度和时间对产物收率与粒径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通过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研究了产品的结构性能,所得纳米MgO分散性良好,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30nm,粒子形状为球形 相似文献
6.
均匀沉淀法工业生产纳米二氧化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以硫酸法钛白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硫酸氧钛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和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TiO2的工艺路线,通过对2种制备工艺及几种中试方案的比较,提出了纳米TiO2工业化生产的原料与技术路线,并指出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中红外、紫外可见光吸收特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通过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的控制,得到了几种不同粒径分布范围的纳米级氧化锌粉体,并着重研究了这些不同粒径分布的粉体在中红外、紫外 可见光波段的吸收性能,并与普通氧化锌粉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在中红外频段与普通氧化锌的吸收能力相当;在可见光区,纳米氧化锌具有普通氧化锌不具备的高度透光性;而在紫外光区,纳米氧化锌具有很宽的吸收频段和优异的吸收性能,且随粒径的不同而出现变化,粒径分布在20~50nm之间,平均粒径为31nm时具有最佳紫外遮蔽性能;同时随粒径的减小,吸收峰发生蓝移。 相似文献
9.
10.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中红外、紫外-可见光吸收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通过反应务件和工艺参数的控制,得到了几种不同粒径分布范围的纳米级氧化锌粉体.并着重研究了这些不同粒径分布的粉体在中红外、紫外一可见光波段的吸收性能。并与普通氧化锌粉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在中红外频段与普通氧化锌的吸收能力相当;在可见光区,纳米氧化锌具有普通氧化锌不具备的高度透光性;而在紫外光区.纳米氧化锌具有很宽的吸收频段和优异的吸收性能。且随粒径的不同而出现变化。粒径分布在20~50nm之间.平均粒径为31nm时具有最佳紫外遮蔽性能;同时随粒径的减小,吸收峰发生蓝移。 相似文献
11.
以Zn(NO3 ) 2 为原料 ,NH3 ·H2 O为沉淀剂 ,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Zn(OH) 2 白色沉淀 ,经洗涤、干燥、煅烧后生成ZnO超微粉末。通过TEM观察到ZnO为球形晶体 ,平均粒径 15 0nm。探讨了溶液pH值、沉淀剂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前躯体Zn(OH) 2 粒度的影响以及煅烧过程中煅烧温度与煅烧时间对ZnO粒度的影响 ,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氟磷灰石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对其制备方法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分别以Ca(NO_3)_2·4H_2O、(NH_4)_2HPO_4、NH_4F为Ca源、P源、F源,采用沉淀法制备氟磷灰石纳米粉体。借助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反应产物进行表征,研究反应物浓度、热处理温度、合成环境的pH值对氟磷灰石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制备环境条件的变化,氟磷灰石产物的尺寸和长径比差异较大,长度为30~200nm,直径为10~50nm,长径比为3~10,并依据晶体生长理论探索了不同制备条件对氟磷灰石形貌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阴离子交换膜将电解槽分为两室,控制阴极电流密度为100A/m2,在电解过程中不断消耗阴极室溶液中H ,促使ZrO2 与阴极均匀释放的OH-进行水解反应,形成ZrO2·xH2O均匀沉淀.在600℃焙烧温度下保温2b,XRD和TEM分析表明:ZrO2粉体为四方晶型,呈球形,粒径约为30~50nm.讨论了焙烧温度对纳米ZrO2粒度的影响.同时对纳米ZrO2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Ni(N03)2·6H20和CO(NH2)2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尺寸为39.3nm的NiO粒子;以热重分析仪确定了前驱体的分解温度,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等分析方法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及形貌;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对产物的磁性质进行了分析,磁滞回线显示:5K时产物具有铁磁性行为,矫顽力HC=899Oe;讨论了反应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制备NiO粒子粒径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实验条件:反应原料摩尔比(C/N)为5,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4h,在此条件下,NiO收率达84%。 相似文献
16.
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纳米碳酸钙颗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Ca(OH)2悬浊液和CO2气体在起重力反应器(旋转填充床反应器)中进行碳化反应制备纳米立方形碳酸钙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超重力加速度gr,液体循环量L,气体流量G,Ca(OH)2初始浓度等操作条件对产物粒度及其分布、碳化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可以制备出平均粒度为15~40nm、分布较窄的CaCO3,碳化反应时间较传统方法缩短约4~10倍。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表面活性剂——酵母。以硝酸锌为原料,氨水和尿素为沉淀剂,运用仿生法与均匀沉淀法相结合制取纳米氧化锌,并利用多种测试手段进行性能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制得的氧化锌颗粒较小,加入酵母后,氧化锌的性能有了显著提高,烧结温度在300和600℃时的氧化锌具有很好的光催化性。 相似文献
18.
以硝酸锌和尿素为反应物,采用均匀沉淀法,通过改变均匀沉淀温度、反应物物质的量比,考察了反应时间对所形成沉淀的Zn原子利用率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时刻的沉淀晶相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开始时,发生了pH值先下降、再上升现象;反应20 min时生成的产物中含有ZnO晶体,但在反应40 min及之后生成的产物中只检测到Zn4 CO3 (OH)6·H2O和Zn5 (CO3i)2 (OH)6晶体,并存在前者向后者转化的现象;碱式碳酸锌呈现球形片状组装体结构,经焙烧形成的ZnO晶体保持了碱式碳酸锌的形貌,随焙烧温度升高,ZnO晶粒长大. 相似文献
19.
超细粉体氧化镁的合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MgCl2.6H2O和NH3.H2O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合成超细粉体氧化镁。考察了影响粉体质量的各种因素,获得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所得超细粉体呈立方晶型,平均粒径62nm,分散性好,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