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生物酶降解纸浆中胶黏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几种生物酶对脱墨浆和CTMP浆中胶黏物的降解效果,胶黏物含量以四氢呋喃(THF)抽出物含量计.实验结果表明,以脂肪酶为主和以酯酶为主的复合酶对脱墨浆中胶黏物的降解效果较优,胶黏物减少率大于30%;而以脂肪酶和纤维素酶为主和以酯酶为主的复合酶对CTMP浆中胶黏物的降解效果较优,胶黏物减少率大于75%.胶黏物的GPC分析表明,经酶处理后,胶黏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下降,而 CTMP浆的胶黏物更明显.此外,生物酶处理纸浆不会对浆料的物理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评价了脂肪酶和漆酶在废纸浆脱墨和H2O2漂白过程中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当浆料pH值为9、脂肪酶用量10 IU/g时,脂肪酶处理浆的最终白度为67.6%,较对照样(仅经浮选和H2O2漂白处理,最终白度为66.7%)提高了0.9个百分点;浮选后,浆料的有效残余油墨浓度(ERIC)由184 mg/kg(脂肪酶用量为0)降至151 mg/kg(脂肪酶用量为10 IU/g),表明脂肪酶处理可使浆料的ERIC降低。浆料pH值分别为6.2和8.0(未调节)时,漆酶/介体体系(LMS)可使浆料白度分别提高1.1和0.8个百分点,但ERIC仅略微降低。这些酶的效率很低可能是由于油墨粒子紧紧黏附在纤维表面或酶与纤维的可及性差。  相似文献   

3.
纳米TiO2在废纸浆浮选脱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纳米TiO2胶体溶液直接用于废纸浆浮选脱墨过程中,主要考察了纳米TiO2用量、温度以及pH值对浮选脱墨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在胶黏物去除方面做了研究。实验发现,随纳米TiO2用量的增加,脱墨效果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其用量为0.06%时,残余油墨的降低量最大可达773mg/kg,白度提高量最高可达9.4%。提高温度、碱性环境更有利于纳米TiO2浮选脱墨。浮选中纳米TiO2对胶黏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胶黏物去除率最高可达66.8%,与空白样相比,胶黏物去除率最高可提高50.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评价了脂肪酶和漆酶在废纸浆脱墨和H2O2漂白过程中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当浆料p H值为9、脂肪酶用量10 IU/g时,脂肪酶处理浆的最终白度为67.6%,较对照样(仅经浮选和H2O2漂白处理,最终白度为66.7%)提高了0.9个百分点;浮选后,浆料的有效残余油墨浓度(ERIC)由184 mg/kg(脂肪酶用量为0)降至151 mg/kg(脂肪酶用量为10 IU/g),表明脂肪酶处理可使浆料的ERIC降低。浆料p H值分别为6.2和8.0(未调节)时,漆酶/介体体系(LMS)可使浆料白度分别提高1.1和0.8个百分点,但ERIC仅略微降低。这些酶的效率很低可能是由于油墨粒子紧紧黏附在纤维表面或酶与纤维的可及性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用于废纸脱墨的实验室浮选柱装置。利用这套系统初步考察了浮选柱用于浮选时的一些特点和性能,如不同的空气流量以及浆料流量下脱除胶黏物和灰分的能力。实验发现,即使在空气贮藏量较低、浮选柱气体流量0.4m3/h时,胶黏物去除率也能够达到83.4%、灰分去除率在50%以上。实验证明这套浮选系统对胶黏物去除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在废瓦楞箱纸板(OCC)制浆生产过程中增加浮选设备,用于去除OCC浆料中的胶黏物等杂质,以减轻胶黏物等杂质对后续生产运行及成品纸张质量的负面影响。结果表明:OCC浆料经浮选后胶黏物去除率约为39%,灰分去除率约为34%;精筛处理后浮渣的胶黏物去除率约为71%,可以进行纤维回收。说明本制浆系统改造对OCC浆料中胶黏物和灰分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是解决废纸制浆杂质去除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日本 kyoto大学科技人员研究了超声处理对废纸纤维浆料质量的影响 ,方法是采用传统的浮选方法对废纸浆料脱墨前 ,通过超声处理回收纤维悬浮液 ,可增加纤维的沉淀体积 ,这意味着能提高纤维的柔软性和松厚度 ,超声处理后纤维的保水值较高 ,打浆性能较好。超声处理后纤维浆料制得的手抄纸页与未经超声处理参照对比 ,纸页的密度、抗张指数和白度较高。用该法超声处理废纸纤维 1min,随后进行浮选脱墨 ,虽然能耗比传统浮选脱墨方法要高 ,但是可提高纸浆白度 2 0 % ,并能提高纸浆的物理强度性质。(摘自《造纸信息》2 0 0 2 .7)超声处理废纸纤维可提…  相似文献   

8.
采用脂肪酶分别对废纸脱墨浆样中的胶黏物以及含酯键的胶黏物模型物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脂肪酶对浆样中的胶黏物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不同酶处理效果不同,但在通常的制浆条件下很难实现较好的处理效果;脂肪酶对含酯键的模型物的研究表明,含酯键物质分子越分散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因此对胶黏物的控制应尽量使胶黏物在浆中的分散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在制浆造纸工业中印刷过的废纸脱墨纸浆仍然是增长速度最快的。最近,欧洲经济共同体供给新闻纸用的纸浆,49%为脱墨纸浆。目前用于废纸脱墨的方法,主要还是浮选脱墨法,过去十年中脱墨能力的增加几乎都是浮选脱墨。印刷废纸是在高浓下(14%—18%S/C)用化学品制浆,然后筛选、净化及在1%浓度下送至浮选槽。由通入空气形成空气泡将墨粒带至表面被除去,再将浆料送去漂白及抄纸。例如用50%胶印新闻纸废纸和50%杂志废纸混合物进行试验。测定了废纸试样的金属杂质;铝:33—45g/kg,铁:800—1200ppm,镁:60—100ppm,铜:30—60ppm,…  相似文献   

10.
在面、芯层为全脱墨浆和底层浆为OCC废纸浆生产的涂布灰底白板纸的生产线上,试用了两种不同的胶黏物控制剂处理浆料中的胶黏物质。结果表明:胶黏物控制剂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胶黏物沉积引起的生产断纸和产品质量问题,提高了涂布纸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胶黏物含量测定方法——凝胶渗透色谱一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GPC—ELSD),并采用该方法考察脱墨浆生产过程中主要工段的浆料、纤维组分和细小纤维组分中的胶黏物的含量变化,评价胶黏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脱墨浆生产线中主要工段的浆料、纤维组分和细小纤维组分的THF抽出物组成中胶黏物相对含量最小,木材抽出物次之,其他未知组分相对含量最大;细小纤维组分比纤维组分上含有更多的胶黏物;浮选工序有利于去除细小纤维组分上的胶黏物,但是其他后续工段对细小纤维组分上的胶黏物的除去较难;微细胶黏物的去除、细小纤维组分上胶黏物的去除以及减少白水循环过程中胶黏物的积累可能是解决胶黏物障碍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阳离子聚合物对二次胶粘物稳定性及沉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丙烯酸酯压敏胶作为废纸回用中二次胶粘物的模型物,研究了阳离子聚合物对二次胶粘物稳定性及其在浆水体系中沉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分子质量、低电荷密度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阳离子淀粉主要通过桥联机理造成二次胶粘物的失稳,而低分子质量、高电荷密度的聚乙烯亚胺则通过电荷补丁机理导致其失稳.低用量的阳离子聚合物可以引起二次胶粘物沉积,大量的聚乙烯亚胺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通过将二次胶粘物粒子固着到纤维上减少沉积,而大量的阳离子淀粉除了将部分二次胶粘物粒子固着到纤维上减少沉积外,还能通过吸附到二次胶粘物粒子上降低其粘性而减少树脂沉积.  相似文献   

13.
对于脱墨浆生产线典型部位(热分散后、后浮选后和成浆池)取样分离的细小组分,采用四氢呋喃(THF)进行抽提。研究结果表明:从卸料塔到流浆箱,浆料中细小组分的THF抽出物降低了约35%。THF抽出物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黏性物质中存在的成分包括饱和脂肪酸酯、聚醋酸乙烯类物质、丙烯酸类物质、含有Si—O键的有机硅化合物,以及少量的苯环邻位二取代物。将上述试样及成纸的THF抽出物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检测出的物质亦可归类于合成黏合剂成分、木材抽出物成分和木质素降解产物。可以看出,黏合剂类物质是细小组分THF抽出物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4.
胶黏物在造纸过程中易黏附到烘缸和毛毯等部位,影响成纸质量。传统的胶黏物检测方法是通过测定胶黏物沉积面积和沉积数量评估胶黏物对造纸过程的影响,不能表征胶黏物表面黏性大小,因而不能客观表征胶黏物含量是否会对造纸过程产生危害。本实验提出一种新的通过模拟胶片拉开法测定剥离强度表征胶黏物表面黏性大小的检测方法。通过测定不同胶黏物模型物的表面黏性,分析了环境变化对胶黏物表面黏性的影响,以及胶黏物表面黏性对其沉积性能、浆料滤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浆料在55℃下处理1 h,添加有聚丙烯酸酯的纸浆产生的胶黏物表面黏性最大,体系内无机盐的加入及温度的升高都会使胶黏物表面黏性增大,胶黏物的沉积性能增强;当聚丙烯酸酯产生的剥离强度由0.1607 N/mm上升到0.7676 N/mm时,胶黏物沉积面积最大由3997.3 mm~2/m2上升到24226 mm~2/m~2,胶黏物数量最大由8760.4个/m~2上升到96750个/m~2,浆料的纸浆滤水性能变差,单位时间最大滤水量降低14 g。  相似文献   

15.
郑洪钦 《中国造纸》2012,31(11):44-46
介绍了自行开发和研制的新一代脱墨浮选设备。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脱墨浮选槽能够有效地去除油墨颗粒、提高白度约8~10个百分点,清水用量少,纸浆纤维流失比较少(理论上仅为废纸总量的5%左右),脱墨浆抄造的纸张物理强度较好。  相似文献   

16.
定量检测了办公废纸中大胶粘物和微细胶粘物的含量,并就浮选脱墨对大胶粘物和微细胶粘物的去除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碎浆,浆中胶粘物含量较低;优化浮选后,办公废纸浆中大胶粘物和微细胶粘物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了79.17%和74.44%。  相似文献   

17.
对光叶楮杆芯APMP制浆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表明:用光叶楮杆芯制APMP浆料,在热水预处理后得率下降高达5个百分点,这与光叶楮杆芯水溶液抽出物含量高有关.热水预处理阶段得率的降低是由于部分苯-醇抽出物、1%NaOH抽出物和水抽出物及少量低分子戊聚糖的溶出造成的;在化学处理阶段和磨浆过程中得率的降低主要是碱性条件下,1%NaOH抽出物、戊聚糖和木素部分溶出的结果.含量高的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戊聚糖以及洗涤过程中薄壁细胞和细小纤维的流失,是导致光叶楮杆芯APMP浆料得率偏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HPD-100型大孔树脂优化葛花异黄酮精制工艺,并评价其体外降脂活性。方法:通过大孔树脂柱层析法优化葛花异黄酮精制工艺,通过体外胰脂肪酶活性、胆固醇酯酶活性和胆固醇胶束溶解度法评价葛花异黄酮的降脂活性。结果:花异黄酮精制工艺如下,吸附参数:葛花异黄酮质量浓度100 mg/mL,pH 6.0,上样体积20 mL,解吸参数:洗脱液为pH 5.0体积分数70%的乙醇溶液,洗脱流速2.0 mL/min,精制后葛花异黄酮纯度可达81.47%;精制葛花异黄酮对胰脂肪酶、胆固醇酯酶和胆固醇胶束溶解度的抑制率可达40.73%,52.32%,46.17%,较未精制分别提高了26.65%,47.46%,37.53%,并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葛花异黄酮可通过抑制胰脂肪酶和胆固醇酯酶的活性,降低胆固醇胶束溶解度发挥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