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中国漆艺于汉代起大量传延至韩国,在当代,韩国漆艺跻身世界前列,漆艺质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优于中国。韩国现代漆艺在民用中追求至善之美,在时尚中传达极致之美,在宗教中寻觅至静之美,在自然中演绎精细之美。韩国漆艺美学思想昭示:漆工艺不仅是传统工艺本身的问题,还关乎"文化立国"的经济立场与艺术身份的层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漆艺有着辉煌的历史,如今却面临着发展的困境,若想突围,应立足大漆之本,关注漆艺生产,鼓励漆树种植,传承手工技艺,恢复漆艺的使用功能,培育漆艺消费市场,强化政府监管,并与时俱进,从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漆艺产品。对漆艺生产和消费方面的研究,旨在反思当下漆艺衰微的现象,以期在生态设计背景下确证漆艺重振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周剑石 《中国生漆》2010,29(1):17-25
引言:中国的漆艺文化如何走到今天,又将如何走向未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是我们的邻国,两国间,历史上有很多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包括漆艺在内。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从当时中国先进的文化艺术和政治经济制度中学习到了自己的所需。空海和尚从大唐带回大批经文、宝物成为了“正仓院”的重要文化财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学子远赴世界各先进国家,学习科学技术,并探索、研究我国未来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陈捷 《中国生漆》2023,(2):17-20
在国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对传统漆艺文化与数字化融合的设计实践。提出数字化设计原则,围绕APP设计、虚拟仿真场景的运用、交互体验的融入、人工智能算法的介入等几个数字化方向进行设计实践探索,提升漆艺在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林岩 《中国生漆》2020,(2):39-45
近年来政府相续出台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传统工艺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团体与学术机构持续重视关注,虽然受国际政治局势动荡与全球性经济疲软影响,但“手工艺热”升温不减.当代作为手工艺门类之一的漆艺,其发展总体上呈现提质优化、转型升级、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具有文化产业与文...  相似文献   

6.
贺娜  张飞龙  张瑞琴 《中国生漆》2011,30(2):27-31,49
漆树资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和利用历史,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漆文明。漆树具有高等植物的生态功能,并向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质材料。生漆作为漆树的次生代谢产物,伴随人类走过7000多年的历程,成为世界文明史、科学技术史、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随着人类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文化创造以及物质化应用需求的增长,漆树资源的开发向多元化、深层次推进,从文化到人类经济社会,从髹漆艺术品到生物基材料产品,从医药保健品到精细化学品,从石油化工领域到军工产品等等,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桼彩光辉。  相似文献   

7.
漆树资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和利用历史,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漆文明。漆树具有高等植物的生态功能,并向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质材料。生漆作为漆树的次生代谢产物,伴随人类走过7000多年的历程,成为世界文明史、科学技术史、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随着人类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文化创造以及物质化应用需求的增长,漆树资源的开发向多元化、深层次推进,从文化到人类经济社会,从髹漆艺术品到生物基材料产品,从医药保健品到精细化学品,从石油化工领域到军工产品等等,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桼彩光辉。  相似文献   

8.
杨文光 《中国生漆》2009,28(2):40-42
髹漆文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漆艺为中国传统技艺瑰宝,漆艺髹饰文化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漆》2019,(4):13-16
随着"大漆"这一媒介在当代艺术中被越来越多的提及,漆画在绘画界中越来越重要的前提下,通过分析中国当代漆艺的发展历程,研究世界当代艺术家们如何利用"大漆"这一媒介进行艺术创作。并且在这一背景下结合笔者的漆艺创作,利用波普艺术的手法,试图探索一条漆艺创作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漆》2016,(2):30-34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过程就是不断当代化的过程,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的弘扬,重要的是结合现实形成潜意识的当代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启迪产业化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研究漆艺的发展历程,从中发现漆艺产生的成因,结合现实经过走心的思考立论。根据社会民众的需求,选用社会可提供的资源,巧用科技生产力,创造性地发展漆艺。让漆艺适用于产业化,服务于生活化。逐步形成新时代人文元素特色的漆艺文化业态。  相似文献   

11.
自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越南现代漆画艺术享誉全球甚至超越以悠久漆艺传统著称的中日韩三国。这种状态持续至今,而它的成形源自上世纪中叶,越南漆画界在越战时代所经历的剧烈变化。这一变化与当时战火纷飞的局势紧密相连,从创作题材、技法、风格到展示、陈列、宣传无不经受时代的雕琢,却越发闪闪生辉。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传统天然艺术媒材大漆为载体的漆艺——这一古老的视觉艺术样式——在当代艺术兴起和艺术多元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的当下,仍然被中国和东亚各国以东方的方式传承至今。漆艺在时间层面上的表达、漆艺中通过传统技艺的操作所可以达到的具有其独特性视觉及观念表达的可能性,以及漆艺中传递的对时间流程、创作"事件"始末的记录性和还原性,是一种与影像等涉及到时间的其他艺术样式所不同表达,它的意义正有待被发现。随着当下艺术界、文化界对于大漆及其文化、艺术不断研究、认识的深入,以及漆艺家的实践和探索,关注漆艺与时间的内在关系、漆艺在时间层面上通过某种方式进行表达的可能性将会展开,借助此种特殊物质媒材展开艺术探索,是漆艺进入纯粹艺术领域探索和创作的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徽县自然条件为基础,通过对影响县内漆树分布的各种因素的分析,阐明了徽县生漆资源现状及其成因;确定了徽县位于中国漆树主要分布中心之内,为我县生漆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漆文化是中国传统工艺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种类之一。陕西自古生漆资源丰富,产漆、用漆的历史悠久。"秦中自古帝王都",陕西长安地区长期处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本文以立都陕西的中国古代四个重要的王朝——周秦汉唐为研究背景,从文献和考古资料两部分对陕西古代漆文化进行梳理,并对四个历史时期漆文化的特点进行归纳,基本呈现陕西古代漆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5.
中国漆艺在由传统向现代演变的过程中与当代社会产生很大程度的脱节,在漆文化教育、漆艺产业以及漆艺创作等方面呈现低迷状态,本文试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论述,阐释漆文化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对当代漆艺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战国秦汉时期是我国漆器发展的黄金时期。漆奁是战国中晚期出现在楚墓中的小型日用器具,主要承担着盛妆器的功能。到了汉代,漆奁成为汉墓中最常见的一个漆器品种。以漆奁胎骨的演变为线索,可以清楚发现战国秦汉时期漆器胎骨的多样性以及制胎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陈华锋 《中国生漆》2020,(1):15-18,30
以安徽天长纪庄汉墓出土的漆樽为研究对象,并从胎骨制作、金属附件连接工艺等方面分析该漆樽的制作特点,研究发现其胎骨采用西汉广陵国成熟的薄木(顺纹)卷制而成,金属附件穿过樽壁,在内壁处用木钉连接固定,凸显了西汉时期扬州漆器高超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