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水,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不同的时期,人们治水、用水的思路都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水文化。在云贵高原东侧梯级斜坡地带中部的安顺,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异,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屯堡文化”。其中有一典型的屯堡村落——鲍屯,并在明代建筑了一水利工程,暂称屯田水利(有专家称小都江堰)。通过对水文化与屯田水利的分析,探讨性地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建立“人水和谐发展”的新型水文化。  相似文献   

2.
王仁政 《江苏水利》2004,(1):45-46,48
中国治水历史悠久,持久治水创造的治水思想与文化,是中华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对水事活动产生深刻影响。进入新世纪,人们对水的问题更加关注,人们在关注水安全、水消费的同时,更多地注重水环境的改善。良好的水环境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营造水环境。当以建设水文化为灵魂。  相似文献   

3.
潘杰 《江苏水利》2005,(9):44-48
(四)以水为师,升华治水哲学。水利文化作为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最初直接实践于治水事业,并逐步形成了人与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的辩证关系,形成了治水过程中的治水哲学理念,丰富、拓展着水文化的外延和内涵,形成了水利文化独有的特色和魅力,可以说,水利文化是根植于水文化土壤上的一朵奇葩,正因为这朵奇葩,使水文化久远地射出夺目的精神光辉。  相似文献   

4.
水,滋润大地,孕育文明.人类与水的和谐共生,创造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文明.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注重对水的自然属性的规律性研究和总结.却比较缺少对水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思考.中华文明的核心是流域文明,而流域文明又起始于治水的实践和水思想的肩蒙.科学而系统地研究水文化,有利于水与社会、水与文明的全新思考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进入本世纪,广州开展了治水大会战和攻坚战,从治水理念和治水思路的转变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治理。10年来的治水工作重点是加紧污水治理及河涌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将水安全、水景观、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文化有机地结合。在2010年在亚运会召开之际,市区水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6.
进入本世纪广州开展治水大会战和攻坚战,从治水理念和治水思路的转变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治理.重点是加紧污水治理及河道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将水安全、水景观、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文化有机结合.2010年在亚运会召开之际,市区水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可喜成果.广州水务人将继续发扬现代治水精神,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人类水事活动,是人类文明历史灿烂、悲壮、伟大的内容之一.水文化,不仅极其典型、鲜明、系统地体现在中国这个以农为本、“靠天吃饭”的农业大国,而且,也充分地反映了其它国家(地域、民族、历史、文化)在治水活动中,在缔结人类生存、发展与水的深刻关系中,所具有的文化特点与行为。世界其他各地的水文化内容,丰富而又独到,既是人类千万年文明进程的表现,也是人类在对付自然,保护自己时一种共同的普遍性的心理历程.这里,既有和春秋战国时沈国百姓送美女给河神相似的埃及人为尼罗河姿妇行为,也有和黄钟人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析…  相似文献   

8.
从古代治水析水文化的内涵戴耀昌水是生命之源,生灵之本。人类更是须臾不可缺少。“物竞天择”的历史长河中,炎黄子孙同洪荒搏击,创造了以水为中心的物质和精神的宝贵财富。这种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现象或者说“水意识形态”就是水文化。水文化是华夏最早、最重要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也是多民族聚居和多种文化并存的地区。新疆文化是典型的绿洲文化,有水则绿洲,无水则沙漠。水,不仅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新疆文化发展的命脉。水与文化在新疆历史上渊源深厚,各民族的文化通过治水在这里汇合、交融、演变和发展。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新疆不仅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而且呈现出文化一体多元的发展景象,进入了历史上发展和稳定的最好时期。先进文化是维系新疆各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纽带,是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要凝聚点,水利在新疆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日,笔者在新疆调研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针对承德市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园林城市的发展定位、独特的地缘特点及市区水系水环境现状和存在的水问题,通过对古避暑山庄及城市水环境、水文化特点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传承历史、建设城市魅力水环境的治水理念和指导思想,并对城区水系水环境整治途径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章武伟  钟菲菲  周玮 《治淮》2021,(3):64-65
目前,新一轮治淮工程建设已进入建设高峰期.在完成正常的建设任务同时,还应将文化元素融入治淮工程建设中,提升治淮的文化品味,用现代景观水利的理念和现代公共艺术、环境艺术设计思路与手段去建设和改造水工程,实现水利与园林、治水与生态、亲水与安全的有机结合,展现治水兴水的人文关怀和文化魅力,打造优美的水景观和水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发达的历史进程中,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在同水的斗争中,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无数奇迹和水利科学成果,谱写了一部治水的英雄篇章,并形成为中国繁荣文化之林中一株独秀的“水文化”,水利史又是水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文化视野里的我国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具有强大文化功能,我国的治水历程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过程,对形成中国基本的社会形态、组织形式、民族文化心理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水利问题也是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对水利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水利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呼唤着新的水理论、新的水文化。这些新的理论和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治水兴水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牢固树立民生水利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要求迫切的水利问题,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利事业焕发勃勃生机。治水新思路的提出和实践,既是我国水利建设实践的创新,也是中国水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人类在治水过程中,创造了与水有关的精神、物质财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水文化。在当今时代,在河道治理中体现水文化,可丰富水景观内涵、传播水科普知识、推动水文化传承、弘扬水利精神,形成具有特色的河道文化景观。文章阐述了水文化的定义,列举了水文化的分类,举例说明如何在河道的设计、治理过程中体现水文化。旨在总结经验,并对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滨水城市的水文化规划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及巴黎塞纳河两岸特有的水文化的启示,根据城市水环境的效能和要求及水文化中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线面结合的“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特点,通过清远市在治水与水文化建设方面协调发展的例子,总结了滨水城市的水文化建设必须在先期编制防洪规划及综合治理江河的基础上考虑与城市功能的统一,并且要整合城市的人文资源,反映城市的人文特色及河流两岸的特有景观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水环境恢复方略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有效遏制水环境恶化趋势,重新建立起水的健康循环,恢复良好水环境,是当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人类永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从水的自然循环和水的社会循环关系出发,论述了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指出水环境恢复和维系的基础是建立健康的社会水循环,进而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水环境恢复原理和方略。  相似文献   

18.
水利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设施,也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命脉.鉴于水利部门所独具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以及水的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以崭新的、科学的、客观的治水思路,创造性运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去推动各项水利建设强有力地开展,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水利部门面前的一项新课题.近几年来,汪恕诚部长先后做了“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转变”、“水权与水市场--谈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手段”、“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与调控”三次学术报告,高屋建瓴地从理论的高度,精辟地指出了水利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治水方略;同时切合实际从行业工作出发,具体地明确了水利部门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做好新时期治水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社会里,水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物质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水不仅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且构成一种以水为特征的文化环境和氛围,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水文化。“水文化”这一概念的提出,表现了人类观念上的突破,说明人们开始用宏观的、长远的、全面的目光来审视水,并对水自身所体现的多方面特性开始做较充分的理解和评价。水文化与其它文化一样,是经过人类的选择,加  相似文献   

20.
1.转变管理理念,以治水思路创新推动和谐的水环境建设 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社会资源.直接关系人类的生存、社会的进步。必须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一是甫过去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向注重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节约保护.通过提高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保障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发展。二是由城建、环保、水务分散管理向水务一体化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