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晓霜  罗月婷 《新食品》2005,(21):33-33
本土洋酒,即非原装进口的烈性洋酒,它们常常被不知内情的人误解为假冒洋酒。但近来,随着洋酒市场的扩大,本土洋酒的发展机会已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肖竞  郭斌 《新食品》2006,(16):32-32
北京,烈性洋酒知名品牌的必争之地,国内烈性洋酒的一线市场,其市场特点是什么?知名烈性洋酒品牌在北京市场所占份额和运作方式又是怎样?本文将对此一一梳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肖铭  杨静 《新食品》2006,(6):33-33
关税的下调终于引爆了烈性洋酒在南国耕耘十几年的积累,一场声势浩大的烈性洋酒消费热潮席卷中国,烈性洋酒在中国进入第二个财富周期。  相似文献   

4.
邹周 《新食品》2007,(16):18-19
通过对中国沿海市场的步步进逼,相继发起广东、福建、江浙沪三场侵袭白酒市场份额的“战役”.洋酒在事实上构成了对白酒的威胁。而在洋酒进攻的“炮火”中,许多经销商纷纷选择离开白酒,投向洋酒的怀抱,从而助推着洋酒的攻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肖竞 《新食品》2007,(15):48-49
2007年4月。人头马、轩尼诗、芝华士等知名烈性洋酒品牌,将各自产品出厂价上调3%-10%不等,其中,部分高端品种涨幅较大。“在国内,很多年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洋酒大品牌集体涨价的情况了。”从事烈性洋酒销售多年的厦门义顺兴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奇胜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烈性洋酒知名品牌的集体涨价呢?  相似文献   

6.
方孝兵 《新食品》2011,(20):20-20
在中国,看看洋酒的价格,再看看国内老名酒的价格,我觉得很惭愧。 酿酒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部分龙头企业利用独特的地理和环境优势,并坚持用传统的酿酒方法造就了中国高档白酒优异的品质,可以说中国高档白酒产品自身的竞争力不容小视,洋酒企业也不敢小视。中国高档白酒在中国也拥有着庞大的忠实消费群。  相似文献   

7.
邹周 《新食品》2006,(11):42-42
能将爱好变成事业,把事业当成爱好的人是幸福的,文增戎应该算其中一个。在假洋酒充斥市场的今天,文增戎成了坚守商业道德的少数人,洋酒不仅仅绐他带来了财富,同时也让他从洋酒的品牌故事背后读列了中国企业所缺失的——那就是执著和坚持。[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毕娇  罗月婷 《新食品》2006,(21):36-36
洋酒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因为消费者不能接受其强烈的刺激口味,市场很难打开,当时在酒吧中洋酒的销售份额仅有5%左右,始于成郁“空瓶子”酒吧的绿茶+芝华士的勾兑方式,让洋酒变得柔和顺口,从而开启了“洋酒+饮料”的新饮酒方式。如今走进酒吧,时尚的年轻人能告诉你很多流行的喝法,比如伏特加+橙汁,百利甜酒+牛奶,杰克丹尼+可乐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肖竞  郭斌 《新食品》2006,(15):29-29
烈性洋酒在中国市场进入新周期以来,除了大量小品牌纷纷涌现,一些国际知名品牌也纷至沓来。其中,SV和加路威就是代表。它们的到来,会给国内烈性洋酒市场带来什么变化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洋酒在市场上多了起来.但人们常购买的洋酒如白兰地、威士忌、香槟酒的名称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1.
肖竞 《新食品》2007,(13):55-55
圈内很多朋友一直在追问:那些顶级洋酒品牌究竟有什么技巧。能够在短短几年内让外来品牌在中国大陆深入人心?也许透过百龄坛的一次推广活动。我们就会明白:他们有技巧,但最重要的是,他们把品牌当成灵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赵凤琦 《新食品》2006,(10):17-17
为什么洋酒可以调兑,而中国白酒不可以? 双沟珍宝坊跳出白酒卖酒,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可自由调兑的中国白酒,增强了产品与消费者的互动性,使消费者在饮酒过程中,尽情享受DIY的快乐,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创新让产品赢得了更大的市场,创造了新财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杨静 《新食品》2007,(18):38-38
《新食品》:在河南,世嘉酒业运作的老白汾成长很快.不知道有没有感受到来自洋酒的压力? 王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白酒消费在河南还是占主流地位,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芝华士、人头马、轩尼诗等洋酒品牌在特殊渠道里的动作。从现在来看,洋酒对白酒影响不大,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我非常赞同贵刊《白酒无防线》中对形势的判断和观点。目前,从广东、福建等地,我们看到了洋酒进攻的缩影,而这些地区的流行趋势,以后肯定影响到内地省份,我很关注这场“战火”什么时候烧到中原来。  相似文献   

14.
人头马新政     
杨静  李紫陌 《新食品》2007,(18):70-71
上世纪80年代,“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给初闻洋酒名字的中国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年过去了,轩尼诗、马爹利的进入和整个洋酒市场的繁荣,让人头马逐渐平淡下来。但是,人头马真的就甘居人后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肖竞 《新食品》2007,(16):28-28
谈到洋酒和白酒的关联,谈到洋酒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思路,就不能饶开全球第一大洋酒集团帝亚吉欧。最先选择和中国白酒品牌联姻,最先和中国白酒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帝亚吉欧对白酒市场的考察丝毫不亚于中国本土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郭斌 《新食品》2007,(16):16-17
毫无疑问,中国市场从未像现在这样被密集而强大的洋酒品牌轮番“轰炸”,由南到北,从东到西,一股洋酒潮正在席卷中国消费者的胃和钱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幅度下调的关税并未能让进口洋酒过上快乐舒服的日子。关税下调的幅度比不上中国酒类消费税的增长幅度,因此在广东1000多个进口红酒经销商中.绝大部分人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关税下调政策对于众多已经在国内开展业务和守候在大门口的洋酒商而言.等于打响了;中刺前的发令枪。但在洋酒经销商“等待中国消费者成长”的过渡期里,  相似文献   

18.
傅子宴 《新食品》2006,(18):55-55
在厦门,“酒水难微”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特别是在白酒总销量下滑的趋势下,很多经销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产品结构,但是,厦门德才商贸却通过创建“名酒展示中心”这一模式,让白酒、红酒、洋酒、黄酒、饮料等各类销量齐头并进。该公司总经理郑镇才认为,“创建名酒展示中心,就是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酒文化,这比追求短期利益更重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高超 《新食品》2007,(18):82-83
近年来.国外名酒在中国市场发展迅速,据统计,轩尼诗XO每年在中国市场销售70000箱,蓝带马爹利在中国每年销售80000箱,芝华士的中国年销量为70万箱。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洋酒消费市场,2004年,上海口岸一般贸易方式下共进口洋酒1.5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近七成,占全国口岸进口洋酒总值的77%。  相似文献   

20.
肖竞 《新食品》2007,(9):70-70
在烈性洋酒的第一个中国财富周期里,白兰地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而在第二个财富周期中,威士忌抢了白兰地的风头。尽管如此,中国市场对烈性洋酒的包容性仍吸引了许多白兰地品牌前来淘金,来自法国的百利来干邑就是其中之一。从它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