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GHM研究松辽盆地泥岩晚熟生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用GHM烃分析仪对松辽盆地一类未成熟泥岩样品进行定量热解及分段定性热解分析,较详尽地论述了该类泥岩的演化生烃特征。杜622井泥岩和塔202井泥岩的生烃期皆比传统生油岩晚,且其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具有三个中-高分子量石油的生成阶段,其中高温段(460℃-490℃)是中-高分子量石油生成的最重要阶段,晚熟油生成量可观。泥岩热解特征表明,松辽盆地确实存在晚熟烃源岩,其晚熟油产量很可观,因而松辽盆地具有良好的晚熟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
海拉尔盆地泥岩烃浓度封闭特征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入研究海拉尔盆地大下段泥岩盖层发育特征及其封气机理的基础上,对8个主要断陷大下段泥岩盖层的烃浓度封闭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查干诺尔、乌尔逊断陷大下段泥岩盖层具有好的完全烃浓度封闭能力;贝尔、呼和湖和赫尔洪德断陷具有较好的完全烃浓度封闭能力;红旗、呼伦湖和乌固诺尔断陷仅具部分烃浓度封闭能力。大下段泥岩盖层烃浓度封闭能力形成时期早于南下段烃源岩的大量排气期,封气有效性好,有利于南下段烃源岩排出的扩散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方法,通过对松辽盆地青一段以上未熟低熟烃源岩进行显微组分组成分析,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指出,壳质组+藻类体影响了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矿物沥青基质在青一段和嫩一段早期成烃中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一种生、排烃量计算方法探讨与应用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烃源岩的生烃量等于其残烃量与排出烃量之和。利用氯仿沥青“A”/总有机碳参数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可求出烃源岩的残烃率。在烃源岩演化过程中,(S1+S2)/总有机碳(生烃源力指数)减小的唯一原因是有烃类从烃源岩中排出。无论生烃机制如何,烃源岩的现今烃潜力指数与油气排出以前的原始生烃潜力指数之间的差值始终代表当前每克有机磷的排烃量(排烃率),据此可计算生成未熟-低熟油的烃源岩的排烃量。将排烃率与对应的残烃率增加,可求出烃源岩的油气发生率,结合烃源岩的厚度、面积、密度及有机磷丰度等资料,可计算生烃量。在东营凹陷八面河油田应用此方法发现,该区下第三系沙三段,沙四段的泥岩与油页岩的生、排烃演化模式不同,泥岩的生烃量巨大,但排烃效率很低。  相似文献   

5.
优质烃源岩成烃生物与生烃能力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相优质烃源岩常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仿真地层热压模拟实验与超显微有机岩石学等新技术对优质烃源岩不同成烃生物生烃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下古生界高过成熟海相优质烃源岩目前能够识别的成烃生物主要由底栖生物(或底栖藻类)及菌类(真菌类和细菌)组成,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型,这些海相优质烃源岩的原始生烃能力相当于Ⅱ型干酪根,其中底栖藻类相当于Ⅱ1型,真菌细菌类一般相当于Ⅱ2型;其次为浮游生物,生烃潜力与Ⅰ型干酪根相当。优质烃源岩中浮游藻类和底栖藻类在不同成熟阶段的生油能力不同,在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生气潜力及其与原油裂解生烃的相对贡献也有差异。因此,下古生界高成熟度烃源岩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成烃生物或干酪根类型在各成熟阶段的生油、生气能力进行动态地评价。不同成烃生物生烃潜力研究不仅对常规油气勘探而且对非常规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方法,通过对枪辽盆地青一段以上未熟-低熟烃源岩进行显微组分组成分析。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指出,壳质组+藻类体影响了烃源财的生烃潜力,矿物沥其基质在青一段和嫩一段早期成烃中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煤系烃源岩对油气藏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以冀中坳陷东北部石炭-二叠系和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主体煤系烃源岩为实例,运用油气地球化学新技术、新方法,在系统分析和总结大量烃源岩及油气样品(6629块/次)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油气源对比、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综合评价和生烃量计算结果,确认冀中苏桥油气田的凝析油或轻质油主要是C2b-P1s含壳质组煤和炭质泥岩二次生排的油气;而柴北缘冷湖油田的原油主要来自J1浅湖一半深湖相泥岩,生排油气量也以湖相泥岩所生油气为主。煤系中的暗色泥岩、炭质泥岩和煤的有机质类型及显徽组分随沉积相或亚相的变化而不同,生烃能力差别很大,滨海(湖)沼泽煤及炭质泥岩生烃能力多好于泥岩,而较深水浅水湖(或海)沼泽泥岩生烃能力多优于煤。图5表7参16  相似文献   

8.
利用2个小型的烃气微渗漏实验装置,模拟了泥岩和砂岩中烃气微渗漏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测点的烃组分含量达到平衡后则相对稳定,且平衡后的各组分占总烃含量的百分比不受测点烃组分及总烃含量大小的影响,而与测点至烃源的距离有关。这一特征在油气勘探上具有2点启示:一是通过实验模拟或实地测量烃组分的平衡时间,可以计算烃气的微渗漏速率,进而可以根据烃气的微渗漏模式来估算油气藏的散失量;二是通过井中化探或气测录井研究烃组分占总烃含量的百分比在垂向地层中的变化规律,可以预测油气藏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地球化学烃场效应的探讨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从地球化学烃场和地球化学烃场效应概念出发,论述地球化学烃场形成、演化的影响因素,探讨地球化学烃场效应的形成以及油气藏上方地球化学烃场效应的具体表现形式.认为油气藏上方与地球化学烃场效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并在实际应用工作中取得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北部嫩江组一段源岩排烃特征及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松辽盆地北部增储上产的难度逐渐加大,其主力源岩层嫩一段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的研究亟待加强。依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对松辽盆地北部嫩一段源岩排烃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嫩一段源岩排烃门限深度为1000m,在1450m达到最大排烃速率38.35mg/(g.100m),地质过程中累计排烃量为142.04×108t,主要排烃期为明水组和泰康组沉积时期,嫩一段源岩远景资源量为56.8×108~85.2×108t,平均为71.0×108t。因此,嫩一段作为松辽盆地主力源岩层具有良好的资源勘探潜力,齐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2个排烃中心周围区域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1.
南八仙构造油气成藏模式及其对柴北缘勘探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北缘为柴达木盆地北部一个以侏罗系生烃、第三系为主要储集层的含油气系统。南八仙构造是柴北缘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三级构造。该构造反映出柴北缘分别在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受到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区域挤压或压扭作用,并分别形成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种不同构造样式的断层。基底卷入断层是下第三系储层形成油气藏必不可少的油源通道;晚第三纪滑脱型断层则对下第三系油气藏起破坏作用,并导致上第三系次生油气藏的形成。原油性质、储层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包裹体正构烷烃分布都证明下第三系储层存在早晚两期油气注入,上第三系储层则为晚期油气注入。南八仙构造的油气成藏模式说明,加强断层活动史和封闭史研究对柴北缘油气评价有重要意义;与上第三系相比,下第三系的油气藏形成条件更有利。   相似文献   

12.
张冰 《特种油气藏》2022,29(5):72-79
近年来,松辽盆地北部页岩油的勘探开发不断取得突破,目前缺乏对松辽盆地北部页岩储层的成藏地质条件及油气藏特征的分析和总结。为此,通过对国内外页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进行调研, 综合页岩储层地质和工程资料开展了埋深、厚度、储层条件等6个参数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页岩油气藏有利区应为富含有机质的高压页岩油气藏,此类页岩油气藏具有构造稳定、地层压力系数大、优质页岩厚度大等特征。同时调研了地质条件对于页岩油气藏开发的影响,认为热演化程度、脆性、埋深等对于页岩油气的保存有利,钻井和选区时应尽量在裂缝发育区,以便于进行储层改造;同时页岩油气藏在层序地层、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生产特征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在开发方面系统研究页岩油气藏在钻完井、压裂改造、产量生产优化等油气藏开发新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对松辽盆地的页岩油气藏勘探开发和规模建产提供一定的借鉴,也为后期的松辽盆地页岩油气选区及井位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西部燕山期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中国中西部地区燕山期构造运动具有普遍性,首先表现在白垩系与侏罗系呈不整合接触,甚至第三系直接与侏罗系呈不整合接触;其次,中西部地区各盆地均具有燕山期的古构造;再次,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拉萨地体和羌塘地体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发生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在羌塘盆地和拉萨地块沉积了一套红色磨拉石建造,白垩系与侏罗系形成明显的角度不整合。燕山期构造运动的特征为:区域性构造抬升,盆地沉积范围收缩,构造变形相对较为微弱;在造山带前缘普遍发育大套的砂砾岩粗粒沉积;以及造山带内部局部地区的岩浆活动。燕山期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的意义主要是①加速烃源岩热演化作用,致使中、西部地区发育的晚古生界和上三叠统-早中侏罗统两套主要的煤系烃源岩,分别在燕山晚期进入生、排烃高峰期,或开始生烃;②燕山期古构造与烃源岩生、排烃适时配置,有利于油气早期聚集成藏;③经喜山期构造运动对油气重新调整后,在邻近燕山期古油(气)藏的新圈闭中利于重新聚集成藏,形成次生油气藏;④燕山期的构造抬升,以低水位体系域沉积的粗粒碎屑物质形成良好的储集砂体,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4.
兴安岭盆地群成盆机制及含油气远景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扩大油气勘探领域,寻找更多的油气后备资源,对兴安岭盆地群的地球动力学条件和成盆机制,做了简要的理论分析。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对各盆地的含油气远景做了定性评价,明确指出兴安岭盆地群在3个动力学机制作用下,主要经历了3期大规模的构造运动,相应构成了3个成盆期,综合分析认为各盆地中上侏罗统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其中漠河盆地的二十二站和额木尔河组、孙吴-嘉荫盆地的太平林场组、拉布达林盆地的大磨拐河组、大杨树盆地的九峰山组,是下步勘探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15.
王占国  乔卫  吕茜  徐友梅 《特种油气藏》2005,12(1):20-22,32
在全面研究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以西地区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的3个主控因素:嫩一段成熟烃源岩分布范围宏观上控制了黑帝庙油层的油气分布;具良好储集性能的河道、河口坝和湖底扇砂体及强封盖能力的泥岩隔层是黑帝庙油层成藏的关键;晚期形成的T06、T2-T06、T1-T06断层对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起主要控制作用.烃源岩、砂体与构造、断层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预测研究区存在4个有利油气聚集带和1个远景带.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长7段)沉积期为湖盆发育鼎盛阶段,发育一套以富有机质泥页岩为主夹砂质沉积的烃源岩层系。多年来,针对这套烃源岩层系的地质特征与勘探开发潜力,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结果表明:长7段主要发育夹层型和页岩型2类页岩油,其中夹层型页岩油可进一步细分为重力流夹层型和三角洲前缘夹层型,页岩型页岩油可进一步细分为纹层页岩型和页理页岩型。重力流夹层型页岩油受到湖盆中部优质烃源岩的高强度充注影响,砂质储层长英质含量高,可压裂性好,微米级孔隙众多,连通性好,目前在庆城油田已实现规模效益开发。三角洲前缘夹层型页岩油厚层砂岩储层横向连续性好,油气侧向运移成藏,砂质储层孔隙度较大,目前水平井试验攻关已获得突破,是现实的后备领域。纹层页岩型页岩油单砂体厚度薄、泥质含量高,致使优质储层钻遇率低,但油气充注程度高,“甜点”评价标准的确定与开发技术的突破是下一步的攻关方向,远景资源量巨大。页理页岩型页岩油储层长英质矿物含量高,纹层发育,孔隙度小于2%,储集空间小,结构复杂,烃类恢复预测资源量巨大,目前泥页岩储层的风险勘探与原位转化技术攻关都在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发育陆相湖盆页岩,烃源岩品质好、有机质丰度高、页岩油资源丰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其他层位研究较少。通过分析侏罗系页岩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页岩储集性能、储集空间类型等地质条件,明确了下侏罗统湖相页岩油的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发育自流井组东岳庙段、大安寨段和凉高山组3套湖相页岩,页岩TOC含量一般大于1.0%;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3套页岩均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Ro值为1.00%~1.82%,热演化程度为中等偏高。页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页岩平均孔隙度为4%~9%,页理缝发育。东岳庙段为平缓的广盆静水沉积环境;大安寨段为侏罗系最大湖泛期沉积,表现为深盆深水环境;凉高山组为广盆浅水环境。页岩发育纯页岩型、页岩-碳酸盐岩互层型、页岩-砂岩互层型3种组合样式。通过对页岩油富集层段进行评价,明确纵向上划分5个甜点段,平面上划分稀油区、轻质油区和凝析油气区3个区带。特别是平安1井等的重大发现,证实了四川盆地侏罗系具备良好的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8.
The petroleum geological feature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Oriente Basin in Ecuador are studied in detail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of shale gas resources in the basin. The favorable shale gas layer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s optimized by combining logging identifi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analysis. The thickness in this layer is obtained by logging interpretation in the basin. The favorable shale gas accumulation area is selected by referring to thickness and depth data. Furthermore, the shale gas resource amount of the layer in the favorable area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analogy method. Results show that among the five potential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the lower Napo Formation is the most likely shale gas layer. The west and northwest zones, which are in the deep-sea slope and shel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respectively, are the favorable areas for shale gas accumulation. The favorabl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formed thick black shale that is rich in organic matter. The black shale generated hydrocarbon, which migrated laterally to the eastern shallow water shelf to form numerous oil fields. The result of the shale gas resource in the two favorable areas,as calculated by the analogy method, is 55,500×10~8 m~3. This finding shows the high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shale gas in the basin.  相似文献   

19.
焉耆盆地侏罗系包裹体与油气运聚期次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文学  李永林  张辉  赵得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3):24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年23卷3期-241-243.页
焉耆盆地侏罗系砂岩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分布于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其均一温度多为101~110℃和121~130℃,组分中的正构烷烃碳数呈双峰态,前主峰为18或20,后主峰为26或27。这些特征指示焉耆盆地在侏罗纪中晚期发生两次成藏作用,即晚侏罗世以八道湾组低成熟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为主的第一期成藏作用和侏罗纪末期以成熟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为主的第二期成藏作用。根据生烃史分析,该区还应存在第三纪末的油气聚集,但因成岩作用不活跃,包裹体丰度低而未检测到。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长7段)蕴藏着丰富的页岩油资源,其中长7段砂岩夹层型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泥页岩型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潜力巨大,是长庆油田未来重要的油气接替资源,但其相关地质基础性研究相对薄弱。在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泥页岩特征及页岩油勘探意义、形成古环境恢复、凝灰岩的有机质富集效应和生烃催化作用等相关问题进行阐述与思考的基础上,认为应持续重视纯泥页岩型页岩油等相关地质基础研究,现代湖泊半深湖-深湖相沉积考察研究可为泥页岩形成古环境恢复以及形成机理等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重视凝灰岩对烃源岩生烃催化方面的研究,并开展一系列的凝灰岩中富集元素催化作用的热模拟实验研究,为长7段纯泥页岩型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