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纪律意识培育对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构建社会守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纪律意识缺失表现在纪律认知系统性不够、纪律遵守主动性不强、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高校要从教育主体、大学生自身、校园纪律文化环境等方面入手,提升大学生纪律意识。教育主体引导正确的纪律教育、营造积极的纪律意识培育环境是大学生纪律意识培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与其法制意识淡薄直接相关。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 ,培养大学生的守法心理结构 ,是对当前中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大挑战 ,普法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高校法制教育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开展法制教育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普法教育部署的需要,使大学生能够知法、信法、守法和用法。高校法制教育应注重法学理论、公法和私法三个领域内容的选取,并综合采用课堂教育、社会实践、舆论宣传和知识竞赛等方法,使高校法制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切实增强法制教育观念,强化教育组织职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健全评估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开展法制教育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普法教育部署的需要,使大学生能够知法、信法、守法和用法.高校法制教育应注重法学理论、公法和私法三个领域内容的选取,并综合采用课堂教育、社会实践、舆论宣传和知识竞赛等方法,使高校法制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切实增强法制教育观念,强化教育组织职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健全评估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5.
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要求,全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广大公民的法治意识培养。尤其是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贯穿于大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要通过加强法治思想与理论教育、积极营造法治氛围、强化实践锻炼等途径,不断帮助大学生强化法治意识,培养法治思维,养成知法、守法、用法、敬法、护法的良好法治习惯,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6.
品格是人才的灵魂。塑造良好的品格,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21世纪的中国大学生应当具有爱国报国的志向、开拓创新的精神、宽厚待人的胸怀、脚踏实地的作风、成败不惊的气度和守法护法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品格是人才的灵魂.塑造良好的品格,是培养离素质人才的关键.21世纪的中国大学生应应当具有爱国报国的志向、开拓创新的精神、宽厚待人的胸怀、脚踏实地的作风、成败不惊的气度和守法护法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是青年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大学生与社会联系的纽带与桥梁;是高校大学生深入群众的重要渠道.社会和高校应克服当前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困难,开拓思路、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我国社会价值走向的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形成具体的法治制度规范,指导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用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教育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以重庆6所高校的调查,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是探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思潮的核心是社会问题,有些社会思潮是对社会问题建设性的解决,有的则是破坏性的,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并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辨识对待这些社会思潮。当前影响大学生的社会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新左派、民主社会主义、复古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等,本文就如何引导大学生科学辨识并正确对待这些社会思潮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说明我们正面临的现实矛盾——社会利益严重失衡问题。造成社会利益严重失衡的法治因素,包括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之中。在促进社会和谐的使命中,社会利益失衡治理的法治进路是:应当从立法人手,在国家制定法中纠正产生社会问题的种种法律偏差,同时,要重新认识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谋求中西法律文化的无缝对接和融合。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了解程度、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现状、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等3个方面对淮安市5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从高校的角度提出通过"五化"即课堂教化、网络深化、榜样感化、利益激化、实践外化等5个方面,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大学生是网络中最为活跃的群体,受网络虚拟社会的负面影响最大。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社会责任缺乏的表现、影响及产生的原因,从强化大学生网络社会责任教育、加强网络监管、提升大学生自身素养、增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增强大学生网络社会责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结合社会角色的有关理论阐述了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要求.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国家、社会和其他社会群体的期望,也是大学生的社会精英角色所要求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乎国家的未来和命运。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和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关系为视角,通过加强社团建设为引领,对如何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高校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发展,大学生是社会思潮最直接的影响者,也是新的传播者。而社会思潮因其特质对大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辨别各种社会思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可能会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此假设下,通过对江西省有代表性的几所本科院校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关系分析,得出有过志愿服务经历的大学生与未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相比,其社会责任感具有显著差异,且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基于此结论,应从学校、政府、社会等各个层面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进行鼓励和引导,以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就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就业性别差异观是存在的。认为传统观念的偏见、教育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和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缺失是当前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阻碍。指出形成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健全法律法规和提高女大学生自身素质是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公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