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人的发现”、“妇女解放”的思想下对乡村女性的命运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作品涉及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但这些男性作家大多是站在启蒙的立场对乡村女性进行俯视,把女性作为与男性一样的个体,没有看到两性之间的差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有局限的.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小说有大量的以"作坊"为题材的小说,生成了一种"作坊情结"。"作坊情结"是作家对以"作坊"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既爱又恨、既不舍又无奈的复杂感情。20世纪末,文坛热衷于写"作坊小说"的作家很多,其中"作坊情结"之深且达到痴迷地步的当推汪曾祺。他的"作坊小说"大致可以分为对技艺超群的劳动者的赞美与同情、对人性的阴暗面的揭露和批判、对"作坊"的怀恋与不舍三类。从传统文化影响、时代文学影响、精英文学影响和民间文化影响四个方面探究了汪曾祺小说"作坊情结"的深层原因,认为他的这类小说对当代文学和民俗文化的传承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国19世纪末期女作家作家伊迪丝·内斯比特在幻想文学中引入了以"日常魔法"和"集体主人公"为主要特色的写作手法,从而开创了影响后世众多儿童文学作家的"内斯比特传统"。C.S.刘易斯纳尼亚系列幻想故事在创作主题、连通手法和叙事结构上受到这一传统的影响,不但体现了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关系,还从叙事深层揭示了幻想文学中不同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文坛上风格独特的作家,深受“黑色幽默”的影响.他的作品在形式效果追求、叙事方法、反英雄的人物形象上,与“黑色幽默”非常相似,以看出王小波与“黑色幽默”的艺术渊源.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由于农村新政策的贯彻而引起的农村生活的转机,农民群众在经济上、思想上和心理上出现的深刻变化,引起了不少作家的关注。他们通过作品来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其中以黄土地为题材背景的作品也出现了不少。路遥作为较为有代表性的一位作家,他所创作的小说有浓厚的"土味",形成了一种他独有的特色:"恋土情结"。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家张洁和澳大利亚作家克里斯蔕娜.斯泰德在她们的代表作《无字》和《热爱孩子的男人》里,都不约而同地展示了两类女性的不同生存图景:"屋子里的天使"和"自由的天使"。虽然处于不同国度和时代,但作家们都表现了她们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同时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进步,作家们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获得和女性的前途寄予了热切的期望。  相似文献   

7.
多丽斯·莱辛是活跃在当代英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深度剖析了女性的生活状态、命运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等。尽管莱辛不喜欢被评论者贴上"女性主义"的标签,但是这些女性主题的作品的确反映了她的女性意识。本文通过研究其短篇小说的精品《到十九号房间》(To Room Nineteen),对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经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学史上出现了迷惘一代的作家。马尔科姆·考利以"流放者"的角度,真实再现了一批形形色色的"流放者"形象。同时他作为参与者和旁观者的双重身份,在作品中以其双重的视角阐释了"一战"后流亡艺术家们的创作与思想。考利独特的文学见解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作家列·安德列耶夫对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有重要影响,其精神内核相似,对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紧张关系有共同兴趣,在主导创作意向上都有关注人、关注人与民族命运的情怀,以及深刻的悲剧心理和变革倾向;创作风格上,两位作家都有着"阴冷"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迅也是一个"狂人",他的"狂",不仅体现在他对自己的人生道路的叛逆性选择及思想等方面,而且也反映在他的作品形象中。他笔下的狂人是其化身,代表了自己某一方面的"狂"。本文试从鲁迅自身的"狂"、笔下的狂人代表及狂人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文章介绍了“被”字句非消极义的出现和发展并通过对张爱玲散文和翻译作品当中“被”字句的语义色彩分布的比较,发现“被”字句非消极义这一受到欧化影响的语法现象更多的是出现在其翻译作品当中,并用间接语言接触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戴·赫·劳伦斯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始终关注机械文明时人类社会的破坏、批判资本主义的虚伪道德和物质压迫对两性关系的束缚.探讨了作家的早期生活、价值取向、道德观及女性观对其创作思想的影响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多以女性为关注对象,作品中的女性都或多或少地经历着自我感缺失的痛苦。《女祭司》中的女主人公琼因受到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将男性社会所定义的理想女性形象内化成"理想"的自我,她的生活就如照镜子一般,在以各种形式出现的镜子中既看到可爱的"理想我"的影子,也看到现实中难以被社会和他人所接受的"现实我"影像。"理想我"的虚幻性和它与"现实我"的距离导致了琼自我的异化,让她因分不清哪个是真实的自我而挣扎于多重的自我之中。  相似文献   

14.
英国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常常在其作品中颠覆成年人的权威形象,因此为一些评论家所诟病。达尔在作品中所颠覆的成年人权威主要是充满暴力、虐待孩子或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的成年人形象,他同时也塑造了一些理想的善待孩子的成年人偶像。达尔作品的"反权威"主题与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遭遇密切相关,反映了他追求成年人与儿童之间平等、友好、和谐关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有一只"杂种狗崽"曾准备被起名为"托尔斯泰"。作品中人物的声音就是作家思想的流露,基于此可以看出昆德拉的真实情感。事实上,作家并非讨厌托尔斯泰,而是憎恨托尔斯泰的国家,这是其反"斯大林主义"情绪的另一种表达。结合作家以前的生活经历则可进一步确证这个结论。虽然昆德拉一再声称自己的小说与政治无关,但事实上,那是他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灭之后的一种痛苦辩白与绝望表述。  相似文献   

16.
从女性意识视角看艾略特小说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治.艾略特以反叛传统的生活方式挑战和质疑男权社会,发表小说也用男性化的笔名,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与男性作家作品相似标准的评判。她避免一味强调女性优势,认为与其为了求得与男性的平等而让女性修炼男性气质、从事男性职业,还不如让她们保持女性的自然特征。她努力在作品中探寻区别于男性的"女性特质",虽然未给女主人公们指明摆脱困境的出路,但她以自身的实践证实了女性能摆脱诸多限制。  相似文献   

17.
现当代女性作家作为创作主体在探寻自己的主体位置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女性面临的困境上.文章围绕女性的困境和她们的抉择分析了茹志鹃、张洁、陈染三位女性作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她们关注女性的视角由外到内,最终进入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激发了学术界对约翰·斯坦贝克作品中女性形象阐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由于关注文本的不同、关注方式的不同,不同的研究者对斯坦贝克笔下女性形象的解读存在一定的分歧,对作家、作品的认识也截然相反,有的认为斯坦贝克是一个男权至上主义作家、他缔造的是一个女性缺场的世界,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提倡男女平等的具有时代意识的男性作家。对过去半个世纪来国外斯坦贝克女性研究成果进行述评,能够为未来国内全面深入开展斯坦贝克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家张洁和澳大利亚作家克里斯蔕娜.斯泰德在她们的代表作《无字》和《热爱孩子的男人》里,都不约而同地展示了两类女性的不同生存图景:"屋子里的天使"和"自由的天使"。虽然处于不同国度和时代,但作家们都表现了她们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同时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进步,作家们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获得和女性的前途寄予了热切的期望。  相似文献   

20.
以福柯的权力话语为立论视觉,考察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布莱姆.斯托克的小说《德拉库拉》中的吸血鬼形象,分析了吸血鬼们作为“他者”必然灭亡的命运,进而探讨了在男性主导的社会,女性作为“他者”的身份被异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