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丙烯聚合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丙烯聚合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反应体系内的氯化镁、内给电子体、烷基铝、硅烷和氢气等对丙烯聚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乙酸乙酯(EAC)为内给电子体对乙烯淤浆聚合用钛系Ziegler-Natta催化剂进行改性,并与未改性的催化剂进行了对比。通过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催化剂的颗粒大小、粒径分布和颗粒形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了EAC与氯化镁和四氯化钛的相互作用;通过乙烯淤浆聚合的方法评价了不同EAC含量催化剂的活性和聚合反应动力学行为等。结果表明:n(EAC)∶n(Mg)=0.15时,催化剂活性可达39.72 kg/g,且具有颗粒形态好和反应动力学平稳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7.
8.
9.
通过加入新型给电子体制备了适用于乙烯淤浆聚合工艺的Ziegler-Natta催化剂。采用激光粒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吸附仪及X射线衍射仪分析和表征了催化剂的粒径、形态和物理结构等。采用乙烯淤浆聚合法研究了该催化剂的乙烯淤浆聚合性能,并与进口参比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氢气分压为0.28 MPa、乙烯分压为0.45 MPa、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 h的条件下,催化剂活性达到21.3 kg/(g·h),聚合物堆密度达到0.34 g/cm3,粒径小于100μm的细粉含量为1.87%,催化剂的综合指标优于参比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丙烯聚合负载型高效催化剂及给电子体作用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具有代表性的丙烯聚合负载型高效催化剂TiCl4·MgCl2·Ph(COOBu)2-AlR3·PhnSi(OR)4-n,丙烯聚合活性中心结构模型及聚合机理,阐述了催化剂中给电子体的结构特征及作用机理,着重阐明了芳香族单酯、芳香族双脂,烷氧基硅烷作内外给电子体,提高丙烯聚合等规度的原理。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相同的工艺,制备了含有不同内给电子体[2-甲基-2-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异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BIBIM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以及不含内给电子体的MgCl2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研究了给电子体结构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以及用该催化剂合成的聚1-丁烯(PB)的等规指数、熔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未加入外给电子体时,加入BIBIMP的催化剂活性最高,用其所制PB的等规指数最高,分别为539 g/g和84%;加入氢气可进一步提高催化剂活性和PB等规指数;加入外给电子体后,催化剂的活性均降低,二醚类Z-N催化剂活性降低最多,而使用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外给电子体更有助于提高PB的等规指数。 相似文献
12.
烯烃聚合中常加入各种外给电子体和改性剂,以改善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改变聚烯烃的等规指数和结晶度,控制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以及其他性能。综述了常用外给电子体的分类及其作用机理,以及外给电子体在丙烯聚合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外给电子体的加入对其他烯烃聚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MgCl2/TiCl4/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和MgCl2/TiCl4/9,9-二甲氧基甲基-芴两种催化剂体系催化乙烯和丙烯共聚合的规律、共聚物的热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两种催化剂在40℃催化乙烯和丙烯共聚合时,催化剂活性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对于含有二酯型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n(C2H4)为10%时,催化剂活性最大;对于含有二醚型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n(C2H4)为30%时,催化剂活性最大,且二醚型催化剂的活性高于二酯型催化剂。在乙烯含量较低时,用二酯型催化剂催化合成的共聚物中含有更多的嵌段结构,而二醚型催化剂催化合成的共聚物更趋于无规结构。当反应气中乙烯占多数时,共聚物不再具有长的聚丙烯链段,而出现长的聚乙烯链段。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实验室自制的两种复合型氧基硅烷内给电子体:二甲基二(2-酚基乙氧基)硅烷(IED1)和二甲基二(2-氯乙氧基)硅烷(IED2),将两种内给电子体配置Ziegler-Natta催化剂并进行乙烯的催化聚合以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考察了两种内给电子体加入对Ziegler-Natta催化剂的载钛量、催化剂活性、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及聚合物分子量等因素的影响,并考察催化剂加入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助催化剂加入量对PE-UHMW聚合效果的影响。由于IED1结构中含有4个含氧基团,电子云密度高于IED2,因此IED1对催化剂活性以及聚合物分子量影响较大。最终确定PE-UHMW聚合工艺条件为:以IED1为内给电子体,催化剂加入量为12 mg/L,IED1与载体氯化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聚合温度为75℃,聚合时间为2 h,催化剂中Al/Ti物质的量之比为80。在此工艺条件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为17.1 kg/(g·h),催化剂载钛量为5.8%,PE-UHMW堆密度为0.3 g/cm3,PE-UHMW分子量为4.0×106。 相似文献
16.
17.
内外给电子体在提高聚丙烯催化剂活性及控制产品等规度和其他性能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简述了聚丙烯催化剂中给电子体的研究发展历史,以及国内聚丙烯催化剂及其内外给电子体的研究、生产现状。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5种以烷氧基镁为载体的负载型BCM系列催化剂,粒径可在25.0~70.0μm调整,且用其制备的聚丙烯(PP)粉料的颗粒形态优良,流动性好。与NG型催化剂相比,BCM-100和BCM-200催化剂活性高20%以上且氢调敏感性相当,BCM-300催化剂活性高40%以上且不含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BCM-400催化剂活性高50%以上且氢调敏感性好。与用NG型催化剂制备的PP(简称NG-PP)相比:用BCM-300催化剂所制PP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w/Mn)宽30%;用BCM-400催化剂所制PP的Mw/Mn和重均分子量(Mw)都低约20%、等规指数接近98.0%、熔体流动速率(MFR)可达53.1 g/10 min,而NG-PP的MFR为22.0 g/10 min;用BCM-500催化剂所制PP的Mw高,Mw/Mn宽。 相似文献
19.
考察助催化剂加入量(Al/Ti摩尔比)和外给电子体加入量(Si/Ti摩尔比)变化对MgCl2负载的Ziegler-Natta催化体系催化丙烯聚合时的聚合性能的影响.发现A1/Ti摩尔比增大会使催化剂活性增加,并存在最佳的助催化剂用量.同时,Ai/Ti摩尔比增大还会使聚丙烯的等规度下降,但当存在外给电子体时,下降速度稍缓.而外给电子体的加入通常在提高聚合物等规度的同时会使催化剂的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