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能量守恒的方法建立了一套河北钢铁集团宣钢精炼温度预报模型,该模型根据钢水的初始温度,通过对LF炉精炼过程中能量收入和损失的统计分析,预报精炼过程钢水温度,应用结果表明在线温度预测误差在±7℃的命中率达到95%,可以满足LF炉生产过程中钢水温度在线预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金属制品》2015,(6):54-57
介绍采用复吹转炉→LF炉→连铸方式生产制绳用高碳硬线钢的生产工艺,总结制绳用硬线钢生产工艺操作重点,将降低有害元素质量分数、控制钢的成分偏析和钢中夹杂物的形态及数量作为高碳钢生产控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优化转炉工序造渣工艺、脱氧合金化工艺等,有效控制初炼钢水洁净度,为LF精炼创造条件;LF精炼工序优化造白渣工艺,精确调整成分及喂线处理,提高钢水洁净度;连铸采用全保护低过热度浇铸控制铸坯缺陷等措施,实现铸坯熔炼成分内控率稳定提高,有害气体氮质量分数平均达到0.003 8%的水平,非金属夹杂物等缺陷稳定控制在1.5级以下的目标,产品质量较好地满足了后续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3.
ER70S-6盘条质量分析与生产工艺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ER70S-6盘条的金相组织、夹杂物和气体元素含量,找出原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工艺改进措施:采用硅铝钡复合脱氧剂脱氧,低碳、低磷硅锰合金代替低碳锰铁合金化;准确控制成分,尽量避免LF炉大范围调整成分,提高钢水洁净度,w(S)控制在0.010%~0.020%;严格控制开轧温度(1 020~1 060℃)和吐丝温度...  相似文献   

4.
宣钢在生产高铝钢SAE10B22A的过程中对钢水的可浇性和对LF炉如何保铝进行了分析总结,制定了LF精炼炉钢水渣系工艺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成功地为公司第一单SAE10B22A钢的冶炼开了一个好头,为以后宣钢开发研究高铝钢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钢棒用盘条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自义 《金属制品》2004,30(1):31-32
预应力钢棒用料为中低碳合金钢 ,由于PC钢棒制造工序多 ,要经过冷加工和调质热处理 ,所以要求钢水纯净度高 ,化学成分稳定 ,产品表面质量好。要求盘条力学性能指标 :抗拉强度σb=(70 0± 2 0 )MPa ,延伸率δ10 ≥ 2 5 %。1 工艺流程生产工艺流程 :10 0t电炉→LF精炼炉→小方坯连铸→电磁搅拌→钢坯检查→加热→无扭控冷轧制→斯太尔摩冷却→集卷→PF线输送→检查、修剪→打捆→称重、挂牌→入库。1.1 炼钢工艺(1)化学成分。根据用户要求 ,采用典型牌号30MnSi,化学成分见表 1。表 1  30MnSi的标准化学成分w/%CSiMnPSCu0 .2 8~ 0 …  相似文献   

6.
管永华  李智洲 《印染》2007,33(5):24-26
采用免烫整理剂LF对棉织物进行潮交联免烫整理。通过对免烫整理效果影响参数的研究及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整理剂LF整理棉织物的最优工艺参数,即整理剂LF用量200g/L、催化剂浓度30%(相对整理剂)、潮态堆置时间24h、pH值2.0。在此条件下,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达到220°-230°,强力保留率大于60%,布面甲醛含量低于75mg/kg。  相似文献   

7.
77B盘条生产工艺研究与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77B盘条的生产工艺。转炉冶炼实施高拉碳,LF炉精炼采用较低碱度(2.0左右)稀薄渣,实施钢水窄成分控制,连铸采用全程保护浇注,采用二冷配水制度,稳定连铸拉速(1.7~2.3 m/min):控制波动范围±0.1m/min,1 000~1 050℃低过热度浇钢,980~1 020℃低温开轧,吐丝温度控制在850~870℃,辊道初始速度为0.8m/s。唐钢生产的φ8.0 mm的77B盘条,抗拉强度为1 605~1 660 MPa,延伸率4%~5%,断面收缩率32%~38%,产品可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LF0030 飞虎队和豹;W/i飞机垫出tj≮ ?罨。 ||誓j|.。箍I 。| i LF003/—g虎队和豹≯j0囊毒0譬?0 0 t一曩?一:i j糍 ■ 懋鲻黼瀚磁麴豳豳—圈一带你进入模型领域的精密世界  相似文献   

9.
对比分析了实芯纯钙线(99.68%Ca)和铁钙线(30%Ca)在LF精炼过程应用的冶金效果,喂实芯纯钙线与喂铁钙线相比,钙的收得率提高30%,喂线减少50%,喂线时间缩短2~3min,钢水温降减少3~5℃,具有明显的冶金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氧化物夹杂对高碳钢盘条深加工的不利影响,采用氧氮分析仪、金相显微镜对BOF—LF—CC生产各环节钢中的全氧含量及夹杂物形貌、成分、大小进行检测,分析其全氧含量和夹杂物的形态,找出钢中氧含量的变化规律和夹杂物主要成分及其形成原因。通过开展复吹转炉脱磷工艺研究,将复吹转炉最佳去磷温度设为1 400~1 500℃,根据造渣工艺,建立不同条件下操作模式,实现不同钢种的终点精确控制,有效防止钢水过氧化,减少脱氧剂的消耗和夹杂物的生成。将转炉无铝化终脱氧、精炼渣系和吹氩工艺优化,并在连铸过程全保护浇注,实现全过程洁净化生产,有效控制氧、氮含量,显著减少大型夹杂物,使盘条中氧质量分数的平均值控制在19.43×10-6,夹杂物级别低于0.5级,产品质量较好,满足金属制品企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ML08Al冷镦钢盘条的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采用转炉、LF炉精炼、小方坯连铸机、高速线材轧机生产工艺试制ML08A l冷镦钢的过程。通过控制化学成分、LF炉精炼、全过程保护浇注和控制冷却等工艺措施,使盘条的化学成分稳定,冷顶锻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2.
介绍采用转炉、LF炉精炼、小方坯连铸机、高速线材轧机生产工艺试制ML08A1冷镦钢的过程。通过控制化学成分、LF炉精炼、全过程保护浇注和控制冷却等工艺措施,使盘条的化学成分稳定,冷顶锻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3.
通过转炉冶炼、LF精炼和高线轧制,生产的冷镦盘条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满足标准要求。生产的 5. 5,6. 5, 8, 10mm盘条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晶粒度 8~9级,脱碳层小于 0. 03mm,盘条的一般疏松 1. 03级,中心疏松 1. 37级,偏析级别均值为 1. 39,经用户使用满足冷镦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李振京 《金属制品》2006,32(3):22-23
介绍采用电炉冶炼、LF炉精炼、连铸机生产120 mm×120 mm方坯,再用半连续式线材轧机生产拉拔用低碳线材的生产工艺。给出电炉冶炼、LF炉精炼、连铸时的控制参数及注意事项,对后续生产中存在的断丝及强度较高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BL1盘条进行拉拔性能试验研究 ,通过结果对比 ,摸索出BL1盘条的最佳化学成分、力学性能 ,优化出钢丝最佳生产工艺参数。粗、中拉平均部分压缩率为 2 3% ,拉拔速度为 2 .4m/s ,细拉平均部分压缩率为 14 % ,拉拔速度为 3.5m/s,保持良好的润滑和冷却 ,可将 6 .5mm高线盘条拉拔到 0 .70mm以下 ,总压缩率超过 99%。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各生产工序中胶管钢丝的性能,分析72A高线盘条存在的问题,提出生产72A盘条的建议。炼钢时控制化学成分均匀稳定;连铸时控制方坯缺陷;开轧温度控制在(930±20)℃,吐丝温度控制在(880±10)℃,可得到符合要求的盘条。  相似文献   

17.
针对 5 7B线材生产针布钢丝出现拉拔后钢丝压扁开裂的现象 ,应用理化检验手段 ,对线材、钢丝的化学成分、表面情况、金相组织等进行分析。认为造成钢丝压扁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线材表面缺陷及钢丝组织不均匀  相似文献   

18.
对生产焊接用ER50-6线材的工艺进行分析,指出冶炼后吹时间过长、吹氩时间不足、出钢温度偏高、水冷线水压不稳定等是造成线材成分不均、组织恶化、拉拔断裂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后线材拉拔性能大幅度提高,可以不经退火直接拉拔至Φ1.0 mm,满足了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段坚强 《金属制品》2002,28(2):32-34
对PC钢丝生产中断丝试样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和断口金相检验 ,结果显示断口试样中Cr成分比正常盘条低 2 5 % ,并存在网状铁素体。分析认为 ,网状铁素体是造成钢丝“杯锥状”断口的原因 ,盘条出现屈氏体组织是导致平直断裂的原因 ,化学成分偏析是导致不规则型断口的原因 ,并对产生不规则断口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提出了生产中避免断丝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国产合金弹簧钢线材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炼钢、铸造、表面缺陷清理、控冷和化学成分几个方面,阐述国产油淬火回火合金弹簧钢丝用线材的现状以及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产品质量时好时坏、稳定性差;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控制水平较低,纯净度达不到要求,常有厚度大于15μm的硬性非金属夹杂物存在;线材心部时常出现严重的化学成分偏析,造成心部存在索氏体和马氏体异常组织;表面缺陷多且深;表层全脱碳难以完全避免;线材在斯太尔摩线上控冷时,索氏体化率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