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搭建了一个小型直接接触式蓄冷器实验台,研究了直接接触式蓄冷器内的换热特性。采用相变温度为7℃的有机相变材料作为蓄冷剂、水作为载冷剂进行直接接触式蓄冷过程的实验,通过实验研究了喷口位置、载冷剂进口温度、载冷剂进口流量、蓄冷剂进口流速对质量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换热系数随着载冷剂进口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载冷剂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喷口位置的降低而升高、蓄冷剂进口流速的增大而升高,但当流速达到2.8 m/s后,喷口位置对质量换热系数的影响力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直接接触式蓄冷器的蓄冷特性,并建立直接接触式蓄冷器的物理及数学模型,采用热平衡法建立能量守恒方程,利用相变温度为6℃~8℃的有机相变蓄冷介质,利用水为载冷剂,使两者在蓄冷器内直接接触换热进行蓄冷。研究直接接触式蓄冷器的蓄冷剂进口温度与流量、载冷剂进口温度与流量的变化对蓄冷特性影响。结果表明:蓄冷时蓄冷器的总蓄冷量随着蓄冷剂的进口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载冷剂进口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载冷剂的出口温度随着蓄冷剂和载冷剂进口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该文首先介绍了用于固液相变的相变材料,随后综述了目前相变蓄能技术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包括间壁式相变蓄热、直接接触式相变蓄热、相变围护结构等蓄热技术和用于空调通风系统以及制冷系统的固液相变蓄冷技术.最后提出我国节能建筑可大力发展利用相变蓄热技术的被动式太阳房和相变蓄冷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4.
针对便携式大功率激光器的散热问题,文章提出了蓄冷散热的技术方案.首先分析了不同的蓄冷介质和蓄冷/释冷方式,比较得出采用冰作为蓄冷介质、采用直接接触式释冷的方案在蓄冷量、释冷过程平稳性、系统体积与重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随后,采用冰蓄冷、直接接触式释冷的方案,对额定散热功率4500 W的水冷板进行了散热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冰蓄冷散热,由于冷却水温度低,水冷板整体温度较低,可以采用较小的冷却水流量满足散热需求,证明了冰蓄冷散热的可行性.随后,将冰蓄冷散热应用于大功率激光器的散热,成功实现了便携式大功率激光器散热系统轻量化.文章也对冰蓄冷散热过程中的结露、蓄冰率、工质损耗、系统工作时间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盘管式蓄冷装置蓄冷过程的集总参数数学模型,给出了量纲一方程.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量纲一参数对盘管式蓄冷装置换热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蓄冷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道平 《暖通空调》1995,25(4):30-33
本文介绍了蓄冷方式和特点,并对蓄冷水和蓄冰的应用条件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蓄冷技术的应用领域,介绍了蓄冷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空调用纳米复合材料相变蓄冷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和分析了水蓄冷、冰蓄冷、共晶盐蓄冷及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的优缺点,提出在常规空调中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相变蓄冷技术,并对其相变温度和过冷度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纳米TiO2可减少相变蓄冷介质的过冷度。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的若干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水源热泵系统在我国迅速发展所遇到的若干技术问题:水资源的利用及污染;地下水换热系统的水文勘察试验;水源井布井方案;水源井布井间距;地下水换热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地下水换热系统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地源热平衡;地下水循环供水技术;免费供冷技术;水源热泵与蓄冷相结合;水源热泵设备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9.
伏宝桃  何立群 《安徽建筑》2000,7(6):113-114
本文就蓄冷空调系统夜间蓄冷过程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表明,蓄冷空调系统夜间蓄冷时间比蓄冷器的理论蓄冷时间要长,与蓄冷器性能、冷冻水流量、制冷机组的制冷量有直接关系。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蓄冷系统启动时的温度对蓄冷时间的影响,同时保证制冷机组的制冷量和冷冻水流量要与蓄冷器性能匹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蓄冷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及不同蓄冷方式的特点,分析了蓄冷技术的优势硬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指出了国内在蓄冷技术上与国际方面的差距,并提出推广蓄冷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复合相变墙体应用于被动式太阳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冬季日照率较高、太阳辐射强度大的北京地区为研究对象,依据建筑热物理学、传热学以及相变贮能理论,结合计算机模拟分析以及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复合相变墙体材料在被动式太阳房中应用的可行性,为相变蓄热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相变材料是一种高效的贮能物质,相变技术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总结了相变材料的传热机理,以及相变材料的制备和热物理性能,并对相变墙房间模型的建立和求解的一般研究方法进行了汇总,最后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急需解决和进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土壤蓄热与土壤源热泵集成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对工业余热、废热和太阳能的利用,结合土壤蓄热技术与土壤源热泵技术的优点,本文提出了土壤蓄热与土壤源热泵集成系统及其地下管群换热器的布置方式。并在能量平衡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管群换热器蓄热、释热和停止运行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埋管间距对蓄热与释热运行特性的影响,为土壤蓄热与土壤源热泵集成系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某锅炉房设计搭建了一套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直接接触式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回收1台29 MW锅炉的烟气余热系统。工程实测分析表明:测试期间,最终排烟温度基本稳定在20~30℃区间,平均回收烟气余热量为2.67 MW,吸收式热泵平均综合COP为1.62,供热效率平均提高11.54%。采用直接接触式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张鑫  张文科  侯幸  高翔 《区域供热》2020,(2):114-121
余热利用是目前被认为优先研究的领域之一,热泵的余热利用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还减少了对环境的热污染。本文首先总结了目前国内研究较充分的余热回收热泵系统形式,并根据冷凝热回收利用程度对热回收系统进行分类。其次,讨论了热回收技术在热泵机组中的应用,围绕双冷凝器、相变蓄热及两级复叠技术展开余热回收的分析,阐述了不同热回收的原理及特点。随后,针对螺杆热泵热回收系统进行了探讨,在不同制冷剂和不同冷凝温度条件下,揭示了油冷却器的余热回收效果。本文所叙述及分析的内容,有利于促进热泵行业余热回收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节能环保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太阳能供热储存的方式和研究现状,得出用土壤储热材料把太阳能量存储起来,是当前较为适用的太阳能储热方式,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前景广阔。分析土壤储热体的特性,通过增大密度、减小孔隙率和提高含水率来提高土壤导热系数,改善换热能力,同时要考虑不同地区和不同土体的热物理性质的差异。针对地埋管换热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结合竖直埋管和水平埋管的优缺点,指出水平埋管形式的研究投入不足,今后需要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节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与难点,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检测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现有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的分析,总结现有现场检测技术手段存在的问题,并对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在现场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描述,对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技术的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太阳能利用中各种常用的蓄热技术,介绍了一个正在使用的实际蓄热工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经济性分析,指明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利用中的蓄热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论述了太阳能利用中各种常用的蓄热技术,介绍了两个正在使用的实际蓄热工程,并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经济性分析,指明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电热锅炉蓄热系统在供生活热水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环保要求较高、电力需求紧张的情况下,电力蓄能技术是值得重点推广的应用技术。文章介绍了电热锅炉蓄热系统在供生活热水系统中的两种设计模式,并着重对直接蓄热式模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