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居住区“柔性边界”环境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活品质的提高直接反映在居住环境的改善上,针对目前居住区环境理解的片面性,提出城市与居住区交接的边界空间环境的重要性,探讨产生积极富有活力的“柔性边界”空间对居住区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层建筑不仅标志着一座城市的发达程度,随着人们对于居住环境与居住空间的越来越看重,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处理好其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与规划理念往往能够打造出更和谐的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这也是我们应当有的努力方向。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苗阳  刘芳 《时代建筑》2004,(5):34-37
居住板块的变迁作为城市居住空间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对城市整体空间形态的演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上海居住板块的变迁既显示出上海与其它城市共有的特点,而更突出的却是它的个性表现。文中主要回顾了1990年代以来上海居住板块变迁的主要历程及其在城市空间形态演化中的角色转换,并简要分析了促成这一发展和转换过程的动力所在。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居住在当前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越呆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回归城市--对住区空间形态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我国城市住区空间建筑形态演变的回顾,分析居住与城市生活密不可分构相互关系,指出当前一些基于居住安全或商业开发品质追求而过于封闭的住区空间形态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城市的尺度重新考量居住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5.
对南京市低收入住区空间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南京市低收入家庭居住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居民社会分层与居住空间分异的客观现实背景,试图从城市规划角度对低收入家庭居住空间特征以及区位分布等进行探讨,以此引起各界对低收入家庭居住问题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期间.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主要表现在郊区化、城市土地利用优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新城市空间浮现、公共空间失落、历史文化街区消亡等方面。影响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主体是政府、企业、个人。政府通过制度和政策经营城市空间,企业通过市场实现对城市空间的组织,个人主要通过对居住空间选择等来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居民活动共同驱动着上海城市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7.
关于生态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hmuelBurmil  彭敏 《规划师》2003,19(1):11-14
城市是目前人类的主要居住形式,因此城市应是可居住和可持续的。生态城市是对城市环境的一种新的诠释。这种新的诠释包括两个方面:城市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城市本身的景观。这就要求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能周全地考虑资源、建造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桥梁,在城市与周围环境之间、城市内部不同的体系之间建立联接点,创造可持续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8.
居住区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的延续,它的存在与运行离不开所在的城市;人是居住区的主体,“以人为本”、“物为人用”,居住区要切实解决居民的各种生活需要,本文以好佳城市花园为例,着重阐述“城市的观点”、“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李垣 《华中建筑》2023,(1):74-78
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居住空间经历了深刻的变迁,其特殊制度背景下的空间发展模式与西方的城市管理主义理论(Urban Managerialism)有契合之处。既有的城市居住空间研究在多尺度的探讨上不够充分。从城市管理主义视角引入,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采用房屋中介网站与书籍资料的信息,通过核密度分析、数量分析与图形分析,描述不同时期城市与街区尺度的居住空间形态特征及其变化,解释“城市经理人”(Urban Managers)在演变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在中国城市中,城市经理人的角色由中央与地方政府承担,地产商、金融机构、规划师与建筑师等机构与群体对城市管理的过程起协同作用。城市管理作用于居住空间的形态演变过程中,加强政府管控可以有效促进居住空间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场所艺术与空间科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城市这个庞然巨物由于有了人的活动而变得生机盎然,城市实体和人的活动是如何联系的?俨然有序的城市是如何从人类生活的历史长河中突现的?城市物质形态又是如何与居民的经济、社会以及认知活动相关联的?在宏观的层面上,城市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动作的,而每一个个体又是在另一个层面上体验它的,这样我们就陷入了看似矛盾的两种视角。本文从空间句法出发,希望建立一种城市生长理论,以此来调和上述两极分化的观点。它的立足点就是把城市看成空间网络,并把空间看成物质性城市,体验的城市、社会经济的城市和认知的城市的共同媒介。因此,从空间的角度来看,作为物体的城市和作为体验的城市就合二为一了? 我们应该如何从空间角度来讨价城市?我将首先解释我研究空间的焦点,那就是空间句法,解释它是如何作为一种空间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在科研和设计实践中的。其次,我将阐述我们如何用空间句法来发现人类理解、体验以及利用空间的理论,我们可以勾画出两个阶段中城市生长的理论,一是人类聚集建筑物的过程是如何形成城市特色空间形态的。二是聚集的建筑物是如何通过影响人类的活动而成为赋有生气的城市的。 总之,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的产品。它们特有的形态和功能反映了人类是什么以及我们能如何生存。这也许就是城市是最伟大的艺术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等促使城市居住空问产生分异.城市居住空间整合是目前城市住区开发建设需考虑的问题.本文试就旧住区、单位住区和城乡结合部地区住区的空间再造与整合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及贫困人口分布状况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吕露光 《城市规划》2004,28(6):74-77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难以避免的现象,其社会学后果之一是会形成城市贫困人口区域化分布,富裕人群和贫困人群相对隔离。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其解决方法和局限是什么?本文在社区调查的基础上做出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复合城市空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海漪 《华中建筑》1997,15(1):35-41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城市空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针对目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对山水城市的研究,提出“复合城市空间论”,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谋求更适于人类生存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原型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居住街坊模式和60年代基于邻里单位模式发展起来的居住小区规划理论。当时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组织是“居住区——小区——组团”的三级结构形式。9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的打破,探索新型适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城市居住空间形式引起了中国城市建设、管理和研究者的关注.随着国家试点小区的探索.推行,居住空间逐步形成“小区——组团——院落”的三级组织结构和对三级结构改良形成的“小区——院落”的二级组织结构。这些组织结构都是以基于邻里单位的基本原则进行组织,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城市空间的扩展体现了人类活动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城市经济、城市工业、城市交通等主要因素对武汉市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从而为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城市居住空间扩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卓君 《规划师》2003,19(11):108-110
居住空间向城市外围扩展,已成为城市住宅建设的必然选择。居住空间扩展必然形成三种建设模式:交通引导发展;服务引导发展;生态环境引导发展。居住空间扩展方式与居住空间扩展战略及居住区建设模式直接相关,具体表现为基于发展便捷交通系统战略连续扩展和基于发展多中心居住空间结构战略跳跃式扩展两种方式,并形成相应的居住区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正在经历着社会、经济和制度的转型,城市社会空间也由于人口流动、社会阶层分化、居住空间分异等现象而进入重构阶段。当前无论在物质空间还是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社区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内涵之一。现实问题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城市社区网络支离破碎。一方面,城市中心传统社区因城市快速更新而被分割,新的城市功能用地正在零碎地填入;  相似文献   

18.
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祁红卫  陈立道 《地下空间》2000,20(2):137-140
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土地紧张和环境恶化结果后的一种解决方案。本文针对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功能规划、开发模式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对未来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提供一条前瞻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中外大中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因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因角度对中西方城市居住分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中西方城市发展过程中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何皎皎  刘元 《地下空间》2003,23(1):83-86
城市目前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人类如果违背生态学规律,就会失去协调,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本文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与深远意义,提出了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实践中,综合多方面因素,朝生态城市方向发展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