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安 《石油机械》2005,33(2):8-10
气举管柱温度分布对气举井设计和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传热系数是影响系统传热 和温度分布的重要参数,要准确地预测管柱内流体的温度梯度必须首先确定传热系数。针对气举 井实际工况,首次推导出气举管柱的传热系数计算公式,从而为气举管柱流温计算奠定了基础。 计算结果表明,注气点以上和注气点以下传热系数相差很大,所以在实际工程计算时必须分别予 以考虑,并且在计算中可以忽略油管和套管传热系数对气举管柱总传热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连续气举采油举液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气体举液机理研究对气举采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文章首次对气体举液机理研究现状及降低密度举液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2种流动模型的分析计算表明,混合液柱密度降低并不可以作为气体举液的充要条件。而气体与液体之间能量传递与交换是构成井液举升的充要条件,由此便提出了能量充分交换的观点,即,气体与液体之间的充分能量交换是液体得以举升的根本原因。其分析结论对连续气举井参数优化设计与选择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奥齐思泽斯基流型分类公式为基础,对我国气举井中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计算。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气举井中只存在2种流型,即泡状流和段塞流.且段塞流普遍发生在注气点以上.因此,从应用角度来说.可以不考虑过渡流和雾状流2种流动型态.应主要加强对泡状流和段塞流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连续气举采油的举液机理,通过对所建立的两种流动模型的分析计算,指出目前普遍采用的混合液柱密度降低并不能作为气体举液的充要条件,并由此提出了能量充分交换的观点,这对气举采油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连续气举采油井下管柱设计计算方法的内容和步骤,通过中原油田的应用,效果明显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它是气举井设计最根本和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可供气举设计工作者参考?2一262 井应用本文所列方法进行气举后.日产油由气举前的89桶(14立方术)提高到178桶(28.3立方米).气举后由抽油转为自喷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连续气举采油的举液机理 ,通过对所建立的两种流动模型的分析计算 ,指出目前普遍采用的混合液柱密度降低并不能作为气体举液的充要条件 ,并由此提出了能量充分交换的观点 ,这对气举采油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8.
连续油管注氮气气举工艺通过连续油管与制氮泵车配合,应用于雅克拉采气厂天然气井的诱喷、排液施工作业中,能够快速反排井筒液体,具有安全可靠、作业周期短、效率高、掏空深度大等特点,特别对气井的后期生产有一定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会琴  伍正华 《石油机械》2006,34(11):56-58
根据让那若尔油田低压、高气液比的油藏特征,设计出一种压裂气举排液及完井一趟管柱。该管柱在常规压裂管柱上安装气举阀,在油井压裂施工结束后不起出压裂管柱,采用气举方式实现压裂液快速返排和连续气举完井生产,是压裂工艺和气举技术的结合,一趟管柱实现压裂、排液及连续气举完井生产3项功能。24口井的应用表明,该管柱承受压力高,排液速度快,不动管柱可实现连续气举生产,既简化了作业程序,又能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在油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各井连续气举动态曲线用一元二次函数拟合,然后采用二次规划处理井组(单元)连续气举系统注气量的最优分配。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井注气量的取值予以限制,并按不等式约束条件下的非线性最优化理论的库恩-图克条件,得到其等效问题。再用迭代法求解等效问题,继而得到原问题的最优化解。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方法计算简便,精度高。  相似文献   

11.
连续气举管柱及阀工作参数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现货供应的可捞式阀,以一定年限内油井可预计到的终点条件为基础,进行连续气举管柱及阀的分布设计;以油井当前的条件进行阀工作参数的设计和调节,确保一定年限内不起下管柱,油井仍能高效连续工作。对某油田的S井,以3年内不起下管柱、油井产液含水率50%为基础,进行了实例设计,说明了设计方法、设计过程及设计方案的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2.
从质量守恒原理出发,推导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二次压力梯度非线性单向渗流微分方程.并通过变量代换,将渗流方程线性化,获得单向稳定渗流模型的解析解.再利用保角变换将压裂井复杂的平面流动转化为简单的单向流动,最终获得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二次压力梯度的压裂井产量公式.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只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或二次梯度项所得产能公式都是文中公式的特例;忽略二次梯度项将使计算所得产能偏低,忽略启动梯度项将使计算所得产能偏高,且误差随二次梯度项系数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掌握变梯度控压钻井井控过程中井口回压的变化规律,采用考虑密度突变的井筒气液两相变质量流动模型,分析了基于井底恒压的变梯度控压钻井井控过程中井口回压的变化,探讨了不同因素变化对井口回压的影响,并开展了最大井口回压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研究发现:变梯度控压钻井在控制井底压力恒定时井口回压的调节受气体膨胀、分离器位置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文东油田气举采油井深度较大、高温高压、高气油比等特点,开发了三参数同步测试工艺及分析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测试资料内容,解决了困扰试井工作者多年的深度、压力、温度测试不同步的问题,满足了气举井资料录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低渗透油水两相油藏渗流压力分布规律研究较少,且未考虑含水饱和度沿径向不均匀分布等问题,在充分考虑到水驱前缘突破油井后,含水饱和度沿油藏径向不均匀分布的情况下,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油水两相径向稳定渗流模型,并推导出了压力分布方程。利用实验数据,结合径向Buckley-Leverett方程获得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以及两相流度与径向距离r的函数关系,代入到求解的压力分布方程中求出该油藏的最终压力分布,并结合实例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6.
低渗透岩心中油水两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渗透储层的孔隙变尺度和微尺度效应使得其中流体流动更加复杂化,主要表现为非线性渗流特征和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对胜利油田桩74断块东营组油层26块低渗透岩心进行室内渗流试验,分别测定了岩心油单相和油水两相的启动压力梯度,结果表明,在油单相渗流过程中,随着流度增大,启动压力梯度逐渐减小,当驱替流体流度增大到一定值后变化平稳,油层流度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大小影响非常显著;不同初始含水饱和度的两相最小启动压力梯度与流度均呈幂指数关系;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启动压力梯度逐渐减小。通过对油水混合流体黏度进行饱和度加权,建立了统一的启动压力梯度试验模型,模型适用于单相和油水两相流渗流,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济阳拗陷地层压力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沉积物压实过程所建立的力学关系表明,孔隙流体压力Pp与上覆岩层压力Ph及有效应力Pe有关。其中Ph可由地层的密度求取,Pe可由叠加速度获得。通过对济阳拗陷山东探区地层压力预测精度敏感性的分析,认为地震速度变化及上覆岩层压力梯度对反映地层压力最敏感,于是统计了济阳拗陷100口井声波时差和实测压力资料,同时解释了该区约1000个点的地震速度谱资料,基本查清了造成该区地震速度谱资料异常的因素,建立了该区地震速度谱资料异常干扰校正模型;分别用测井密度、平均密度方法完成了三个凹陷区的正常地层压力模型计算;形成一套技术先进、易于操作、实用性强的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应用这些新方法对15口预探井进行地层压力预测,结果与实钻数据的地层压力梯度绝对误差小于0.1g/cm^3,相对误差最大值小于10%,克服了过去地层压力预测存在的不稳定、起伏大的缺陷,满足了预探井地层压力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连续气举采油中的能量交换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连续气举采油中的能量交换理论、能量交换系数和能量损失分配系数的概念.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该理论的提出为连续气举采油工作理论和技术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分析计算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段塞流结构的能量交换最为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