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天然植物油肪酸组成与人体适宜摄入脂肪酸比例严重不符的问题,利用各种天然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的特点,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天然植物油调配成适宜素食人群消费的、在同一产品中同时满足了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1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中ω-6与ω-3的比例为4:1~6:1的营养平衡的调和油。将数学模型编制成计算机软件,可方便快捷地求解出各种原料油在营养平衡调和油中所占的质量份,实现了调配手段现代化,结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对温州地区市售的十二种食用调和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色谱(GC)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芥酸、亚麻酸和花生烯酸;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其中以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有利于人体消化和吸收,但不利于长期储存,建议生产调和油时要充分考虑油脂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双低菜籽营养调和油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双低菜籽油富含油酸,以双低菜籽油为主研制了两种适合不同人群的调和油,两种产品油酸含量接近50%,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达80%以上,脂肪酸组成合理,n-6与n-3 PUFA比例为4.7:1和5.6:1.油品氧化稳定性良好,品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且价格合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调和油中18种脂肪酸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过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甲酯化,采用毛细管色谱柱(100 mm×0.25 mm,0.2μm)和程序升温模式进行测定,检测器温度为280℃.结果 18种脂肪酸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出限为0.0005~0.009 mg/kg,回收率为78.9%~99....  相似文献   

5.
李新华  车欣  邵帅 《食品科学》2010,31(13):118-121
按照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食用油脂肪酸推荐比例: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比是1:1:1、多不饱和脂肪酸中n-6与n-3的质量比是(4~6):1,建立数学模型,并将其编程,利用Matlab数学软件计算,方便快捷地计算出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调和油中各原料植物油所占百分比,并得出适合煎炸的调和油、米糠调和油、高档调和油和价格最低调和油的配方。经验证配方中脂肪酸比例符合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比例,说明建立的数学模型可有效地应用于营养型植物调和油配方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慢性疾病人群适宜摄入脂肪酸比例要求特殊的问题,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液质联用法分析结合查阅文献构建17种原料油脂肪酸组成、MCT含量及价格信息数据库,总结某种慢性疾病患者营养要求,建立了一种简便实用的营养调和油数学模型,并基于MATLAB软件开发易于掌握的求解及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通过运行该程序得到40种符合条件的适宜某种慢性疾病患者食用的营养调和油配方;通过排序优选出10种营养调和油配方。该模型设计合理,可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各原料油的比例并对配方综合打分评价,实现多种营养调和油配方的生成和排序。  相似文献   

7.
依据人体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取比例为1∶1∶1,多不饱和脂肪酸n-6∶n-3=(4~6)∶1,建立数学模型,并将其编程,利用matlab数学分析软件计算,得到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食用植物调和油中各原料植物油所占百分比.按照百分比调配,得到调配样品.测定样品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确定食用植物调和油脂肪酸组成的一个区间值,以此脂肪酸组成区间值为依据来鉴别食用植物调和油.并选择市售食用植物调和油进行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8.
调和油的配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膳食中的脂肪酸分为SFA、MUFA和PUFA,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状,对健康亦产生不同的影响。三者的构成比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所以调和油中脂肪酸合理的比例对人体生长、发育及疾病防治至关重要。深入探讨不同膳食脂肪酸构成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为合理调配食用调和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依据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要求,以玉米油、菜籽油、稻米油、花生油和亚麻籽油为原料,以脂肪酸平衡和营养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建模编程,设计3种调和油配方,并对样品进行18个月货架期跟踪。结果表明:3种调和油中n-3 PUFA、n-6 PUFA均满足脂肪酸摄入推荐范围,但配方三中n-3 PUFA不满足适宜推荐摄入量; 3种调和油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植物甾醇、角鲨烯和谷维素; 18个月后样品营养伴随物含量衰减率均在20%以内。因此,所得结果中2种调和油配方是满足推荐的营养调和油,可以为其他营养调和油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脂肪酸摄入量的要求,以脂肪酸平衡和营养物质的含量为评价指标,使用红棕油为调和油的关键基料油,添加富含生理活性物质较多的稻米油、橄榄油、胡麻油,制备出4种不同比例的红棕调和油,通过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调和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4种调和油中脂肪酸比例均符合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脂肪酸摄入量的要求,且调和油中还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γ-谷维素、角鲨烯、生育酚与生育三烯酚和植物甾醇。因此,4种红棕调和油是营养的调和油,为其它营养调和油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单纯形法求解目标的线性规划模型,开发了替代数学建模的调和油配料软件系统。该软件由原料油脂肪酸数据库和运算系统2个模块组成,数据库用于存储各种原料油的SFA、MUFA、PUFA、n-3 PUFA和n-6 PUFA百分率;运算系统可根据所输入的SFA:MUFA:PUFA和n-3 PUFA:n-6 PUFA比例指令给出所选原料油的投料量。然后以经气相色谱分析的山茶油、亚麻籽油、红花籽油和菜籽油为原料,通过该软件运算输出符合浙江、江苏和上海居民营养需求的3种调和油的原料油投料量,在通过Matlab软件建模运算验证后,取原料油进行调和油调配。经分析验证,所配调和油的脂肪酸比例与期望值相符。该软件使用便捷,既适合于食用油企业新产品开发,也适合于为居民家庭提供个性化营养服务。  相似文献   

12.
婴儿配方食品调和油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母乳脂肪中主要脂肪酸含量,通过气相色谱和建立多元方程来调配调和油,并用喷雾干燥法对调和油微胶囊化进行研究,探索了工艺条件,找出了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3.
依据母乳脂肪中主要脂肪酸含量,通过气相色谱和建立多元方程来调配调和油,并用喷雾干燥法对调和油微胶囊化进行研究,探索了工艺条件,找出了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4.
为更加符合成人脂肪酸平衡要求,满足消费者摄入营养健康油脂的需求,以11种常见植物油和分提牛油为原料,在满足脂肪酸平衡和营养成分含量前提下,以价格为指标,使用Matlab软件进行建模编程得到营养均衡动植物调和油配方,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对调配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进行货架期的预测。结果表明,营养均衡动植物调和油的配比为:分提牛油8.00%,玉米油16.40%,亚麻籽油72.20%,芝麻油3.40%;单价为每百毫升0.28元;实际测得饱和脂肪酸占12.78%,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的值为5.99,在4~6:1之间,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与PUFA的质量分数比为0.96,基本满足MUFA:PUFA约为1:1,所配得的调和油脂肪酸比例与期望值相符;最佳调配工艺为:搅拌时间30 min、TBHQ添加量15 mg、搅拌温度20℃;营养均衡动植物调和油保质期为18个月。研究结果为营养平衡健康的调和油开发奠定了理论依据,为食用油企业新产品研发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粮食与油脂》2017,(4):21-24
选取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棕榈油进行调和配制餐饮专用煎炸调和油。用制得的煎炸调和油进行32 h不间断地煎炸油条试验,考察煎炸过程中油脂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调和油的酸价由0.25 mg/g增加至1.09 mg/g,过氧化值由5.48 mmol/kg增加至8.44 mmol/kg,极性组分由4.13%增加至33.65%,反式脂肪酸由0.66%增加至0.86%;该调和油具有独特的脂肪酸组成,含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组分,煎炸得到的油条品质好,试验所得调和油是一种即营养又健康的适合煎炸的调和油。  相似文献   

16.
以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橄榄油为研究对象,建立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和大豆油、玉米油、橄榄油的三元复配模型,利用气相色谱技术(GC)和共有模式法,建立四种纯油脂脂肪酸的标准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分析;再利用GC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不同比例调和油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四种纯油脂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能量化地反映不同油脂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性,选择四种植物油中含量较高的棕榈酸(5.88%~10.72%)、硬脂酸(2.31%~4.57%)、油酸(15.04%~77.45%)、亚油酸(5.92%~53.67%)、α-亚麻酸(0.61%~6.71%)作为特征脂肪酸。根据相关性(R2>0.95)和显著性(p<0.01)分析,分别将油酸和亚油酸、α-亚麻酸和油酸作为两组三元复配模型的代表脂肪酸;通过对代表脂肪酸的回归预测模型进行实例验证,两组复配模型验证RSD%分别小于8%和10%,表明该回归预测模型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本研究反映了脂肪酸在不同组分植物调和油中的差异,可为食用油脂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法优化调和油的配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玉米油、葵花籽油以及油茶籽油的配比,使其调和后的氧化稳定性最好.用Matlab程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当玉米油、葵花籽油和油茶籽油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3.214 3%、0、76.785 7%时,调和油的氧化稳定性最好,诱导时间最长,达到6.534 5 h.  相似文献   

18.
以18种市售小包装标示含有花生油的调和油为原料,对其气味、色泽、透明度、酸值、过氧化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以衡量它们的质量状况。结果表明,18种调和油透明度、酸值和过氧化值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它们之间色泽、气味差异较大,50%的调和油存在花生油香味;通过对调和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调和油中均存在花生油成分,但大豆油、菜籽油等廉价植物油含量超过花生油含量,为调和油的主要成分,配料表中各植物油的顺序基本反映了其在调和油中含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19.
结合脂肪酸组成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大豆油、菜籽油及其不同比例的二元调和油的识别进行基础研究,并分析不同比例调和油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豆油和菜籽油中,共检出脂肪酸组分17种,主要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亚麻酸为主。在以不同比例低芥酸菜籽油和大豆油调配的调和油中,脂肪酸含量随调和比例的改变而呈现一定趋势的增加或减小。结合脂肪酸组成,对所有的139个样品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大豆油和菜籽油可以互相实现区分,不同比例的调和油样品分布在调配的溯源样品之间,基本按照比例关系分布成一条直线。研究通过对菜籽油、大豆油及其不同比例调配的调和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了它们之间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手段进行一些识别分析,为规范调和油的生产和保障公平有序的调和油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营养型调和油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简化计算过程、方便快速进行调和油的配方设计,在总结营养型调和油共同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Matlab软件开发简便实用的调和油数学模型和易于掌握的求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设计合理,可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各原料油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