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6):118-124
为了阐明抗氧化剂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文中采用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大豆磷脂制备的脂质体模拟非均相生物体系,用AAPH热分解生成的自由基引发脂质氧化,通过硫氰酸铁法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法检测脂质的氧化进程,考察豆甾醇对脂质氧化初期和后期产物的抑制作用,从而研究豆甾醇的抗氧化活性以及VC或VE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期明确豆甾醇及其协同作用的抗氧化机理,为进一步应用于生命体的研究奠定基础。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豆甾醇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在考察2种抗氧化剂的协同作用时发现,各种不同浓度的豆甾醇与VC、VE共同作用时均不显示协同增效作用,且TBARS法测得0.001 6 mg/m L VE的加入使复合抗氧化剂抑制脂质氧化后期产物生成的量随时间增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8):100-108
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稳定的葵花油水包油乳状液模拟非均相食品体系,大豆磷脂脂质体模拟非均相生物体系,用水溶性的偶氮化合物AAPH热分解生成的自由基引发脂质氧化,通过硫氰酸铁法(FCT)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法(TBARS)检测脂质的氧化进程,研究胆固醇的抗氧化活性以及VC和VE对它们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胆固醇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但不同体系中其抗氧化活性并不相同。胆固醇在葵花油乳状液中具有最佳抗氧化浓度(0.02 mg/mL)。在考察2种抗氧化剂的协同作用时发现:除了用TBARS法测得3种不同浓度的胆固醇和0.001 6 mg/mL VE共同作用时显示了一定的协同抑制作用外,其余各种浓度的胆固醇与VC、VE共同作用时大部分配比是不显示协同增效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β-谷甾醇在非均相食品体系和非均相生物体系的抗氧化活性以及VC和VE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β-甾醇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抗氧化能力随浓度升高逐渐降低。β-谷甾醇与VC协同作用时,FTC法测得在葵花油乳状液中VC的加入使3种浓度β-谷甾醇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而在大豆磷脂脂质体中,0.008 mg/mLβ-谷甾醇和VC共同作用时的抗氧化效果最好;TBARS法测得0.001 6 mg/mLβ-谷甾醇和0.008 mg/mL VC共同作用表现出较强的协同增效作用。在考察β-谷甾醇与VE的协同作用时发现:在大豆磷脂脂质体中,FTC法测得的0.008 mg/mLβ-谷甾醇和0.001 6 mg/mL VE共同作用显示抗氧化协同增效作用,其余各种不同浓度的β-谷甾醇与VC、VE共同作用时均不显示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欧李红色素在复杂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5):150-156
用AAPH热分解生成的自由基引发脂质氧化,通过硫氰酸铁法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法检测脂质的氧化进程,研究欧李红色素在用大豆磷脂脂质体模拟非均相生物体系和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20稳定的葵花油水包油乳状液模拟非均相食品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同时考查其与VC或VE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在大豆磷脂脂质体中0.001 6、0.004、0.008 mg/m L和在葵花油乳状液中0.02、0.05、0.10 mg/m L的欧李红色素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其抗氧化能力随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考察欧李红色素与VC或VE的协同作用时发现,在大豆磷脂脂质体中0.001 6 mg/m L VC或VE以及在葵花油乳状液中0.02 mg/m L VC或VE的加入,均使复合抗氧化剂不显示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葵花籽粕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萍  王雅  张轶  郭宏刚 《食品科学》2007,28(10):219-222
利用超声波提取葵花籽粕中的乙醇提取物,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到最优的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料液比1:10、时间30min、温度40;用还原力法测定葵花粕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高于VC;用734Rancimat食用油氧化稳定性测定仪测定知葵花粕乙醇提取物粗提物浓度为187.5mg/L时的抗氧化性最佳,以同一浓度的VC、VE、BHA为对照,比较抗氧化活性,从而得到葵花籽粕中的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BHA相当,小于VE、大于VC。  相似文献   

6.
金橘提取物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碘量法检测金橘黄酮类及柠檬苦素类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金柑黄酮类及柠檬苦素类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抗油脂氧化作用;黄酮类提取物添加量为0.02%时,有显著的抗油脂氧化活性,与VC及VE有协同增效作用;柠檬苦素类提取物添加量为0.08%时,有微弱的抗油脂氧化活性,与VC及VE无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且抗氧化作用稳定性不好.  相似文献   

7.
植物甾醇脂肪酸酯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50℃时鱼油体系中过氧化值的方法,研究植物甾醇脂肪酸酯的抗氧化能力。50℃时植物甾醇月桂酸酯、棕榈酸酯、油酸酯和共轭亚油酸酯在鱼油中的最佳抗氧化浓度为50μg/L。在此浓度下24h内抗氧化效果为:月桂酸酯〉油酸酯〉共轭亚油酸酯〉棕榈酸酯,且甾醇酯与VE有抗氧化协同作用,其效果为:VE+月桂酸酯〉VE+共轭亚油酸酯〉VE。因此,植物甾醇脂肪酸酯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葡萄籽原花青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亚油酸体系、脂质体体系、DPPH.及O2-.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在亚油酸及脂质体体系中,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高于VC和VE,并与VC、VE具有协同增效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能力可以与合成抗氧化剂BHT相近;原花青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优于VC、VE及BHT,半抑制浓度分别为:原花青素1.8μg/mL、VC 2.5μg/mL、VE 6.3μg/mL、BHT 3.5μg/mL。对O2-.的清除能力优于VE而与VC相近,半抑制浓度分别为原花青素15.4μg/mL、VC 14.5μg/mL、VE 177μg/mL。  相似文献   

9.
葡萄籽原花青素的聚合度与抗氧化活性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亚油酸体系和脂质体体系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不同聚合度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在亚油酸及脂质体体系中,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高于VC和VE,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能力与合成抗氧化剂BHT相近。聚合度对原花青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较大,单体对脂质体体系的抗氧化活性低于二聚体,对于聚合体而言,原花青素对亚油酸体系和脂质体体系的抗氧化作用均随着聚合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适用于多肽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以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 hydroxylanisole,BHA)、VC和生育酚(vitamin E,VE)为对照,测定大豆肽的还原能力、螯合Fe2+能力、清除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及抑制脂质体氧化的活性。结果显示:在质量浓度为0~30 mg/mL时,大豆肽还原能力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BHA、VE、VC类似,大豆肽最大还原能力仅为0.487。大豆肽抑制脂质体氧化的活性弱于BHA和VE,但具有较稳定的增加趋势,最大抑制率达到20.6%;在质量浓度为0~15 mg/mL时,大豆肽螯合Fe2+能力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最大螯合率为38.7%。然而,未检测出BHA、VE、VC具有螯合Fe2+的能力;在质量浓度为0~3.0 mg/mL时,大豆肽清除ABTS+·活性与VC基本相同,大于BHA和VE,ABTS+·清除率最大为61.2%。大豆肽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大仅为2.1%,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远低于VC(45.0%)、BHA(10.1%)和VE(10.7%),表明螯合Fe2+能力、清除ABTS+·及抑制脂质体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适合用于评价大豆肽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肉制品加工中使用的辅料——抗氧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盼盼 《肉类研究》2011,25(3):25-31
氧化是导致食品品质劣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肉及肉制品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防止食品氧化可以通过向食品中添加抗氧化剂实现,食品抗氧化剂是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食品储藏期的食品添加剂。本文综述食品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抗氧化剂使用的注意事项及食品中常用的抗氧化剂,并简要介绍抗氧化剂活性的测定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HPLC法同时测定五层共挤膜中4种抗氧剂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五层共挤膜中抗氧剂1010、抗氧剂330、抗氧剂1076和抗氧剂168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四氢呋喃-水[61∶29∶10];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为1.5m L/min;进样量为20μL。结果:抗氧剂1010、抗氧剂330、抗氧剂1076和抗氧剂168在2.4μg/m L~48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4种抗氧剂的回收率在83%~104%之间,RSD最大为3.5%。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检测灵敏度、精密度、线性和准确度,可用于五层共挤膜中抗氧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Some lactobacilli strains had beneficial effects on human beings due to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 this study lactobacilli strains stored in our laboratory were screened for potential antioxidant activities by investigating their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resistance to H2O2, and hydroxyl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the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screened strains were evaluated by cellular antioxidant assay and protection for HT-29 cells against H2O2 injury ass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Y44 could scavenge oxygen free radicals, inhibit the production of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without creating obvious cytotoxic effects, and protect HT-29 cells against H2O2 injury evidenced by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the Bcl-2-associated X protein (Bax)/B-cell lymphoma 2 (Bcl-2) ratio and heat shock protein 70 expression, increase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activities, and decrease of malondialdehyde level of HT-29 cells damaged by H2O2. It was speculated that L. plantarum Y44 protect HT-29 cells against oxygen radical injury through scaveng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activating intracellular antioxidant enzyme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among the results of the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assay, protection assay for HT-29 cells against H2O2 injury, and the cellular antioxidant assay.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L. plantarum Y44 could be a probiotic candidate with antioxidant properties and combining several chemical antioxidant methods and antioxidant cellular models could be an effective procedure to screen lactobacilli strains with antioxidant activity.  相似文献   

14.
采用Rancimat法研究3种酚类抗氧化剂丁羟基茴香醚(BHA)、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没食子酸丙酯(PG)与3种胺类抗氧化剂四乙烯五胺(TEPA)、邻苯二胺(OPD)、二烷基二苯胺(ADPA)及其复配对菜籽油生物柴油诱导期的影响,并对其复配后协同抗氧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菜籽油生物柴油的诱导期为2.03 h,达不到国家标准(6 h);6种抗氧化剂在添加量为0.4%时,抗氧化效果强弱顺序为TBHQTEPAPGBHAOPDADPA;酚类抗氧化剂与TEPA复配的抗氧化效果增加最明显,其次是酚类抗氧化剂与OPD复配,而ADPA与酚类抗氧化剂复配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基于不同机理的抗氧化方法对果蔬中常见的酚类物质单体,包括黄烷酮、多甲氧基黄酮、黄酮醇、酚酸等活性成分行了较全面的评价。结果显示酚类物质的抗氧化能力与其结构有密切关系。对天然产物或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的评价应该采用至少两种机理不同的抗氧化方法进行测试,才能取得较为客观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虾青素是一种很强抗氧化剂,该文阐述虾青素抗氧化、防紫外线、抗肿瘤和其它特性及在人体健康方面许多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抗氧化剂抑制脂质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自由基对底物的氧化降解以及还原能力4类测定抗氧化活性的方法,并讨论了评价或表征测定结果的方法和参数以及对测定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香辛料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香辛料有很多功能,而抗氧化活性是其重要功能之一。本文论述了30种香辛料的抗氧化活性和一些香辛料对高含DHA鱼油的抗氧化抑制效果,并介绍了从一些香辛料中分离出的具有高活性的抗氧化性物质。  相似文献   

19.
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抗氧化剂抑制脂质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自由基对底物的氧化降解以及还原能力4类测定抗氧化活性的方法,并讨论了评价或表征测定结果的方法和参数以及对测定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玉米抗氧化肽的分离制备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本实验以2709碱性蛋白酶水解玉米蛋白粉制备玉米抗氧化肽,SephadexG-25、DEAE52纤维素纯化玉米抗氧化肽,并用几种不同的实验体系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玉米抗氧化肽制备的最佳酶解条件为:pH=9.5,[E]/[S]=10%,时间4h,温度55℃。该条件下制备的玉米抗氧化肽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有强烈的清除作用,并能显著地抑制细胞和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P〈0.01)。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其富含丙氨酸和亮氨酸,摩尔分数分别为17.39%和13.04%,并且含有5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占玉米抗氧化肽氨基酸总含量的39.13%,因此在具有较高生物学活性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