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空中客车交通系统悬索结构的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悬挂的双层索结构作为空中跨越支承结构 ,让自带动力的车辆 (空中客车 )悬挂于轨索上运行 ,这是可在城市和风景区建设的一种新型交通系统。文中主要研究该系统中高架悬索结构的静力特性和设计参数 ,包括结构线形的设计、初始结构内力的确定、车辆运行荷载下结构分析以及结构参数对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等。研究表明该种结构在温度变化和外荷载等作用下的力学特性与悬索桥有明显的不同。轨索预张力是影响结构刚度的主要因素 ,而轨索预张力与外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呈非线性关系。给出了这种悬索结构的线形和初内力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汪浩  王华  冯华 《山西建筑》2009,35(18):273-274
探析了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布置的原则以及如何对城市道路进行功能定位,以巢湖市安成路为设计实例,介绍了几种横断面基本形式的优缺点和适应范围,以期使得城市横断面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视觉系统是驾驶员行车过程中取得外界信息的重要通道,研究驾驶员的视觉特性有利于从驾驶员视觉角度建立安全的行车环境体系。文中通过视觉特征理论基础分析结合Smart—Eye Pro智能眼动仪实车试验,获取了驾驶员在城市道路行车环境中的注视特征和扫视特征,发现城市道路越是复杂的行车环境使得驾驶员的注视时间和扫视时间越长,对行车干扰越大。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导致城镇道路沿线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进而导致大量出入口的出现。目前,国内诸多城市交通性主干道上存在出入口密度过大问题。基于此,确定城市道路进出交通的特性至关重要。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进出交通的到达分布特性,确定了进出交通到达具有随机性。再通过分析进出交通的穿越和让行特性,确定了进出交通与主线交通的优先级,所得结论可为通行能力计算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郭啸  陈玲娜 《山西建筑》2010,36(16):205-206
通过建立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熵流概念模型,阐明了工程项目系统中组织熵流的基本作用机理、作用过程。从系统论角度分析了影响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混乱的因素、管理有序的因素,建立了复杂适应性工程项目耗散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1)
现阶段,人们对建筑室内设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在生态时代背景下,生态室内设计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生态型室内设计,能够避免室内设计造成的增熵现象,进而为人们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该文概述了耗散结构具备的条件,探析了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生态型室内设计,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建设项目管理需要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和环境适应性,以达到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实施方案,有条不紊地实现建设计划的目标。将耗散结构应用到建设项目管理,有助于构建平衡、稳定、有序的项目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组织创新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建设项目耗散结构及其熵理论为基础,论述了耗散结构中熵流的基本作用机理和作用过程,分析了建设项目创新管理方法及其正负熵流变化对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的影响,并通过实例分析了耗散结构理论在建设项目创新管理方法上的应用以及对我国建设项目管理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某开发区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并与周边地区典型路面结构对比,根据路面可靠度系数,调整了交通等级和路基强度等级的划分、拟定了路面结构组合、对路面厚度进行了计算,对该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的设计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9.
将耗散结构理论的思想引入了混凝土结构的损伤问题研究之中,首先论述了其适用性,然后以熵流理论为重点,给出了对于结构损伤问题的分析和处理的有益启示,据此进一步得出了具体的思路,显著提高了对该问题的研究水平.最后概括了需要继续研究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汪箫  胡珺 《城市建筑》2014,(29):24-24
本文以耗散结构为基点,尝试构建设计院创作过程中的建筑创新模型,总结了耗散结构中的熵值理论在建筑创新过程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了建筑创新的耗散结构分析。最后,得出了建筑创作过程中达到建筑创新的耗散结构量化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以沈阳市中心城区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形"和"流"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模型,从静、动态两个角度揭示城市的空间发展特征。首先,从城市物质空间组成要素出发,构建以"人地房、设施条件、人居环境"为主体的空间评价体系,分析城市"形"的空间特征;利用人口、用地和建筑数据,结合交通出行调查,推算城市内各区域的空间出行分布,对城市"流"特征进行分析。综合二者研究结果,根据空间发展的均质、异质性特征,对沈阳市中心城区的空间格局进行重构。最后,以片区为单元,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对城市"形"和"流"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空间聚类,实现城市多中心体系的识别与发展阶段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初论岩体失稳过程中耗散结构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52,自引:12,他引:40  
根据耗散结构形成和维持的三个条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研究了岩体变形系统的非线性系统,岩体失稳过程中所处的远离平衡态的情况与岩体失稳过程中的降维、减熵与有序性,讨论了岩石应力应变曲线与耗散结构形成的关系,以滑坡为例说明了耗散结构的形成过程,并给出了其耗散结构模型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城市开发强度的主张角度看,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可以划分为分散化、集中化与折衷化三大类.不同的开发模式,对交通产生不同的影响.国外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研究城市开发强度对交通发展战略、交通及城市运营效率、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需求的影响等方面.高强度开发是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基本特征,在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城市的开发模式对交通的影响效果与国外既有相似,又有差别.通过综述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对比,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但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运营安全和环境问题。文中利用建立的列车—轨道系统耦合模型,用多自由度刚体模拟车辆体系,用离散支承的梁单元模拟钢轨系统,边界条件采用粘弹性人工边界,然后运用数值积分法对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并通过与文献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以北京城轨13线为例,根据作者编制的Fortran程序,计算城轨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并与规范限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姚遥  魏晓冬  冯伟  王峰  吴昀晖 《城市规划》2015,(Z1):102-106
自行车交通系统作为绿色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短距离出行的最佳选择,也是建设宜居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规划通过调查研究,充分把握丽水城市特色与交通发展特征,找出了丽水自行车交通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按照以问题导向应对近期改善,以目标导向应对远期发展的思路,提出由城市道路自行车系统、自行车绿道系统、自行车衔接系统及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有机构成丽水中心城区自行车交通体系。并对每个子系统进行详细规划,选择绿色交通示范区进行路段创新实验。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网节点短时段交通量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准确的短时段交通量预测在良好的道路交通管理中将越来越成为至关紧要的一个步骤。本文应用BP学习算法及进行误差校正的SPDS算法,建立了基于BP网络的城市道路网节点短时段交通量预测模型。并依据哈尔滨市省政府交叉口2001年6月15日15min间隔的交通量调查数据,对中宣街进行了分时段的交通量预测。本文还对交通量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提出了五种输入层方案,针对不同输入层方案,采用试算法确定最佳隐层单元数,根据各方案的训练时间和误差进行评价,确定了理想的交通量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分析了输入层单元和隐层单元分别与训练时间和误差的关系。最后,采用确定的交通量预测模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证明了本模型在较短时间内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长春市城镇体系的空间管治规划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空间管治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春市城镇体系空间管治规划的原则与思路,以不同类型空间为管治单元,确定了城镇功能不同地域的空间管治范围、方向与途径,提出了城镇体系空间管治规划的实施战略与政策,为我国其他地区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管治规划的编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交通影响分析制度目前尚存在各种管理上的问题。为了使交通影响分析不断适应日趋复杂的城市交通及土地使用系统,真正发挥其作用,本文对我国交通影响分析的管理制度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建立:交通影响分析资质管理制度,包括市场准入制度和招投标制度;交通影响分析报告评议和审查管理制度,包括报告的评议和审查程序、编制技术标准和审查标准、评议和审查主体;建设项目落实交通影响分析报告的监督管理制度;交通影响分析的时效管理制度;交通影响后评价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实施已逾20年。对其回顾与思考,旨在深刻认识交通、路网规划规范、规范执行之间的关系,促进交通、路网规划问题的破解和规范的完善。95版规范提出了3项关键要求:(1)城市道路网的形式和布局要依据土地使用、客货交通源和集散点的分布、交通流量流向等因地制宜予以确定;(2)各等级道路的路网密度指标要求;(3)支路满足公交通行、支路网密度伴随容积率增加而加大的要求。相关研究和路网案例表明这3项要求具有先见性和科学性。其核心思想是倡导合理的交通结构、路网结构和交通-用地的相互协调。要求(1)强调结合交通需求的路网交通组织的重要性,要求(1)是实现要求(2)、(3)的前提与方法。良好的路网是合理交通组织的结果,合理交通组织是有效满足以人为本的交通需求的结果。难以驾驭复杂情况下的路网交通组织、选择性地执行规范的建议或控制指标、放弃或忽视95版规范的核心要求,是导致中国城市路网规划问题的关键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市(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豪 《城市规划》2001,25(7):19-24
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市(县 )域城镇体系的发展 ?外在调控又对市 (县 )域城镇体系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如何形成一种有效的市 (县 )域城镇体系发展机制来促合市 (县 )域城镇体系从离散的困境走向良性的集约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 ,在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的城镇体系发展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 ,阐明了不同激发因素在市 (县 )域城镇体系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相互消长关系 ;从对各激发因素最优组合的角度 ,提出了一般市 (县 )域城镇体系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